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抓鬮選出來的目的地
一年要有一次飛機遠游。這是我跟L君的約定。
生活是需要偶爾的旅行作為點綴的,跟對的人一起旅行更是舒適無比。這趟旅行本來應該更早發生的,不過因為工作上的一些原因,最終放在中秋節假期出行;至于旅行目的地的確定——
抓鬮大法好!我和L君摸到了「蘇」字,然后我倆經過討論,決定去江蘇省會——六朝古都南京。抓鬮選擇目的地真是一個有效、快速、激進,又有點浪漫的方法。
本文字數約 12800字,閱讀時間 35分鐘。
D1. 初窺石頭城
每次旅行出發的當天清早,L君總是第一個起床,這次也不例外。清晨,我迷糊間聽得她悉悉簌簌地搗鼓著行前準備。等我清醒之后,她已經整裝待發,坐在一旁乖巧而又期待地等著我。出發的時候,是最令人興奮的一刻!白云機場里,一身黑T、牛仔褲+小白鞋,帥氣干練的L君儼然一位常旅客,盡管到目前為止她坐飛機的次數一個巴掌暫且數得過來,不過她對坐飛機的流程已經挺熟悉的了。她總結道:坐飛機有三大高潮點——起飛、餐食(如果有的話)、降落。就是等候登機、等候起飛、等候送餐的時間很折磨人。
中秋節當天的機票基本是跳水價,最低¥250就可以廣州飛南京了,餐食還包含一小個紅豆沙月餅!兩小時的飛行過后,ZH9863次航班把我們帶到了南京祿口機場,在下飛機、走上廊橋時,L君大口呼吸著這座城市的空氣,打趣地問我:「有沒有聞到鴨血粉絲湯的味道?」
在我倆的共同認知里,每座城市都有一道代表菜,這道菜就是城市的名片。對L君來說,鴨血粉絲湯是南京的名片;對我來說,則是雪菜肉絲面。當然,我們常說知行合一,紙上得來的這些認知,一定要通過身體的丈量來檢驗。這也是我們需要旅行的原因。
我訂的酒店就在明故宮隔壁,在明故宮地鐵站附近。從機場出發坐軌道交通要換乘兩次,耗時1h15min+。初乘南京地鐵,個人主觀上,我發現它優缺點都很明顯——
優點
- 市郊線路發達(全國第一個區縣全部開通地鐵的城市);
- 車廂很寬(所有線路用的不是A型列車就是B型列車);
- 掃碼進出站方便(自助售票機雖不支持移動支付,但手機支付寶開通「南京地鐵電子卡」之后可以直接掃碼使用);
- ……
缺點
- 換乘不便(這幾天去的幾個換乘站都沒有碰見直接十字交叉換乘的,每次換乘步程3min+,尤其是南京南站S1換3,簡直太痛苦了);
- 沒有三日票/五日票(作為一座旅游城市,線網370km+的總里程數也算全國第四的規模了,卻沒有計日票,對游客不太友好);
- 月臺光線太暗;
- 站內指示標識不明確,VI視覺辨識度不佳;
- ……
中秋節,除了飛機餐里含有月餅,酒店也送了兩塊月餅,也是紅豆沙口味的。在酒店小作休整、一兩塊小月餅下肚之后,我們就出去溜達了。我和L君習慣在到達一座陌生城市的當天,去初窺其容,一探她究竟有著怎樣的脾性——
■ 南京的鴨
沒有一只雞能活著離開廣州,沒有一頭牛能活著離開潮汕,沒有一只兔能活著離開四川,看來,也沒有一只鴨能活著離開南京了。鴨是構成這城市的美食名片的重要組成部分:鴨血粉絲湯、鹽水鴨、板鴨、烤鴨包……
在馬道街上的章云板鴨店,在窗口排隊的食客如云,看起來本地市民和游客都有。這家店只做外帶:跟店員點好肉的種類和量(半斤、1/4只、半只、整只……),切肉師傅當場斬料,付款之后打包帶走。我們買了半斤板鴨、半斤咸水鴨,我們剛吃第一口就知道:這肉對味啊!太對我們兩個廣東胃了。板鴨香甜,色澤好看,鹽水鴨偏咸一點;師傅的刀工也很好,每一片肉帶的骨頭都不多,不知不覺,一口一片就干掉了好幾片。(不行啊,直到現在寫這段的時候又強烈地分泌唾液啊……)
■ 城樓上的中秋月
穿過了老門東一帶,天色暗下來了,紫紅色的晚霞和江南特色的建筑太配了。南京的建筑在風格上應該是屬于徽派建筑,但色調是很素雅的黑白灰,顯眼的山墻一路排開?!盖啻u小瓦馬頭墻」,真是再合適不過的描述。
沿著江南小街走著走著,一道巨大的城墻橫亙在我和L君面前。沿著城墻往西走,就是中華門——南京城有名的甕城。夜幕已完全降臨,我們提著沒吃完的近一斤鴨肉登上了中華門,站在城樓之上向城內俯視,甕城的「目」字型結構凸顯出來,十分壯觀。古代從城外入城,需要從一層一層地穿過甕城的四道門,方可最終進入城內。
