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在前行的道路上,漫無目的的行走,走著走著就把自己給走丟了。我們忘了從前那個充滿夢想的自己,充滿渴望,充滿浪漫,熱愛自由的自己。
日常帶一個孩子,做一份比較簡單的工作,讀讀書是為了緩解寂寞,沒有想過精進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的老師對我說:“你的才華上荒草叢生”。我內心滿是流淚,我怎么會成為如今的模樣了。
從工作的角度講,我應該更努力的精進自己,更努力的做好工作,那么我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因為工作是一次又一次成功經驗的積累和不斷的完善。
人之所以會覺得不幸福,就是因為他沒有從獲得成就感來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能勇敢的面對自己的陋習,在已經形成的習慣里不敢改變,也許就一輩子這樣過去了。
難道我們是要這樣過一生嗎?當然不可以。
一直以來我都在努力的愛自己,我的愛好非常廣泛,喝茶,讀書,編織,養綠植,書法……我似乎是在用一種老年式的生活來消磨自己無盡的歲月……為了得到內心的寧靜。
“讀書何處凈土,閉門即是深山” 這樣的句子正是我很長一段時期的寫照。
在我十五歲的時候,可能是悲劇的小說看的多了,我常常臆想自己也許只會活30歲,如果這樣,那么我已經過一半,如同半百,很蒼老了。這樣的想法也不敢跟任何人說起,好像夢一樣,又總覺得人生沒什么喜樂。如今回想起,大概是我的童年并不快樂,也有壓抑,又受了邪魅的文學影響。有時候我也發現不只是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
如今的我早就活過了30啦,我還想活很久很久。想是我這么笨的人,就一點一點的開竅,一點一點的明白,一點一點的經歷快樂與憂傷,一點一點的滄桑和明媚。
情深不壽,唐初四杰全都命運多舛,音樂家多短命,梅艷芳張國榮自有定數。做人就應該如同文征明,慢慢的活,慢慢的學,慢慢的畫畫寫字,一直活到90多歲。
想我這樣的笨人,只希望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情,辛勤滴勞作,做我能做的事情。
什么是我能做的事情呢?讀書?難道沒有收藏書籍,學一點序文就去賣弄的嫌疑?練帖?難道沒有發朋友圈等別人來夸的虛榮?種花,難道這不就僅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有必要要朝顧夕看的。至于民樂器一類,就更別虛榮了,真沒覺得自己有慧根。我能做什么去快樂又實惠?
健康的身體,難道這不是我最需要的嗎?
改變思維,難道不是我最最缺少的嗎?
健康,最重要最實惠的。從閉門讀書走出去,接納外界環境努力去適應。
那么那么年輕,不要再學那悠閑從容的腳步了,應該風風火火,應該麻利矯健,應該匆忙有序。
我想很長一段時間我虛妄了,舍本逐利了,別人說的要建立自我的過程是痛苦的,我一直在虛妄,在模仿,在艷羨別人。如今醒悟,別人的就一定是適合我的?現在想來,當然不是。
活過這些年,從沒有要獲得好身形的欲求,今天我欲求一下,為此努力。我要青春活力,要經脈通順,要矯健瀟灑,要活潑開朗。
我們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努力工作去獲得成就感,改變思維習慣努力去學。最重要的是養成新的習慣,努力去執行。
明天一定是更美好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