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放假,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買菜做飯,好好吃飯。
好好吃飯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嗎?朋友問。
我反問:你有好好的享受食物嗎?你的一日三餐正常嗎?你有多久沒有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飯?除去所有關于工作的飯局,除去所有累贅的人情世故的聚餐?,F在的你,有舒心的吃過飯嗎?
朋友答:“想不起來!”
吃飯,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是什么特別的事情。人,每天都要吃飯,生理需求,餓了,就會主動覓食。吃什么?在這個網絡信息時代,上美團百度餓了么,逛逛,好像一瞬間就下了決定,點擊提交訂單,然后等送餐上門。四十分鈡后,就可以一邊看著手機一邊扒飯,如果不是特別難吃或者好吃,你不會記得你今天吃了什么菜,也不會記得它的味道,我們好像只是把飯菜填進自己的肚子,然后身體給我們一個訊息,飽了!我們就停下來。
有一次,晚上,我在吃外賣,家里人給我打電話。
弟弟問:“你吃飯了嗎?”
我答:“我正在吃飯,你吃了嗎?”
弟弟說:“我還沒有吃,你吃什么菜?”
我說:“辣椒炒肉,今天你在上幼兒園吧?”
弟弟說:“嗯,中午,我在幼兒園吃飯,吃了肉,雞蛋,還有湯?!?/p>
我問:“好吃嗎?”
弟弟說:“不是很好吃,湯像水,沒媽媽做的好吃!”
然后我和弟弟進入了關于今天,昨天,前天吃了什么的循環問答。我驚訝,我弟弟的記憶力。他記得自己吃了什么?好不好吃?能用簡單的形容詞去描述味道,甚至知道去和媽媽做的飯菜比較。我呢?根本就不記得昨天吃了什么?連今天中午吃了什么,我也不知道。好像我吃過的食物沒有顏色沒有香氣沒有味道一樣,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我記得高中的時候,玩所有人問所有人的游戲,有個同學說:“有個問題你們一定回答不上來,那就是今天中午你吃什么?”那個時候,吃膩食堂,我們依舊還在糾結自己今天吃什么?但是現在,吃什么?好像變的無關緊要了。
工作以后,我戒掉了早餐,跟很多人一樣。以工作累為借口,其實是想賴一會床。晚上玩手機玩到兩三點,早上自然起不來。上班之后,也會覺得餓,但是熬過去就好,久而久之,和大家一樣都練就了一種早上不犯餓的武功。只有一個人除外,我的一個領導,她堅持天天早起吃早餐!我問:“你每天早起的動力是什么?”她說:“買早餐啊!我有胃病,以前就是因為不吃早餐引起的,你也注意點!別以為自己年輕?!迸杜杜叮尹c著頭。忽然想起我爺爺,他病的很重時,去醫院看他,我挨近病床,他重重的喘著氣,喉嚨里插著一根粗粗的管子。奶奶說他只能進些流食。流食是什么?是一種食物嗎?當我知道是什么的時候,我才明白,那對于爺爺來說有多么痛苦!因為他無法享受食物的顏色、香氣、味道。以前他可是喜歡嘗試各種各樣的食物的。但是他的病剝奪了他享受食物的權利。是??!別以為自己年輕就可以對自己的身體為所欲為。
我們總是如此任性,但是一工作,好像又都變成迫不得已。聽說中國百分之七十幾生意都是在飯桌上談成的。有各種各樣的工作飯局,還從中衍生出局主、局托,局精,局奴等等。人們心懷鬼胎的吃飯喝酒,或者累于人情世故,或者希望達成某種利益共識。這樣的飯局,有的是酒,卻食而不知肉味。
陳曉卿說去哪里吃,吃什么,遠比不上和什人吃重要!在這個追名逐利的世界,我們把大部分時間用在交際,把吃飯也當作一種局,引人入甕,不停的計算利害關系。有沒有一些些時間是留給自己,或者交心的朋友,或者家人?就一頓飯的時間,坐下來,不再考慮工作的事情,靜靜的享受食物的美味,或者一邊吃一邊和朋友家人嘮個嗑。
最好吃的永遠在家里。在外工作這幾年,若吃到什么好吃的,大多數都是記憶中家里的味道,好像那些關于嗅覺味覺的記憶很早很早就種在我的腦海里。后來,我自己開始學做飯。買菜、洗菜、煮飯、切菜、炒菜,這一道道工序下來,花掉兩個小時。然后和朋友一起吃,很開心!
偶爾也會想到我媽媽,想起她以前天天為我們準備飯菜,想起她過去老是要我在她旁邊看她炒菜,但是我心心念念著電視機,心不在焉的樣子。
媽媽說:“你以后怎么辦啰?不會煮飯,哪個男人肯要你?”
我說:“找個會煮飯的男的就好了呀!可以找個廚師嘛!要不然吃外面。”
媽媽說:“廚師也不一定在屋里肯煮飯。吃外面,那你要找有錢人做老公!要不然以后,你請我當保姆,我幫你煮飯,你發我工資嘞!”
我現在還記得,當時怎么也不想學做飯?,F在學會了一些,也從未做給我媽媽吃過。出來工作后,我和媽媽通電話,媽媽說:“在外面,好好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