中秋之夜,站在城樓上向東眺望,圓月高懸、大報恩寺的琉璃塔熠熠生光、城下秦淮河半江瑟瑟……南京在城市亮化工程方面做得很好,夜景很美,整座城市流光溢彩,哪個角度都很賞心悅目。中華門向東西兩翼延伸的明代城墻保留得挺好,總長逾4km。城樓和城墻是公元1366年建的,過去六百多年來這些青磚一直就在這里。因為還沒吃晚餐,L君和我的肚子都在抗議了,登著石階爬上城樓也幾乎要了我們半條命了,所以我們沒有走遍整個城墻。我們只朝著中秋月的方向走了一段,到靠近雨花門的位置,就折返了。
我們在一家小店吃了晚餐,一份湯包、一份桂花糖芋苗、一碗鴨血粉絲湯。南京的美食多是這種小打小鬧的餐點,不是川、湘、京、魯等菜系那種可以點滿一大桌的大排場,有點像是廣式茶點那般小巧的風格,精致度可能不如,但口感也挺好的。
是日初窺南京,這座古城給了我們好幾個下馬威。除了公共交通不太方便(地鐵昏暗、換乘走斷腿、的士站形同虛設、的士司機各種拒載)之外,她的明城墻也讓我們爬得氣喘吁吁,看來,這確實是一座不易征服的古城。
D2. 古都煙雨
■ 明故宮
今天是正式開游的第一天。清早,在吃過早餐過后,我們從酒店出發,走了50米,到達我們開玩的第一個景點——明故宮。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應天(南京),直至明代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這期間數十年,南京作為明代都城,還是留下了許多明朝印跡的。明故宮現在只剩下前后的門樓,其余建筑群都毀于戰火,如今只是一片遺址。不過,從布局上仍然可以看出,她是后來的北京故宮的藍本。走在遺址公園里,看著指示牌指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以及乾清宮、坤寧宮原來的位置,未免令人歔欷不已。
「久遠一點的阿房宮、未央宮,近一點的大明宮、明故宮、圓明園,這些只能存在于史書的紙面和我們的想象之中了。」我和L君感嘆道,「相比前面幾個,北京故宮算是太年輕了,但她保存完好,文物價值很高,后世得以一窺當年的風貌。保存完好才是王道??!~」
在明故宮,對明代史向來不太發燒、但對清宮史比較有研究的L君,駐足于明代歷任皇帝的系譜圖和生平簡介的牌子前,居然看得津津有味,十分入神。她一直覺得,小時候看的古裝電視劇里,清代劇似乎遠多于其它朝代的劇,以致于她對清代以外的朝代了解程度不足。我借題發揮地跟她科普道,明代的歷史也很精彩、很有研究價值,明宮史很大程度上比清宮史還更傳奇、更富有戲劇性……
■ 總統府
南京還是以前民國的首都?!哥娚斤L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949年4月,解放軍解放南京,占領總統府,將士們站上總統府大門的那張照片太深入人心了,以致于我和L君在跟著蠕動的游客隊伍來到這座總統府大門跟前時,兩個人都同時「哇」了一聲。
總統府有個西式大門,但內里是不折不扣的中式建筑庭院。從格局上看,總統府像是廣州大元帥府的放大版,中軸線上有大堂、中堂、會客廳、辦公樓等好幾進。這一站人有點多,到處都是游客,我們走馬觀花看了看,然后就躲到了總統府的側翼——東苑。
東苑跟民國這一主題的關系不太大,有一個清兩江總督署史料展、陶林二公(陶澍、林則徐)祠、太平天國起義百年紀念碑、太平天國宮殿的文物陳列展……值得一提的是,陶林二公祠是當年左宗棠建的,因為陶澍、林則徐兩位對左宗棠有知遇之恩。我作為L君的導游兼講解員,在歷史印跡濃厚的景點,我總忍不住給L君科普。我說起當年林則徐來湘約見左宗棠的故事,也順帶吐槽了一下左宗棠雞——一個美國佬對中國美食認識存在局限甚至誤解的典型例子(我發現講完左宗棠雞之后,我倆似乎都開始感到餓了)……
東苑,在總統府里看似是個跑題的地方,游客倒不多。我倆都不喜歡人太多的地方,我們在這里溜達得挺開心的。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沉重的一站,也是來南京繞不過的一站。
