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飄》是一部我非常鐘愛的小說,因為里面有一個擁有叛逆不羈靈魂的郝思嘉。
這部小說后來又以《亂世佳人》之名改編成了電影,女主角郝思嘉由費雯·麗主演。
費雯·麗又是我心目中的女神,演郝思嘉,堪稱完美。
《飄》的劇情故事主要在美國南北戰爭下展開,只是因為有了郝思嘉這樣一個女性,讓我從殘酷血腥暴力的戰爭中還能感受到世間仍有一個活生生靈魂的存在,我永遠記得她那雙流光溢彩的綠眼睛。
客觀來說,郝思嘉確實有自私狠心的一面,尤其體現在她的諸多情史里面。
但同樣她也是一個能在危難時刻挑起重任的人,她性格鮮明,敢作敢當。
只是我們誰又是完美的呢?
郝思嘉漂亮聰明,富有生機活力,是一朵極具誘惑力和危險性的玫瑰,身邊從不缺乏追求者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因為,她有資本。
在翻閱她的情史之前可以先看看她的家庭環境是如何塑造她的性格的。
郝思嘉的母親其實跟她的情敵韓媚蘭一樣都是屬于傳統溫順的女性,而母親對于郝思嘉來說,母親的“圣母”形象無疑是讓她尊重崇拜的,只是她天性中的放蕩不羈與叛逆又在時刻挑戰著她的崇拜。
因為那是她缺少但那種品質又是值得令人尊重的東西,所以她是有羨慕的。但如果你讓她完全變成那樣她也不是郝思嘉了。
因此她便時常糾結于這兩種性格之中。
以前在母親的教育下,她在外人面前其實是竭力想表現出那種規規矩矩的名媛淑女形象,只是因為那是她是與她真正想要的產生矛盾的,是一種束縛和壓抑,所以甚至連她自己可能都覺得是虛偽的。
所以當她不再拘泥于禮教的束縛后,她的天性就徹底釋放了。她以個人為中心的生活理念就可以得以更好的體現了。
其實她跟她的父親更加親近一點,對于她而言,家庭教育可能更偏向于“慈父嚴母”。因為她和父親會走得更近一點,更容易交心。
她身上更多具有的也是她父親的愛爾蘭血統性格,豪放勇敢。這或許也是讓她能夠隨性大膽和異性相融相處的重要原因吧。
她雖然放蕩不羈愛自由,但骨子里還是有戀家情愫的。
當她經歷了驚心動魄,生死懸關,她想到的是能不能回到生她養她的塔拉,想見她親愛的媽媽艾倫。
只是最終她看到塔拉的時候,那里已經因為戰爭變成一片廢墟。
所以說,郝思嘉這么一個看似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她心底缺失安全感需要治愈的時候她想念的是她的家,是她的母親。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像是一種信仰,母親的形象令她覺得高大心安,所以她想尋求母親的庇護。
而塔拉又承載著她生命中的很多記憶,她也念舊。
只是當著一切都不復存在的時候,她知道只能靠自己去堅強了。
雖然她因為衛希禮的原因一直對韓媚蘭心存芥蒂,但不得不說在危難時刻也是她在堅強勇敢地照顧韓媚蘭。而韓媚蘭對她既有感恩也是對她身上的這種無畏精神產生傾佩的。
關于她的情史,其實大體上可以分為三段經歷。
第一段是和衛希禮的羈絆,第二段是和查理這些她從來沒有愛過的人的婚姻或者是曖昧,第三段就是和白瑞德的糾纏。
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她生命中出現的衛希禮和白瑞德。
其實他們兩個人對于郝思嘉來說,分別代表了陳奕迅在《紅玫瑰》這首歌中唱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和“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或許我們年輕的時候會喜歡衛希禮,因為那就像人們總覺得初戀總是美好的。然后一直把喜歡的執念當成是愛。
只是當我們成熟之后或許就會選擇白瑞德。但如果對執念還是念念不忘,或許就會錯過。
但在從執念到找尋到真愛的過程中,或許我們又會遇到很多人,只是他們終究也成了過客和路人。
