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福的事對我來說莫過于回老家。
老家,是從小長到大的地方,挨打也在這兒,玩耍也在這兒,跟街坊四鄰熟悉起來的地兒更在這兒。回到老家,不用開口就能聽家長里短,不用出門就能看到鄰居來來往往,一個人回家回答的第一個問題基本就是:你一個人回來的?你對象沒回來?小孩怎么沒帶回來?而且我的答案基本很早就準備好了。老家,你總得準備一些面子上過得去的說辭來解釋一些他們的疑問,這次我回答的是小孩過幾天跟他爸爸再回來。
我不反感回老家,大概也是我從來不需要被風言風語傷害,我找工作也算是跟著爸媽的思路走的,他們臉上也還好看,結婚生子的“人生大事”也都解決了,老公槽點基本沒有,而且東西不少買,回來以后還幫著干這干那的,總能哄的我爸媽高高興興的。
當然,我也有跟老公吵架一個人帶孩子回老家的經歷,爸媽高興地迎著我,但是也會替我發愁,跟著我生氣,但從來都會說我老公好話,別人問起來我就會說:孩子爸爸上班呢,我休息就回來了。過幾日氣消了,就又回去了。
總是孤家寡人回老家被問對象、結婚事宜,結婚回老家被問怎么一個人回家(是不是吵架了),結婚有孩子了回老家被問怎么一家三口不一起回。你要說大家關心你過得不好嗎,大家肯定不是的,你要說大家知道你過的特別好,聽你來吹噓嗎,那是不會的,那么大家是怎么想的呢?大家就是想知道一下而已。
現在的我們可能大都覺得背井離鄉沒怎么,不過我姥爺當紅軍的時候,中過一次槍,之后老姥姥怕姥爺再出事,愣是讓姥爺脫了軍裝,后來姥爺就在老家了。爺爺也是很神奇,從北京回來當老師,后面被打成右派,關了五年才又回來,說到底,以前的他們都是家在哪兒根在哪兒都一輩人,只是后面城鄉分化,才慢慢有了這么多走出去到城市的人,我小時候覺得家鄉很好,只是跟父母總覺得鴻溝無法跨越,反倒跟朋友更親近,大學干脆背井離鄉離得遠遠的,也越來越懂得為什么人愿意在城市里待著,醫療教育差距十分之大,所以那份對家鄉的熱愛也變得稀薄,反而即將三十歲這兩次回老家,越來越覺得老家的難能可貴,可貴的并不是家長里短啊,可貴的是人們之間雖然喜歡念叨別人,然而還會密切地往來著,她們會搭伴去干活、買東西,沒事了就一起坐在一起嘮會兒、摸摸撲克牌、打打麻將、喝喝酒,誰家喜(喪)事更是滿滿一大院子人,女人干女人的活,男人干男人的活,總是老家是一個十分熱鬧,十分有人氣的地方,雖然晚上睡覺關起門來家里只有一兩個人,然而走出去就是幾十幾百的人,誰家都能進,也怪不得他們從來不愛去到一個城市,關起來做個籠中鳥。
而且在老家,墳地是一大片的,誰家的埋哪里都是分好的,一家人以后還能都埋在一起,不用擔心如果萬一有另外一個世界自己會孤獨,我想我的姥姥去年一定是那么想的,所以她才哪兒都不去,就一定要在老家,自己準備好壽衣給兒女交代好自己的后事,你看,在老家,死都是一件可以準備并交代好的事,從從容容面對就好了,多少老人一個晚上突然就沒了,哭喪過后的子女逢年過節給老人燒完紙,回家便該怎么過日子就怎么過日子了。
所以對于老人來說,留在老家這個世界,他們才最安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