云錦路地鐵站,出站后不遠處就是這座紀念館。紀念館的露天入口處是一排雕塑,最高最顯眼的那一尊,是一位母親抱著她已死去的嬰孩,仰望蒼天,這件作品的名稱是「家破人亡」。午后的烈日之下,這一排雕塑中的每一個彷佛都在嘶吼、扭曲、變形、燃燒……我沒法說話。
在遇難者紀念碑前,我和L君獻上一束白菊花,然后鞠了一躬。從進去到出來,我倆全程都牽緊著彼此的手。
我們沒拍什么照。那一段歷史,大部分中國人,都是清楚的。
和L君一樣,我也并不同意所謂的「仇恨教育」。來到這里,注視著南京裂開的傷痕,看著曾經一個文明國家對另一個文明國家做出的非人行徑,我必須承認,在個人情感上,我一時很難抑制我的悲憤和仇恨。
另一方面,今天我們的國家強大起來了。在我看來,在國家的硬實力上,的確如此??晌覀兊能泴嵙δ??在自我審視過后,我們真的可以自信地說,我們的軟實力也跟上來了嗎?今天,在紀念館里,我們看到了衣著鮮艷的、大紅大紫的、穿拖鞋的、露背裝的、大聲喧嘩的,甚至嬉笑的……這真的好嗎?夜里L君和我一起討論了這個現象,我們用「情緒很不對」來形容這些行為。可能我倆做得也并不夠完美,但是,因為今天的行程有這個遇難者紀念館,在出門前,我倆是對著我們行李箱里的衣服動了腦筋的。我們盡可能挑選了適合的服飾,顏色素一點、深一點的,裙擺、褲腿過膝的。我對L君說:「我們為挑選衣服花的時間和工夫是值得的,這些禮節是很有必要的?!?/p>
公民基本的禮節和素養,是整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軟實力的提升,真的還有好一段路要走。
■ 六朝博物館
南京,還曾經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這六個封建朝代的都城。六朝博物館就在總統府隔壁,這座博物館很值得一去。館里裝潢、燈光都挺講究的。可能因為我們到得晚,距離閉館1小時,游客也不多。
貼一點六朝小趣聞:
- 建業?建鄴?還是建康?
- 東吳時,南京還叫「建業」;
- 西晉時,「建業」一度改為「建鄴」,后為避晉愍帝名諱,改「建鄴」為「建康」;
- 東晉、宋、齊、梁、陳的南京都叫「建康」了;
- 雞首壺是晉朝的特色文物;
- 南朝宋、齊、梁、陳當中:
- 宋朝國祚60年,存在時間最久;
- 齊朝僅歷24年,存在時間最短;
- 陳朝的皇帝也姓陳,它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朝代名與皇帝姓氏相同的朝代;
- ……
晚餐吃皮肚面和雪菜肉絲面。在南京,皮肚指的就是豬皮。L君在此前一直對皮肚面很感興趣,她總以為皮肚面是豬皮+豬肚+面。因此,一大碗皮肚面上來時她的表情還充滿了困惑。
■ 夜游秦淮河
秦淮河一帶,匯聚了太多南京的景點了:夫子廟、江南貢院、白鷺洲、瞻園、愚園……還有我們昨夜來過的老門東和中華門明城墻。昨夜初訪,匆匆一瞥。今夜終得細品秦淮夜游的美。
全中國的旅游城市似乎都有一條套著古裝外殼的小吃街,南京當然也不例外。在貢院西街上,L君生平第一次吃到了冰糖葫蘆!這個女孩小時候不知哪根筋搭錯了,自己立下flag說第一串冰糖葫蘆一定要到北京吃。她就這樣憋了好多年,本來是很常見的街頭小吃,她卻倔強地每次都看著我一個人吃,自己堅強地咽咽口水。這次她終于屈服嘍!小肥熊糖葫蘆,這家店櫥窗里多彩的糖葫蘆實在太誘人了。我還在一旁使勁煽風點火:「你看,咱好歹也飛兩個多小時來的,南京北京都是京,都一樣啦……blah blah blah」L君終于投降了。除了糖葫蘆,我們還吃了烤鴨腸、咸的豆腐花、蟹黃湯包……
中國科舉博物館:此館號稱是全國最大的地下博物館,真的驚艷到我們了!原先我們都以為,承載科舉這一主題的博物館,多半該是古色古香的,沒想到,這座博物館的設計那么前衛!它整體是個大立方體,頂部與地面齊平,一進去就是繞著這個立方體四壁往下走,從最底層開始一層層往上參觀。這座建筑是半封閉的,就算在最底層,也能感受到夜風,可以從四周的走廊上看得見星空。L君覺得這個科舉博物館比下午參觀的六朝博物館過癮多了。明朝她都不發燒了,何況比明朝再早上一千年的六朝?「宋齊梁陳?嗯不要搞我了,我腦里都是一團漿糊……」。而科舉博物館這里有很多古代學子的塑像,她的戲很足,各種模擬、互動。值得一提的是,這里還有李鴻章和張之洞等人的蠟像,這些蠟像真的做的太逼真了,觀感逼真,樣貌也很貼近。我定睛看了一會兒,差點忍不住要呼道:「李中堂~ 張香帥~(順手作個揖)」這座博物館很耐逛,很能漲知識,我和L君都強烈推薦。
