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同寢室的舍友說,”我們什么時候調休的時候去吃下海鮮啊?”當時下意識地就冒出一句話,”好貴啊,而且又吃不飽。”同事當即“教育”道:您這是“窮人思維”。我不服氣地來了句,那你說下什么是“富人思維”。同事隨口就來了句,“富人思維就是無論多么貴的東西,都要拼命掙錢體驗一次。”
雖然想反駁,可是一時之間發現竟然無法反駁。因為這句話雖然聽起來有點不對。但是和自己理解的沒有什么偏差啊!所謂“話糙理不糙”應該就是這個道理。
我理解的“富人思維”就是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尋找方法,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相對于同事的理解,我這個理解反而有點書面化了。聽起來有點像心靈雞湯,而同事的理解反而更切實際。
因為他直接應用到了現實中。單純地從吃海鮮這個問題,他想到的是需要花多少錢,我現在有多少錢,還差多少,如何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彌補這個差距。他看的不是問題,而是把問題拆解成實際的目標。并具體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
而我呢,雖然也理解“富人思維”,但是并沒有具體去落實。面對吃海鮮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海鮮太貴了,吃不起,所以選擇不吃。面對問題,我選擇的是逃避,而不是想辦法去解決。
所謂“知易行難”,很多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真正理解并落實到實處的人卻很少。
許多人抱怨,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是即便知道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并不是因為他們知道的比別人少,而是因為他們做的比別人少。
而且很多時候,道理很簡單,但是真正去做的時候卻發現真的很難。雖然知道人和人最大的差距就在思考問題的方式。但是要真正去培養這種思維方式卻很難。
接觸“富人思維”這個概念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是真正去踐行的時間卻不多。前幾天剛被同事點醒,“復習”了一次“富人思維”,但是隔幾天就忘記了。
今天因為得知明天仍然是休息半天,自己的第一反應不是說解決問題。而是選擇無視問題。沒有認真去分析為什么會休息半天。而是選擇去抱怨,覺得公司沒有人性。沒有深入去考慮問題。冷靜下來,想想公司這種做法并沒有什么不對的地方,站在公司的角度,肯定是優先考慮自己的生存。如果自身都生存不下去,那么何談造福社會。公司這么多員工等著發工資,沒有業績哪來的資金。所以業績是很重要的,同時站在公司的角度,既然都是一樣上班,為什么你們沒有業績,別人卻有,可能是你們不夠努力了,那就只能通過加班來彌補了。同樣都是上班,其他區域都有業績而我們區域沒有業績。所以上級肯定有壓力,那么只能化壓力為動力,表決心,利用別人休息的時間猛搞。畢竟如果月初有業績,那么之后的日子就好過了。壓力就會小些。
而我考慮問題的角度同樣在于自身,我覺得上班累了,想要休息,而想要休息那么就得有業績,因為沒有業績,就休息,只會讓上級覺得您這人沒有上進心,比較做銷售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業績,有業績才會有收入。公司不養閑人,如果整天想著休息,卻沒有辦法完成公司定下的指標,只能說你不適合這份工作,那么建議你另外找過。
與其抱怨公司不夠人性化,不如想一想怎么去搞好業績,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務。如果有業績了,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公司交代的任務,那么公司又有什么理由阻止你休息呢?
“富人”和“窮人”只差一個字,決定你是哪一群體的人,并不在于你現在多么有錢,而在于你有沒有建立合理的思維模式,錢再多也有花光的一天,但是如果你懂得經營自己的財富,那么即便你現在沒有錢,總有一天也可以擺脫金錢的束縛。
沒錢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習慣了自己沒錢。
題圖攝影:Alexandra / München
題圖授權基于:CCO協議
【日有所思】
曾經有個人去找人算命,希望得知自己什么時候可以發財。經過推算之后,算命先生說,我這里有兩個消息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壞消息是,你暫時沒錢,好消息是,你會慢慢習慣這種生活。
【驚喜一刻】
如果你覺得小蘇的文章還可以,歡迎關注小蘇的簡書號——小蔥拌豆腐丶,期待和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