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羅永浩的專訪——《長談》也是這周出的,這周也就自然選了老羅的這本書看。這本書收錄老羅的七場演講,外加最后一章關于老羅的成長——〈我的故事〉。
因為是把演講轉成文字,所以體驗不如直接去看他的演講:像是現場的幻燈片、視頻、說話時的語氣,這些都是通過文字不容易腦補出來的。好的地方是,老羅說的話即便轉成了文字,也依然顯得幽默且邏輯清晰。看《長談》時就有條彈幕說“老羅的厲害之處是在短時間內使用結構復雜的句子”。覺得這是他人格魅力很重要的一部分。
老羅真的非常勵志,不止他的演講還有他做過的事。
他似乎總是以外行人的身份,踏入已經“規則成熟”的行業,并能搞出事情。這個世界有多少是“規則”的受害者?又有多少像老羅一樣,我就不按你的“規則”,我也能干成事,就是不信邪。
在《長談》中,主持人說:“我希望你成功,因為假使你失敗了,世界也只不過多了一個這樣的失敗案例,再正常不過了。如果你成功了,能讓這個世界更有趣一些,”世界需要不按既定規則成功的奇跡,這就是理想主義。我也希望他成功。
這本書有什么用?老羅在其中一場演講講了關于他面試新東方前學英語的一段經歷。除了專業書之外,他還按斤買了一堆成功學盜版書,像卡耐基、麥肯錫之類的。他一沒動力并開始玩的時候,就翻翻這些書,看完就覺得一股力量,恨自己不爭氣,繼續學習。有些人自制力比較強,也許不需要這樣的方法。對于三分鐘熱度的人,偶爾打打藥,維持三四天,藥效過了再去打,也是一個方法。就像大學時和朋友聽了配音員、記者給我們做演講之后,都有練聲的動力一樣。
如果想體驗老羅的人格魅力,可以看他的演講,我的只言片語說的非常有限。
貼一段他的語錄
每一個生命來到世間,都注定改變世界,別無選擇。要么變得好一點,要么變得壞一點。你如果走進社會為了生存,為了什么不要臉的理由,變成了一個惡心的成年人社會中的一員,那你就把這個社會變得惡心了一點點。如果你一生耿直,沒有做任何惡心的事情,沒做對別人有害的事情,一輩子拼了老命勉強把自己身邊的幾個人照顧好了,老婆孩子老娘照顧好了,沒有成名沒有發財,沒有成就偉大的事業,然后一生正直,到了七八十歲梗著脖子去世,你這一生是不是沒有改變世界?你還是改變世界了,你把這個世界變得美好了一點點,因為世界上又多了一個好人。聽懂了吧!
永遠年輕 永遠熱淚盈眶
自己讀的時候,一直糾結“不如直接看視頻”。但是,另一個自己說“文字閱讀帶來的體驗是不一樣的”。所以除了《理想III》看了視頻,其余的還是硬讀完了。感覺這就是強迫癥。我也知道這是一個錯誤觀念,所以下周選了拆書幫的《這樣讀書就夠了》。讀書還是要講究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