江南貢院:貢院就在科舉博物館對面。貢院不深,進去走到底就是秦淮河畔了。沿著河畔往西走還有一座連廊,一直能通到得月臺的廣場碼頭。正是在這里,在河畔的長椅上,我倆近距離地感受著秦淮之韻。我們來時,季節不對,我們沒能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白居易);我們來時,時候也不對,黃昏早過了,我們沒能看到河上妝成的「胭脂薄媚」(俞平伯)。但我們看到了「淮水東邊舊時月」(劉禹錫),看到了明窗洞啟的河房,看到了「華燈映水,畫舫凌波」(朱自清)。夜風習習,楊枝綠影娑娑,我們真的都不想挪步了,在這兒坐上一整夜都可以啊……
夫子廟:南京的城市夜間亮化真的做得太好了,這也是為什么秦淮河這一帶要夜里前來游玩的原因之一。夫子廟的檐頂打上了金黃的光,白色的牌坊立柱、綠樹、紅墻,都有相應的光照,恰到好處地顯現著。遠觀近賞,美侖美奐。
就是夜宵里的那碗咸的豆腐花,有點挑戰到我們的底線了,我們很震驚地、皺著眉頭給喝完了。
D3. 鐘山深處
在這趟旅行之前,我把我做好的攻略給L君看時,她不相信我們一天能去那么多個景點?!改暇┑暮芏嗑包c都是扎堆出現的呢!」我向她解釋道。經過昨天一天的實踐,她終于信了。今天一整天都泡在鐘山風景區了,這里有明孝陵、美齡宮、中山陵、靈谷寺等景點,我們一網打盡。
酒店出發,向西一個站到苜蓿園地鐵站下車,出站后就有一個觀光車站,去上述每個景點的車都有。整個景區很大,靠雙腿一天游下來不太現實。我倆坐上了小火車造型的觀光車,第一站:明孝陵——
■ 明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的整個統治生涯都是在南京,孝陵是朱元璋和他的馬皇后的陵寢。明代第三個皇帝朱棣遷都北京,因此明代其它皇帝基本都葬在北京的十三陵。在這些明代陵寢之中,孝陵是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秋日早晨的孝陵,游客還不是很多。在通往大金門的路上,我們踏著地上的落葉,踏著陽光穿過樹叢映在地上的碎影前進。穿過大金門,不遠就是四方城。四方城其實是一座碑亭,內供「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朱棣為其父朱元璋所立,述其生平功德。碑亭朝四方開著四個大拱門,通道效應使得刮進來的風強勁無比,人站在亭中顯得十分弱小。
四方城出來,就是那條有名的神道了!神道兩旁排列著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6種石獸,每種石獸各兩對,兩跪兩立,夾道迎侍。進入神道后不久,L君的情緒已然達到了高潮:「啊啊??!你看啊,陰森的石板道路、道路中央時不時出現的石墩、綠樹掩映的古代門樓、長長的石拱門道,還有藏在樹木之間的神獸啊!……啊啊啊我們像不像兩個誤闖秘境的熊孩子啊……」很好很好,她戲又開始多起來了。
L君顯然非常享受在這條神道上的時光。我們輕輕地撫摸著在此處佇立了600多年的石獸們。每只神獸都是由一整塊的巨石雕刻而成的,其中體積最大的石象,整尊重量超過80噸!不過,石象的耳朵有點小,臉也有點寬,眼睛很像古代肖像畫中的人眼,整體不像真的大象。大象畢竟不是江南一帶的常見動物,我倆推測這應該是明代的工匠照著大象的畫作,再加入一些想象之后雕刻的。
再走過另一段神道——這一段的石像是文官武將——步過金水橋、穿過文武方門,沿著中軸線一直向前,再穿過內紅門之后,明樓——孝陵最高的建筑物赫然凸顯。明樓兩側綠植森森,城垛之上,一片朱墻黃瓦,正中牌匾上書「孝陵」二字。孝陵不愧是明代眾多帝王陵寢中規模最大的一座,謁陵者跋涉一路,到此見到這壯觀宏偉的一景,真不得不心生敬畏。在封建時代,大家可能敬畏的是墓主、是帝王,但此時此刻,我敬畏的是600多年前的那些工匠。
