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去私欲存天理依良知而行,自省利他致良知。學習踐行印證傳播圣賢文化,知行合一。
“圣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為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
圣人之道多么偉大呀,圣人之道無限高遠。圣人之道有兩個方面的特征:至大無外,又可以貫穿于禮儀三百威儀三千,至小無內至大無外。圣人之道符合自然規律。如果沒有極高的德行,不會成就極高的道。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我們首先通過學問的途徑達到尊德性的目標,把握道體的廣大。只有道學問才能體悟道體的精微。德育、智育并存。致廣大而盡精微,既要達到廣博(包容的心量)的境界,又要細致精微(在細微處下功夫,不敷衍不浮躁)。
“極高明而道中庸”,具有智慧但不傲慢,樸實而謙卑恭敬,大智若愚。注重禮節、社會秩序。居高位而不驕,居低位不犯上作亂。當我們明白道理洞察是非時,明哲保身(智慧負責任的做法),對自己、他人、環境負責任。
時刻以一顆謙卑恭敬之心敬天愛物,勝不驕敗不餒,洞悉明察,腳踏實地從做好每一件小事做起,靜以直內,義以方外。
拜讀老師家書,心純粹無私欲,簡單聽話照做實干,看似簡單的話語,真正運用于生活中的踐行印證,讓每一個做到成為事實,時刻引發我們覺察內省。與其說在學習中提升,不如說在擔當中歷練成就了我們的成長。團隊意識、公德意識,大道至簡,時刻秉承依良知而行。
聆聽老師點評責善,家人們每一個踐行印證點都值得我去借鑒,思考,學以致用,運用于自己的生活中,讓心落地,踏實而堅定。只要適合自己成長的節奏就是最好的選擇。
平心靜氣30分鐘,全身運動60個,誦讀《教條示龍場諸生》《大學》各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