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書籍《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理論及實踐》
第四章精神分析療法。
一、引言
費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體系既是一種人格發展的模型,又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當代精神分析流派:客體關系理論、自體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關系模型。他們關注無意識的過程、移情和反移情的作用、自我防御的存在、內心沖突和早年生活經驗的重要性。
二、核心概念。
1.人性觀
我們的行為由非理性力量、無意識動機以及生物和本能驅力所決定,而這些都是在我們出生頭六年的關鍵性心理發展階段逐步發展起來的。
力比多:代指性能量。但是后來他又把它擴展為包括所有生本能的能量c成長、發展及創造性)
死本能:攻擊驅力,有時人們通過行為去實現無意識想死、想傷害他人或自己的愿望。
2.人格結構。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指所有未必馴服的驅力或沖動,就像是人格的生物成分。遵循快樂的原則,不考慮邏輯的和沒有道德。
自我:試圖在本我和由本我沖動所構成的現實威脅之中進行組織和調解。他是管理、控制和調節人的“執行者”。遵循快樂的原則,進行現實且合理的思考,制訂滿足需求的行動計劃。自我是智慧和理性產生之所在,別約和控制本我的盲目沖動。
超我:保護我們不受自身沖動所導致的威脅傷害的一種方法。代表理想和現實,他追求的不是快樂而是完美。代表世代相傳的價值觀和社會理想。抑制本我的沖動,獎勵自豪和自愛的感覺,懲罰是內疚和自卑的感覺。
3.意識與無意識。
可推斷出無意識的臨床證據有:①夢,他是無意識的需要、愿望和沖動的象征性代表。②口誤和遺忘。③催眠后的暗示。④來自自由聯想的材料。⑤經投射機制產生的材料。⑥精神癥狀的象征性內容。
無意識里存儲了所有的經驗,記憶和被壓抑的材料。人的大部分心理功能都處于意識之外。精神分析治療的目的就是使無意識動機意識化。
無意識過程是所有神經癥癥狀和行為的根源。
4.焦慮。
焦慮是被壓抑的感覺、記憶、欲望和經驗出現在意識層面時產生的恐懼感。
現實性焦慮是對于外部世界危險的恐懼,焦慮水平與現實危險程度成正比。
神經癥性焦慮是對于本能失去控制后導致人可能會做讓他或她受到懲罰的事的恐懼。
道德性焦慮是對于自己良心的恐懼。
5.自我防御機制。所有防御機制都有兩個共同點:他們不是否認就是扭曲現實、他們在無意識層面進行運作。
6.人格發展。
(1)早期發展的重要性。性心理發展階段: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
(2)埃里克森的行李社會觀點。
心理社會階段指的是艾里克森理論中基本的心理和社會任務,個體需要再從嬰兒到老年的各個不同階段去完成這些任務。
經典精神分析以本我心理學為基礎,認為本能和心理沖突是塑造人格發展的基本因素。當代精神分析傾向于自我心理學的為基礎,他并不否認心理沖突的作用,但強調自我在整個生命過程中的控制和能力。
①嬰兒期:信任對于不信任
②童年期:自主性與羞恥和回憶。
③學齡前期:主動性與內疚。
④學齡期:勤奮與自卑。
⑤青春期:自我認同與角色混亂。
⑥成年早期:親密與孤獨。
⑦中年:創造與停滯。
⑧晚年期:整合與絕望。
(3)對心理咨詢的啟示。
在治療過程中,個體的核心需求、發展任務及在生命每個階段都會遇到挑戰,為理解來訪者的一些核心沖突提供了模型。
三、治療過程。
1.治療目標。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治療有兩個目標:一個是使無意識化和強化自我,另一個是練行為更為多地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而不是基于本能的渴望和非理性的內疚。治療師使用治療方法引出來訪者無意識材料,然后對其童年經歷進行重構,討論、詮釋和分析。
2.治療師的功能和角色。
在精神的精神分析中,分析師通常保持匿名、非評判的立場,這有時被稱為白板技術。分析師通過避免自我暴露、保持中立與培養移情關系。移情關系是精神分析的基石,指的是把早期關系中最初體驗到的情感轉移到當前環境中其他重要他人身上。