明樓后面,就是安葬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山了。據說當年朱元璋為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盜,把地宮設計得很復雜,讓后人找不到入口。因此,地宮也沒有被發掘。
■ 美齡宮
美齡宮就在明孝陵不遠處。據說,當年宋美齡隨蔣介石參加中山陵的奉安大典,后行至此處,覺得風景優美,蔣介石于是在此建造了這座官邸作為給宋美齡的禮物,并命名為「美齡宮」。
通往美齡宮的路上植有法國梧桐,這些金黃色的的法國梧桐正好串成了一條項鏈形狀,項鏈吊墜的部分正是美齡宮。不過,這個季節的法國梧桐稀稀疏疏的,項鏈的景觀也得從上往下才看得見。在地面上的我們,只能進「吊墜」里去看個究竟了。
若說總統府是套著西式外殼的中式院落,那美齡宮則是反過來的。外觀上滿是青琉璃瓦、漢白玉雕花欄桿這樣的中式元素,內里卻是不折不扣的西式別墅:地下室、鍋爐房、西餐廳、禮拜堂一應俱全。
L君和我旅行是可以不帶腦子的,只要帶上雙腿走路和嘴巴吃東西就夠了。去某個地點的前一天晚上我會給她看我的攻略,她就認一下要去的地點叫什么。當天到達時才恍然大悟:「噢原來以前朱元璋是在南京混的??!噢原來美齡宮是蔣介石送給妻子的禮物?。∴拊瓉鞞#¥……」每當這時候我就給她大致補上一會兒課,「行啦我知道啦我們可以進去參觀了!」
不過,在每天結束行程后回到酒店,這個女孩倒是都會自己「補習」,上網搜索今天去過的地點,繼續做功課,還反過來給我科普?!负倌阒绬幔渴Y氏夫妻在美齡宮是分房睡的,一個睡主臥一個睡次臥,原因是他倆作息不同——」晚上,回到酒店,她對我說,「一個早睡早起,一個晚睡晚起,你猜猜分別是誰?」「蔣是行伍出身,作息比較規律,早睡早起的應該是他;那宋應該就是晚睡晚起的那個吧?!埂腹愦饘α藒」
■ 中山陵
L君一直覺得我跟孫中山先生頗有淵源:我的母校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我們生活了六年的廣州到處都有這位偉人的身影……此次來到南京,自要拜謁中山陵——中山先生長眠的地方。
站在博愛牌坊下向前看,整座中山陵十分美觀,建筑呈藍白兩色,向鐘山深處延伸著,最后坐附于山上。由牌坊開始,經過一段長長的坡道到達了陵門,門上方刻著「天下為公」。陵門之后是碑亭。碑亭之后,乃是一段令我和L君同時倒吸了一口涼氣的長長的石階。
近四百級石階,落差七十多米!只有爬完這段石階,才能到達祭堂。倔強的小L君又出場了,她強勢奪過我的背包——在旅行中這種對體力有挑戰的環節里,她都幫我背著背包,怕我負擔太重。然后,她望著長長的石階咽了咽口水,便和我一起埋頭攀登了起來……陵墓都是同樣的設計思路?。鹤尯髞砣税仙娴脷獯跤酰莘鹗菍η皝碇]陵者的考驗。
登到祭堂的平臺,回望一路上來的石階梯級,石階向下接過白色石板坡道伸向郁郁蔥蔥的林木之中,我們漸漸歸于平靜。祭堂內正中央,是一座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祭堂左右兩壁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建國大綱》和胡漢民等人書寫的《總理遺囑》。坐像正后方有一道門,通往存放有中山先生石棺的墓室,不過墓室已不再對外開放了,這道門緊鎖著。我和L君在先生的坐像前駐足瞻仰,而后離去。
長長的石階上,有幾個平臺。這些平臺上有一些拍攝點,游客站到拍攝點上,工作人員會幫其拍照。游客可以到指定地點免費領取一張小小的照片作為紀念,若要打印大幅面的照片,則要收費。這本是很多旅游景點比較司空見慣的項目吧,照片的背景一般是景區主體。在這里,游客主要和中山陵的石階和遠處的祭堂合影。不過,在其中一個拍攝點位,照片的背景主體卻是一座銅鼎。
這座銅鼎位于石階其中一個平臺上,是為紀念當年中山先生的遺體在中山陵奉安而鑄的。1937年12月,侵華日軍來襲,炮彈擊中了這座銅鼎,在鼎身留下了彈坑。鼎前不遠就是一個拍攝點,工作人員請游客站在銅鼎旁邊,拍照合影。這就很奇怪了。我們可以單獨拍攝這個留有恥辱的彈坑的銅鼎,以銘記那段被侵略的歷史。可是,游客和銅鼎一起合影,在侵略者的彈坑面前笑著拍照、比剪刀手,這是什么意思呢?我和L君對此都很無語。
