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關急慢性腸炎的辨證用方
葛根湯:
方見前。
辨證:下利發熱惡寒,頭痛而脈浮緊者。葛根加半夏湯:
葛根四錢,麻黃三錢,炙甘草二錢,芍藥二錢,
桂枝二錢,生姜三錢,大棗四枚,半夏四錢。
辨證:即葛根湯證而嘔者。桂枝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生姜三錢,大棗四枚,
炙甘草二錢。
辨證:下利發熱惡寒,頭痛而脈浮弱者。
按:下利見表證,即當汗解,輕者一汗則愈,重者亦能大挫其勢,然后適證用藥亦可速治。不過下利解表可不必遵守無汗用麻黃、自汗用桂枝的定律。但須辨明脈之虛實用之,不可不知。
白頭翁湯:
白頭翁三錢,黃連三錢,黃柏三錢,秦皮三錢。
辨證:熱利下重,渴欲飲水,腹痛心悸者。白頭翁加大黃湯:
即原方加大黃三錢。
辨證:即白頭翁湯證,而里急后重甚者。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即原方加甘草、阿膠各二錢(阿膠烊化)。
辨證:即原方證便多,或有其他出血證,而其人較有虛候者。小柴胡加石膏湯:
方見前。
辨證:下利胸煩悶,嘔逆,但欲飲不能食,食即欲吐者。
按:我曾以此方連愈噤口利。
大柴胡湯:
方見前。
辨證:下利后重,心下痞硬,惡心不欲食,脈弦實者。大承氣湯:
大黃三錢,厚樸二錢,枳實三錢,芒硝二錢。
水煎三物去滓,內芒硝一錢,更上火令消盡,溫服,再煎如前法。
辨證:下利后重,脘腹堅滿,按之則痛劇,脈滑而實者。桃核承氣湯:
桃仁三錢,桂枝三錢,大黃二錢,芒硝二錢,
炙甘草二錢。
辨證:下利便膿血,腹痛后重者。
按:本病下利早期,大多屬于下證,不過以上二方單獨應用的機會甚少,在我之實驗,可與大柴胡湯合用之機會較多,而為效亦捷。
- 甘草瀉心湯:
方見前。
辨證:下利腹痛,腸鳴而心下痞者。
按:半夏瀉心湯與生姜瀉心湯亦有選用的機會,用方俱見前,可依證適應用之,為節省篇幅,故從略。
黃芩湯:
黃芩三錢,芍藥二錢,生甘草二錢,大棗四枚。
辨證:下利,身熱,心煩而腹痛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黃芩三錢,芍藥二錢,炙甘草二錢,生姜三錢,
半夏四錢,大棗四枚。
辨證:即原方而嘔者。五苓散:
桂枝二錢,茯苓三錢,豬苓三錢,澤瀉四錢,
白術三錢。
辨證:下利水樣便,小便不利者。赤石脂禹余糧湯:
赤石脂、禹余糧各半兩。
辦證:久利體虛,肛門失禁,大便滑脫者。桃花湯:
赤石脂八錢,赤石脂末六錢,干姜一錢,粳米一兩。
辨證:下利不止,便膿血,腹痛,小便不利者。
按:本方證的小便不利與五苓散的為證大須區別。后者是由小便不利而致水谷不別的下利。此是下利久不止,腸吸收機能減弱,而無小便可利,一則為實一則為虛。又以上二方均屬收澀固脫的治劑,故非久利,要確辨為大腸虛脫者。不可妄試。
- 真武湯:
茯苓三錢,芍藥三錢,生姜三錢,白術二錢,
附子二錢。
辨證:下利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或有浮腫者。
按:體弱多虛之人,亦有發為虛寒證者,本方證即屬其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