精神分析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幫助來訪者獲得愛、工作和娛樂的自由。其他功能包括幫助來訪者實現自我覺察、變得更真誠和擁有更有效的人際關系,以更現實的方式處理焦慮,控制沖動和非理性的行為。
3.來訪者在治療中的體驗。
對于經典精神分析感興趣的來訪者必須愿意接受密集的、長程的治療。
自由聯想:來訪者要嘗試把腦海中浮現的任何內容不經過過濾的說出來。來訪者向分析師報告他們的感覺、經歷,聯想,記憶和幻想。
心理動力學治療是對冗長的經典精神分析治療過程縮短和簡化后的一種治療方法。關注來訪者的移情表現、探索來訪者的夢境的含義、探索來訪者的過去和現在、對防御和阻抗進行詮釋、并關注來訪者無意識的內容。
4.治療師和來訪者之間的關系。分析療法側重治療當下發生的感覺,知覺和行為。
移情與反移情是理解心理動力學治療的核心。治療關系的重要方面是通過移情反應表現出來的。移情是指來訪者將自己早年對重要他人的感覺、態度以及正向和負向的幻想無意識的轉移到治療師身上。
修通過程包括對無意識材料和防御的重復和詳盡的探索,這些無意識材料和防御大部分都來自來訪者的童年時期。
來訪者要獲得心理上的獨立,不僅要覺察自己無意識內容,還需要擺脫由嬰兒式的努力所激發的行為。
反移情是一種現象,當有不恰當的情感出現,導致治療師以非理性的方式做出回應,或者當在治療關系中由于自己的沖突被激發而失去客觀時候,就會出現反移情。反移情包括治療師基于自身過去的經歷對來訪者產生無意識情感反應,導致對來訪者行為產生扭曲的感知。
四、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精神分析和心理動力學治療和傳統的精神分析,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
①治療往往定位在有限的目標上,而不是為了重建來訪者的人格。
②治療師較少使用躺椅。
③治療頻率較低,
④治療師經常使用支持性干預,比如I安慰、表達同情、支持和提供建議,⑤更關注治療關系中的此時此地。
⑥治療師會進行更多的自我暴露,而不會認為這“污染了來訪者的移情”。⑦較少強調治療師的中立。
⑧關注移情和反移情相互的活現,
⑨更關注來訪者的現實問題,而不是處理他們的幻想。
精神分析治療的技術旨在增強意識,培養對于來訪者行為的洞察力,并理解來訪者癥狀的意義。
1.維持分析框架。
維持分析框架涉及一系列程序和風格類的因素,比如分析師的相對匿名、保持中立和客觀、有規律和持續的咨詢、準時開始和結束咨詢、明確費用、基本的邊界問題,比如避免給建議或價值觀強加給來訪者。
2.自由聯想。
治療師鼓勵來訪者說出任何浮現在大腦中的內容,無論這種內容多么痛苦,愚蠢,瑣碎,不合邏輯或風馬牛不相及。在自由理想的過程中,治療師的任務是識別出那些在無意識中被壓抑的內容。
治療師需要向來訪者詮釋,并引導來訪者提高對于潛在動力的洞察。
口誤意味著來訪者表達出來的情感伴隨與之沖突的情感,來訪者沒有說出的話,和他們說出內容一樣重要。
3.詮釋
詮釋指分析師要指出、解釋甚至教育來訪者的夢境,自由聯想,阻抗,防御和治療關系本身背后的含義。
關系精神分析治療師會告訴來訪者其想法、感覺或事件的可能含義,并把這種詮釋看作是假設,而不是代表來訪者真實的內心世界。
4.釋夢。
釋夢是揭露無意識材料的重要手段,讓來訪者了解自己未解決的問題。
隱性內容:包括隱藏的、象征的和無意識的動機、愿望和恐懼,因為他們不僅令人痛苦而且具有威脅性,所以那些購成隱性內容的無意識性沖動和攻擊性沖動就會轉化為更容易讓人接受的顯性內容,這正是來訪者夢到的內容。這種有隱性內容轉化為不那么具有威脅性的顯性內容的過程稱為夢的工作。
5.對于阻抗的分析與詮釋
阻抗是精神分析實際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它指的是任何阻礙治療進程、阻止來訪者接觸自己無意識內容的因素。具體的說,阻抗是指來訪者不愿意把那些壓抑在無意識里的內容帶入意識層面。
6.對于移情的分析與詮釋。
通過與治療師的關系,來訪者表達埋藏在無意識的中的感覺、信念和欲望。對于移情關系進行詮釋能幫助來訪者修通那些固著并影響著其情感成長的舊沖突。
7.團體咨詢中的運用。
團體成員通過在團體中與他人的互動重新創造了他們的社會情境,這意味著團體成好他們日常生活的一個縮影,團體可以對成員在團體外的功能水平提供動力性理解。對領導者和其他成員的投射是了解成員內在未解決沖突的寶貴線索,它們可以在團體中被識別、探索和修通。
對于團體治療師來說,反移情是理解團體正在進行的動力的有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