■ 靈谷寺
靈谷景區反而是今天的高潮。
在這之前,明孝陵看不到地宮、中山陵無法進入墓室,美齡宮也像廣州大元帥府一樣的性質。這幾處景點總體波瀾不驚,L君有點意猶未盡之感。
靈谷景區主要有靈谷寺、無梁殿、靈谷塔等景點。十數個大小景點錯落散布于蔥翠的山林之間。我們來到靈谷景區時,已經是下午四點開外了。天色近黃昏,相比孝陵和中山陵,這里也不是太熱門的景點,因此游客很少,十分寧靜清幽。
無梁殿:入山門后不遠,是一座牌坊,牌坊前立著兩只石虎——這是我們見過的石獸中最寫實的一對,它們邁著步子前進,它們咧著嘴,仿佛對人在訕笑。石虎的這個表情給我們感覺太奇異了。再往前走是無梁殿,又曰無量殿。它是一座獨特的沒有橫梁支撐的磚石建筑,殿內的空間由一個橫向的巨大的拱結構挑起,「無梁」由此得名。無梁殿內燈光昏暗,陳列著辛亥革命時期的名人蠟像,殿內四壁鐫刻著民國時的陣亡將士名字——當年這里曾是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的祭堂。時近薄暮,昏黃的光從高高的方形石窗探進來,斜照在墻體上,陰涼的風也很不客氣地從拱形石門刮進來。我們都下意識地抓緊了對方的手。
靈谷寺:寺在景區軸線以東,我和L君費了好一會兒才找到寺的入口。適才無梁殿靜謐得令人幾欲窒息,來到靈谷寺中,我們又極其自然地放下那股緊張感了。啊,寺廟似乎總能給人這種安寧的感覺。我們站在庭院中,在古剎里的每棟建筑物之間,尋找秋日的風、金色暮光和香火味道的身影,我們貪婪地呼吸著青煙氤氳的空氣。這里很美,我們都沒有拿出手機拍照,似乎這里的景致無法裝入鏡頭中帶走,又似乎我們真的不愿這么幽雅的景致跟別人再分享了……
靈谷寺供有玄奘法師的部分頂骨舍利。這一鎮寺之寶陳列于靈谷寺玄奘院的地下室,我們瞻仰了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結束時也正好是頂骨舍利結束展出的時間,寺中的居士輕輕地給展柜拂塵、關閉各個公共區域的大門。我們慢慢步出玄奘院,幾乎與此同時,一位年長的居士在我們身后合上了院門。
靈谷塔:沿著靈谷景區中軸線向北,穿過松風閣,就能看見一座塔在兩側綠蔭掩映間探出。我們今天在鐘山風景區里已經見過太多這種對稱而壯觀的景致了,但每每再遇,總忍不住地一齊輕輕「哇」了一聲。在廣東,大多數的寶塔都是不讓人攀登的。然而這畢竟不是廣東啊。我遠遠地就望見,塔上有游人!我把這個激動人心的事實告訴了L君,她一下子就涼了。
「你是不是很想爬上去呀?」L君咽了咽口水,問道。我一見到梯級、石階、山道、高塔,就有奇怪的征服欲;相反,L君可不像我,她對爬山爬樓爬塔可完全不感冒,而且加上有點恐高,這些項目她素來是敬而遠之的?!笇氊悤粫哿税??太累的話咱不要爬了?!菇裉煲惨呀涀吡四敲炊嗦妨?,我倆的小腿都在吶喊著了,我也識相地提出,「咱們就在底下看看好啦?!筁君看穿了我的心思,她咬咬牙,「以老娘的腳力,從這兒繼續走到北京沒問題!走!」這枚倔強的小L君,又背著我的包,沖到前面去了。
靈谷塔高九層,塔內正中間一道石質旋梯扶搖直上。旋梯很窄,勉強能容兩個人并行。我們沿著旋梯爬了三圈,L君在我身后充滿希望地問我:「我們這是到哪一層啦?」「剛爬完一層呢,這是第二層~」L君沉默了,我沒有回過頭,但我仿佛能看到身后L君絕望的表情……
我們休息了兩次,第一次在第三層,那時L君還好;但到了第七層再休息的時候,本來旋梯就已經搞得我們頭暈目眩了,這里還風大無比,刮得我們更站不穩了??指叩腖君,手心已滿是冷汗。
登到最高的第九層了,最高層也是最窄的一層。一上來,L君趕緊就找到墻壁扶住了,她不太敢看四方的景致,更不敢隨我到欄桿邊拍照。我轉了一周,四處找角度拍下鐘山美景,同時也讓L君緩一緩。塔北靠山;向西望,斜陽近峰腰,云際一片薄暮微染;向南俯瞰,來時的那一道石板路,探入密林幽深無處。靈谷塔頂,鐘山蔥翠,金陵城色盡收。L君這會兒也緩過來了,盡管她手心還是在冒汗,但她一字一頓地說,想要我帶著她繞塔一周。我牽住她的手,沿著欄桿慢慢地走、慢慢地看。這個倔強的、不服輸的、總是遷就我的,同時還不斷挑戰自己的女孩,就是我的真愛呢!
