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姑姑打來電話,其實沒有什么重要的是,從頭到尾都是一些鎖碎的叮囑,過馬路注意安全,不要老吃麻辣燙,晚上早點睡,要記得吃早點……末了,怕我聽煩,趕緊補充一句,別嫌我煩。我笑了,不煩,怎么會煩呢。
至從有了微信,接電話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偶爾有電話打來,總是習慣問對方一句,有事嗎?好像沒事打電話都成了多余。其實仔細想想越是親近的人,打電話越沒什么重要的事,無非是時間長了想聽聽對方的聲音,牽掛TA了,想啰嗦叮嚀幾句話了。
二
我和妹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我倆一直跟隨父親生活,母親很快組建了新的家庭。從此我們便意識到沒娘孩子的悲哀。
我去找小伙伴玩,總聽到小伙伴的母親細碎的叮囑,X點準時回家吃飯,不可以去XX地方玩,外面冷再穿件衣服……我的小伙伴總是撅著嘴一臉的厭煩,趕緊拉我出門,邊走邊嘟囔,真嘮叨煩死了,我們別理她。
上學了,她母親又開始限制她出去玩,督促她趕緊寫作業,要考個好大學,這樣將來才有出路……她母親的碎碎叨叨,曾一度攪得她頭疼。
她考上大學,戀愛了,她母親橫豎都不同意她嫁給那個男孩,想各種辦法阻撓,用斷絕母女關系相逼,也許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那么相愛,也許是她習慣了母親的強勢,反正最終她沒有拗過母親的反對,和那個男孩分手。接著工作、嫁人、生子,現在她是我們小時候玩伴里最幸福的人,有些穩定體面的工作,老公很優秀,知冷知熱很懂得心疼她,婆婆待她如自己女兒般親近。有次我們聊起以前的事,她面帶愧色,說自己當初太小不懂事,若不是母親攔著,以當時那個男孩冷漠的個性,她過得肯定不如現在幸福。我問她現在還煩母親嗎?她頭搖的撥浪鼓一樣,哪還煩呀,都是自己不懂事,她是太愛我了,才處處想著我,時時盯著我。
我的眼睛立刻就濕潤了,我說你知道我有多羨慕你嗎,你的快樂有母親分享,你的痛苦有母親承擔,她陪你走過多少平凡的歲月,她替你阻擋了多少未知的風雨。和你相比我的生活該是多么無趣和孤單??!
三
如今我也長大了,突然有一天覺得自己也愛叮囑了。閑下來,就想給妹妹打個電話,沒什么事,就是想問問她吃飯了嗎,聽聽她的聲音,從她說話的語氣里判斷一下她的情緒,是平和還是激動,是急躁還是舒緩,根據她的情緒來決定一些談話內容。掛電話時,不忘囑咐,騎電瓶車一定要慢點,干什么事不要著急(我妹妹是急性子)慢慢來,有什么不開心的一定要說出來,不要憋在心里……
不知從時候開啟的這種叮囑模式,似乎提前進出老年狀態了,總是不厭其煩地說。有時很怕對方聽得煩膩,就會小心翼翼,臨掛電話還要強調一句別嫌我煩啊。
這種叮囑有用嗎?好像從不管它是否起到作用,只想把自己的牽掛說出去, 得到對方的領會。就拿我姑姑叮囑我的話來說,我都聽了不下八遍了,她說了什么,我可能在那一會兒會在意,轉個身就忘了,接下來還會按照我的習慣喜好行事。但是,我就是很喜歡聽她囑咐,嘮叨,從來不覺得煩,因為我知道她在電話的那頭掛念著我。而這種被掛念的感覺是如此溫暖我,我怎么會煩呢。
四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中總會有那么一個人,不停的在耳邊嘮叨,叮囑。也許你會膩煩,也許你會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了,他們怎么什么事都管。其實,這種被叮囑,被關愛的感覺,會隨著長大,變老而減少,消失。當我們老了的時候,我們也會不由自主地想給我們的晚輩念叨幾句,叮囑幾聲。這就是一種愛的傳遞,愛的延續。
我喜歡聽這種叮囑的聲音,盡管它解決不了什么實際問題,但是在那一刻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在乎我,想著我。我也把這份叮囑繼續下去,因為我知道在那一刻,我也是如此在乎愛著我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