衛希禮代表的就是初戀的美好,郝思嘉一直覺得自己始終愛的是他,所以她對于他和韓媚蘭的婚姻痛心疾首,甚至賭氣嫁給了韓媚蘭的哥哥韓查理,還趕在衛希禮和韓媚蘭的結婚之前舉行了自己的婚禮。
她這看似報復衛希禮的行為實際上也是要向衛希禮證明自己的魅力。但她自己其實是痛苦的,因為她覺得自己愛衛希禮愛得不可自拔。
實際上,衛希禮是知道她是一個受歡迎的女孩兒,但他的家教和性格給他選擇了韓媚蘭這樣一個溫柔賢淑的賢妻良母型的姑娘。
他應該自己也覺得駕馭不了郝思嘉這朵奔放熱烈的野玫瑰。雖然美得嬌艷,可同樣也渾身帶刺。
而郝思嘉喜歡衛希禮更多的就是喜歡他身上這種她缺失的性格,平和儒雅。
正是因為互補才使她深深迷戀。
衛希禮的這種家教和性格是和她對自己母親的感覺是一樣的,是令她既崇拜但同時又叛逆的性格。
而衛希禮和韓媚蘭是一類人,所以他們可以相敬如賓。
只是當最后韓媚蘭去世了,郝思嘉也自由的時候,她就覺得衛希禮也并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了。
她看到了曾經被她崇拜的性格中有“懦弱”的成分。曾經只是一直沒得到過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吧。
這時候她又想起了對她失望離去的白瑞德,她才想起他的好。
只是這所有的錯過,只能說是一直在追尋得不到的吧。如果白瑞德又回來了,郝思嘉說不定又不覺得他有那么好了。
或許,郝思嘉在愛情里還是沒有成熟吧。
白瑞德代表的其實應該是真正的愛情。雖然他們初次遇見的時候并不愉快,郝思嘉還很氣憤被一個陌生人看到了她性格中十分潑辣的一面。
而她實際上確實極力虛偽地想維持自己在別人面前的“淑女”形象的。
這也是她吸引其他異性的手段。
只是,白瑞德卻對她一見鐘情,因為他愛的就是她的“虛偽”和“野性”。
這里可以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他認為她本質上跟自己是同一類人,但郝思嘉肯定是不愿意承認的,因為她還要維護她的“淑女”形象。
但換個角度看,能不能說是一個人即便看到了你壞的一面也很愛你呢。
白瑞德對郝思嘉可以說是相當縱容的,而她在她面前是完全可以做自己的。而郝思嘉也總是因為被偏愛所以有恃無恐。她依然覺得自己喜歡衛希禮。
但失望總有積攢夠了的那一天。
直到在衛希禮生日那一天,郝思嘉受韓媚蘭委托去見衛希禮。只是兩人卻在回顧往事時流露真情相互擁抱,結果被人撞見之后傳遍全城。
白瑞德雖然感情受到傷害,但為了顧全面子,仍然逼迫無顏見人的郝思嘉與他一起盛裝出席了衛希禮的生日招待會。
這里其實也可以看出是白瑞德保護郝思嘉的一種手段,只是只有他這個深愛的人最傷心。
從招待會回來,白瑞德強暴般地將郝思嘉抱進臥室,行使了丈夫的權利。或許正是因為他愛一個人,所以他一直在等郝思嘉的真心。
但郝思嘉卻在這次“強暴”中,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了情欲,覺得自己有點愛上白瑞德了。
或許郝思嘉從來也沒有明白過什么叫愛。
或許她就像張愛玲在《色戒》中說的“通往女人靈魂的通道是陰道”的那種人。
但白瑞德真的是很愛她的。郝思嘉自己其實并不太喜歡小孩子,但白瑞德卻對他們的小女孩邦尼喜歡得很。
他是一個好父親,他把女兒寵成小公主實際上也是因為那是他和郝思嘉的孩子,所以愛她有多深就是愛郝思嘉有多深。
而且他對郝思嘉的其他孩子也很好。
直到小女孩死去之后,他跟郝思嘉之間連接的那根“線”也就斷了。
他是想自己的放手或許也能成全郝思嘉和衛希禮。
白瑞德看似有點“壞”,實際上用情很深也很真。
只是郝思嘉最終沒有珍惜。
郝思嘉或許這一生都在找尋得不到的,甚至是做一個搶奪“有婦之夫”的女人以此證明自己的魅力和滿足自己的征服欲。
在愛情里,終究沒有成熟。
但她的愛情是否也是我們所有人都有可能遇上的一個難題呢?到底是應該選擇愛自己的還是自己愛的?到底是應該選擇與自己性格互補的還是性格相似的那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