下塔的時候,我們每隔兩三層會從旋梯出去,到欄桿邊看看從不同高度、從不同視角看到的景致。L君的對高處的恐懼也在慢慢消減,到第五層時,她已經放松起來了;到第三層時,她都恨不得轉幾個圈圈跳個舞了……真是個「欺低怕高」、得意忘形的家伙呀~
回到地面,我們在塔下一處石階上休息一會兒,讓腿腳好好放松放松。此時夕陽也已下山了。今天在鐘山風景區內,把主要景點都逛遍了。我們心滿意足,打道回府了。(回來后寫這篇游記時查了些資料,發現原來廖仲愷、何香凝墓也在鐘山,在孝陵以西,之前做攻略的時候不夠用功,要是早知道廖香合葬墓在此,我一定也安排線路和L君同去拜謁,這應該說是此行的遺憾之一)。
雄哉鐘山!奇哉靈谷!
D4. 金陵如故
昨天的早餐是雞湯面,今天的則是biangbiang面,兩家店都在酒店樓下??陀^而言,南京應屬中國南方,但在我們兩個廣東人眼中,面食更多、氣候更干燥、冬天會下雪,這就是「北方」嘛,哈哈。
吃完biangbiang面之后,我們來到雞鳴寺地鐵站。從5號口出來就能見到南京市政府,南京市府大門是一座小牌坊,古樸而低調。再往前走不到5min就能到達今日第一站——古雞鳴寺。
■ 雞鳴寺
雞鳴寺始建于西晉,乃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是南朝時中國的佛教中心。
雞鳴寺墻體呈土黃,很有特色,確實不同于以往我和L君所見的佛寺。古寺依山而建,入寺之后,有很多爬山的臺階。我們雙雙敬香之后,開始細細欣賞這座古剎。寺中有一座藥師佛塔,在南京城內很多角度看雞鳴寺都能看見這座塔的身影。寺的東北邊有一口胭脂井,相傳陳朝最后一位皇帝陳叔寶在隋軍攻打至建康城下時,就與幾位妃子曾藏入此井當中。
今天已經是工作日了,一路過來游人都少了,寺中亦幽寧無比。在這里度過一個上午真是無比美妙的。
■ 明城墻
雞鳴寺北接明城墻。這段明城墻和我們到達南京當晚看到的是不同的一段。那晚那一段城墻是在古南京城正南,而今天這一段是在古城東北,城墻外就是玄武湖。玄武湖周圍綠植繁多,湖面上秋風送爽。城墻上面向玄武湖的垛口仿佛是一個個氧吧送風口。臨近正午,走在城墻上稍顯悶熱,我們走上幾步,把頭伸入垛口,就能聞到無比新鮮的空氣,涼爽、氧氣充足,讓人久久駐足,不愿動彈。
(明城墻)建城所用的城磚由工部、軍隊衛所及三十七府參與燒制,上至主管,下至普通工匠,均需在磚上留名,這可能是那時的質量控制和問責系統。
Aerial China S02E07 《江蘇篇》如此說道。我和L君確實能看到不少磚塊上載有這些信息,六百多年前的建設者的職務和姓名,通過這樣的方式保留了下來。
明城墻上,南京勝景一覽無余!登上城墻后回望,雞鳴寺的寶塔、寺院、樹叢相互錯落掩映,層次感豐富。寺下一條小路穿過我們所在的城墻下方,據說春暖之時,路的兩邊會開滿櫻花,那時候城墻上正是最好的觀景點。
沿著城墻走了一個多鐘,我們在玄武門下樓,去到金茂廣場一家徽菜館用午餐。L君一直覺得,出來旅行,飲食一定要正宗,在蘇地吃徽菜似乎是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情。殊不知南京在地緣上離安徽省更近,更有著「三省首府」、「徽京」這樣的戲稱。從地圖上看,南京就像一個利角,伸入了安徽的腹地,據說不少安徽人都來到南京工作生活。其實,蘇浙滬徽這一帶,原本就是古代的「江南」,各方面的文化(包括飲食)還是比較接近的?!肝疫€是覺得,」L君聽完我的解釋后慢慢開口了,「若是A、B兩省的交界是一條公路,這條公路上A省那一邊假如有一家B菜館,這家B菜館我也是不會去吃的。」
雖然L君把話撂這兒了,但她的嘴巴和胃還是很誠實的。一條徽式臭鱖魚把她收買了。
■ 閱江樓
「想和你再去吹吹風……」坐在去閱江樓的出租車上,我輕輕哼著這首歌。閱江樓在城區西北,近長江,沒有地鐵直達,我們選擇了打車過去。閱江樓景區是一座小山坡,長江在其西北方向流過,景區的主建筑閱江樓是一座七層的塔樓。
