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那天,我被一位好友急匆匆的約出去,請我務必一定要空腹去,她請我吃大餐。我納悶著,是什么好日子嗎?她說,不是,我實在厭倦了回家吃飯。
原來是,有一日,她的哥嫂帶著孩子外出幾日,不在家里吃飯,于是爸媽每天就炒一個青菜,或者想開點葷的時候,就直接蒸一盤魚,一日三餐,沒一頓完整像樣的飯菜,碰上爸媽店里忙碌的時候,媽媽就塞給她一個咸鴨蛋,“就這個下飯吧,太忙了。”
“我媽居然說,我嫂子在哺乳期,所以他們就會注意,其余的人,只需要吃飽就好。”她忿忿不平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接下來,她細數了大大小小許多的“飯桌趣事”,一個咸鴨蛋下飯打發一家人的事原來并非偶爾。我們以前就有聽過她家里吃飯的問題,每逢過節日,像端午吃粽,冬至吃餃子(吃湯圓)一些帶有獨特飲食民俗的節日,她總是落單的那一個。媽媽對平日的飯菜隨便應付,對節日更是一句“那些花里胡哨迷信的東西,有什么意義?”
吃飽就好,隨便吃點,到底有多影響家庭和諧?
我記得小時侯,住在我們家隔壁的小朋友小龍,放學之后,特別喜歡上我們家玩,有一段時間幾乎每天都來,順帶吃晚飯,小龍經常夸我們家的飯菜特別好吃。其實他的媽媽是一個家庭主婦,只有小龍一個兒子,按道理說,有更多的心血和時間在照顧小龍身上,但事實是,因為小龍的爸爸經常出差,媽媽不喜歡好好煮飯,有時候一頓咸菜泡飯就能隨便應付過去。
多年后,我回到家鄉,打聽起那個可愛的,喜歡來我們家蹭飯的小龍同學,媽媽說,小龍的爸爸媽媽正鬧離婚,小龍也變得格外的叛逆,結識了社會上的朋友,終日不務正業也不回家。
我們并不清楚別人家的因果緣由,但我一直覺得,“不好好吃飯”這件事一定在這些事情中推波助瀾。不好好煮飯,吃飯,是對健康的漠視,對身體的漠視,必然,是一個不會“愛”的人。連自己的身體,孩子的身體都如此的隨便,又怎么能指望丈夫和孩子能回家?
只要細細去觀察,那些對自己吃飯,對家人吃飯態度隨便,敷衍了事的,生活大多“危機四伏”。只等將來一根導火索,就能牽一發而動全身,掀起狂瀾。而對吃飯認真講究的,你不用多問,就知道他是個真正快樂,也能讓家人朋友都快樂的人。
也是我身邊發生過的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在一家民營企業有兩位前臺,小吳和小林,薪水2500。當年兩人均25歲,小吳正如火如荼的戀愛,小林新婚不久,此為背景。小吳一日三餐外賣,和男朋友同居期間,都鮮少開火煮飯,身材豐腴,皮膚很差,每日上班必濃妝艷抹,方能掩蓋她臉上此起彼伏的暗瘡。
一邊的小林卻習慣了自己煮飯,沒有什么矯情的理由,喜歡和習慣。總能在快節奏的魔都生活里抽出十分鐘做快手早餐,前一夜備好豐盛的便當,一日三餐不重樣,同時,每天都發朋友圈,沒有配文,只有隨手一拍就能自帶濾鏡效果的美食照。她的皮膚和她朋友圈里的早餐一樣,無需濾鏡。
你以為我要說小林靠自制早餐完成了前臺到升職加薪的各種逆襲嗎?我們只談吃飯這件事,對家庭的影響。2年后,小吳依然拿著2500,未婚先孕,還是那么豐腴,那么濃妝艷抹,匆忙的結婚,匆忙的生子,又匆忙的為了下一代的生活教育爭吵不休。
而小林的確被調到了行政部門的其他崗位,她還是有那么多的時間那么好的心情認真煮飯,還是一樣明媚動人,與丈夫恩愛如初。我特別喜歡看她的朋友圈,那應該就是一個精致女子該有的模樣吧。
好好為自己為家人煮飯,是種怎樣的體驗呢?那大概就是,特別喜歡回家,特別想回家,連帶的,想家人,掛念家人。飯桌上的認真,會讓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都心甘情愿的回歸。
每逢佳節,一定會想念媽媽做的飯,媽媽包的粽子,媽媽做的餃子……一定要問這些節日里像標簽一般的食物,有什么意義,我覺得這就是平凡生活里的“儀式感”,會有一天的安寧和踏實。苦難已經夠多了,煩惱更是每日都有,還不能享受吃飯的片刻,你問我生活能有什么意義?家庭能和諧到哪里去?
吃飯這件事,尤其是女人,最不能隨便。
對身體健康的認真,會貫穿到她的整個生活里,無論是愛人,子女,還是身邊的物件,她都愿意誠心誠意的對待。好好吃飯,也許不能馬上為你創造財富,也不能一定就讓你暫時普通的人生有什么逆襲,不能保證你不會離婚,家庭一定和諧美滿,它的確不會有太明顯的“意義”,但它就是如此的重要,深刻的照進你每一寸肌膚的紋理中,人美不美,日子好不好過,食物說了算。
我們的身體,才是靈魂自始至終安放的地方,沒有那么多的詩和遠方,沒有那么多的漂泊和流浪,也沒有太復雜的關系療愈,心靈凈化,好好吃飯,再談其他。那些將煮飯都能賦予詩意的女人,生活品質,精神享受,都不在話下。
“吃飽就行”,下一步,你就會對生活中的一切都不再有追求,能及格就好,能完成就好,能睡就好,能住就行,能將就粗糙的活著,就可以了。
-end-
文|千里小姐? 圖|一人食(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