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時,班主任曾經在黑板下鄭重地寫下“慎獨”兩個字,一開始,我一頭霧水,但經過這幾年的成長,我對這兩個字的見解也愈加深入。
周國平有言:“人們往往把交往看做一種能力,卻忘記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并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反過來說,不擅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沒有一個人是孤立的個體。我們幾乎時刻與周圍的人有所接觸,我們獨處的時間越來越少,有時候,我們無意間發現不知何時周圍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甚至還會莫名的恐慌。
大家在一起的時候,心情和周圍的環境一樣,總是熱熱鬧鬧,難掩亢奮。與朋友在一起我們不會覺得孤獨,但其實,很多事情,一個人做,會有更不一樣的感覺。一個人去影院看電影時,我們更能靜下心來欣賞一部影片,相比起和朋友一起時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我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會更上一個層次。一個人,找個簡單的地方,帶上一本書,一杯溫開水,靜靜地閱讀書中的內容,仿佛能感受到在閱讀的過程中心靈慢慢被洗滌得更加澄澈通明。一個人,無論做什么,都是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經歷。
最讓人感到心境平和的大概是下著雨的夜晚,窗外門外都是淅淅瀝瀝的雨聲,躺在床上,可以靜靜地想很多事情。臥在屬于自己的小小一方天地,所有的心緒在腦中徘徊,一個人獨自消化著屬于自己的過往。曾聽人說,最讓人想哭的時刻,大概就是午覺到傍晚才醒來,屋內沒有開燈,天空陰沉沉的,仿佛下一秒就要下雨。房間里除了自己別無他人,耳中卻不斷傳來鄰居家大人小孩歡愉吃晚飯的聲音,空氣中也隱約飄散著隔壁飯菜的香味,這個時候,就好像整個宇宙只有自己,形單影只,就好像整個身體都充斥著孤獨和淚水。初次見到這段話,我的腦中不由得浮現出自己經歷過的類似的場景,細細想來,當時的自己,心中也有著一種說不清的滋味。或許,這樣的感覺,就是孤獨吧。現在的我們,能夠得心應手地和一群人相處,卻逐漸遺忘該如何與自己對話,如何在一個人時豐富地生活,甚至對所謂的獨處感到害怕。
慎獨,在自己一個人時需要小心謹慎。需要小心謹慎地回憶近期自己的所做所為,所思所想,對自己進行反省,有過則改;需要小心謹慎自己此刻頭腦中出現的消極的負面的思想,通過與自身的對話消滅負能量;需要小心謹慎地對自己的現狀進行分析,努力調整好狀態,用明媚的心情去面對生活。
慎獨,慎重思索,直面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