以前,我只知有「江南三大名樓」,曰滕王閣、曰岳陽樓、曰黃鶴樓。進入閱江樓后,看樓內的展板介紹,方知還有「江南四大名樓」的說法,即在前三者基礎上在加入閱江樓。不過回去后經L君科普得知,閱江樓是今人建的。當年朱元璋欲在此建閱江樓,還親自撰寫了一篇《閱江樓記》了,但地基打好了之后,因為某種未知的原因,朱元璋又不想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閱江樓,是2001年南京市政府建成的。因此,閱江樓是先有記再有樓,這在歷史上確實極其少有的。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覺得要把閱江樓與滕王閣、岳陽樓和黃鶴樓相提并論還是比較勉強的。(L君內心OS:「我要知道閱江樓是2001年才建的,我就不跟你來了……」)
閱江樓內的幾個主題展示很有意思。底層有一把據說重達千斤的紅木龍椅,還有幾個封建王朝的全域版圖,二層是明朝十六位皇帝的畫像和生平介紹,中部大廳還有一幅鄭和下西洋主題的巨幅陶瓷畫……我倆慢慢爬梯登樓,一層一層轉著看。一上到最頂層,風呼呼地刮著,恐高的L君繼續找了根大柱子抱住了,但她比昨日在靈谷塔要更淡定了,不一會兒,她手腳就全放開了。她走上最外面一圈觀景檐廊,紅墻青瓦、檐牙高啄,她時而停下腳步仰望天空,仿佛是小千看到心愛的白龍正在空中纏斗;時而又嚴陣以待,落步慎重而有章法,彷佛飛檐走壁的女俠在危機四伏的古樓之上逡巡……我跟在她后頭,給我的女主角拍照錄像,在大風之中穩住手機,還要忍住笑,這份工真是難做啊哈哈哈。
閱江樓雖是當代建筑,但所在位置跟當年朱元璋所定的原址應該是一致的。此處確實是個無與倫比的觀景臺:長江這一道天塹在我們面前緩緩鋪開,上有南京長江大橋飛架,列車鳴笛的聲音時不時貼著地面劃來……城江一體,所有色塊沒有十分明確的點線面分野,但又不僅僅是無意義的雜亂的拼合,一切都恰到好處地令人舒適。
閱江樓登山石階兩旁欄桿上的小石獅很可愛,它們表情各異,都很有性格,很有脾氣,和L君下山時我們發現了不少有趣的小獅子。
■ 玄武湖
然后我們又回到了玄武湖。
秋天的玄武湖公園,適合湖面蕩舟,也適合兩人牽著手走在公園的小路上。玄武湖岸邊垂柳依依,湖中荷花千里。碧湖接天處,是南京城的天際線,一道殘陽懸在半空。玄武湖就是個氧吧,我們早晨在城墻上早已有所領略。此時我們置身湖畔,盡情地感受著絲絲涼風,無比暢爽,無比振奮。
Day 4了,南京小點我和L君都有點吃膩了。因此晚餐我們換個口味,嘗試了山西菜。在新街口地鐵站,這個全國地鐵出入口最多的站,我們又走了不短的路程,來到中央商場8F的這家晉家門餐廳。他家的出品倒是沒讓我和L君后悔走那么長一段路,主菜是近一斤的牛脖骨,這個部位的肉很嫩,還有藍莓山藥、烤包子、哨子面、酸奶……服務也很棒,我倆都給出好評。
Day 4了,明天要打道回府了,下午漫步玄武湖時,L君已經在計劃下一次旅行了:「下一次旅行什么時候呀?去哪兒呀?下一次坐飛機的旅行又是什么時候呀?又去哪兒呀?……」
D5. 南京,再會
今天中午要飛回廣州了。祿口機場,在 HU7314 次航班將我們帶回去之前,我們跟這座城市道別。
總體來說,南京是一座歷史積淀非常深厚的城市,可玩性很高,氣候也非常宜人。這讓生活在歷史文物古跡相對少一點、氣候濕熱的珠三角的我們非常羨慕。就是南京的門票都有點貴,此行我們在門票上一共支出了¥800+,居然比我們吃喝的總費用還高!這在我們兩個吃貨歷次旅行之中尚屬首次。還有前文述及一些公共交通方面的問題,作為一座旅游城市,南京在服務便捷度這方面還可以有提升的空間。
我和L君是喜歡南京的,我們喜歡她不矜不伐的江南風韻,我們喜歡她素淡典雅的古都氣質,我們愛南京的風!我們愛南京的樹木!我們愛南京的秋!
感謝L君,一直陪著我,用腳丈量這座六朝古都。
謹以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 · 五城記》中的一段文字作為本文的結尾吧——
南京城的氣魄,無與倫比……玄武湖邊上的古城墻藤葛拂拂,明故宮的遺址仍可尋訪,雞鳴寺的鐘聲依稀能聞,明孝陵的石人石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水未曾枯竭,夫子廟的店鋪重又繁密,棲霞山的秋葉年年飄落,紫金山的架勢千載不移,去中山陵、靈谷寺的林蔭道,永遠是那樣令人心醉。
2019年10月18日15:47:04 寫畢
附錄:參考
余秋雨. 文化苦旅[M].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