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八太爺》(1):老舍版阿Q之小人物的英雄夢

《八太爺》是一部追逐英雄夢的悲劇。小說描繪了農民王二鐵勇猛好勝,而又勤勞,是地里的好手,由于執著于不現實的英雄夢,最終走上了滅亡的道路。在抗戰這樣一個跨度持久的時代背景下,亂世農民的處境異常艱辛,也滋長出社會對自古有之的“俠”和諸如梁山“好漢”的渴望,當然也有一些緑林莽夫,鄉野村夫會選擇拿起武器來戰斗。在大的社會舞臺上,小人物的悲劇性被進一步加深。本文擬對王二鐵英雄夢破滅的悲劇進行深層精神解讀。這個過程的促成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在自我陶醉中栽種“夢想”

這一過程從王二鐵所受到的教育開始。小曲,傳說都屬于民間人口相傳的文化,是社會教育的一部分,而王二鐵的英雄夢就產生于此。當夢想在現實中找到原型——康小八時,王二鐵便將其塑造成他自身的人生追求。又通過反復比對和模仿,一點點將自己改造。“他的身量,面色,氣力,腳程,都像康小八。”即使是出身都很相似。王二鐵的行為停留在模仿階段,而沒能在歷史和現實間尋得變通。在空中搭建起“揭竿起義,救弱扶貧”的樓閣,同“刻舟求劍”的劍客一樣忽略了事物處在不斷變化中的客觀事實。最后“康小八差不多附了二鐵的體”,二鐵更加陶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即使眾人“給他起了個外號——東洋鬼”,王二鐵也不自知他與傳統意義上的好漢張飛等差了點什么,這里的“英雄夢”和阿Q的精神勝利法一樣,成了愚昧的農民階級聊以自慰的精神糧食,不同的是王二鐵性格中多出些勇猛和自尊,王二鐵好打斗,更有“寧可掉了腦袋,也不能屈膝”的硬骨頭,正因為如此,也為王二鐵的悲劇加入了一點悲壯的意味。

此外,王二鐵冥冥中意識到“槍”這種戰斗武器在好漢身份確立上的重要性,自古都有“寶刀贈英雄”說法,好槍成了那個時代的一種身份象征,于是“買槍”這條線跟隨著王二鐵英雄夢的實現一起發展,買槍成了成為英雄的必備條件。

二、在母親去世后實現“夢想”

然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作為中國人的傳統意識,像“母親手上無形的繩子”一樣,將王二鐵拴住。因而王老太太的死給了王二鐵收獲“夢想”果實的契機。王二鐵迅速地變賣土地,企圖獲得能象征身份的“手槍”,并立即出走,擁抱“理想”。這也促成了王二鐵主體認識的轉變,王二鐵一再強調“我有槍”,并模仿康小八,用槍代替語言來解決事情,對別人起到威懾力的同時,也對自己的心里防線加固。從王二鐵對村長試圖舉槍時,所謂的“英雄夢”就開始變質,它不是一把救濟扶貧的“正義之槍”,而是一把逐漸傾向于滿足自我虛榮心的“無用之槍”。當村長說出“而今槍已不是稀罕物兒了”,王二鐵仍心血來潮地認為“要作什么就作了”,全然一副有勇無謀的莽夫形象,這些都為王二鐵,小人物的悲劇做好了鋪墊。

當王二鐵終于踏上“征途”時,也是他死亡的開端。在北京城內,他沒有見到想象中的“飯碗大的金剛鉆”,現實給了他當頭一棒,但卻沒能打醒他,他仍舊相信“好漢總還是好漢”,并且過上了“裝腔作勢”的形式主義的好漢生活,結交了盟兄弟,享受著被叫“八太爺”的快感,與最初企圖“救弱扶貧”的王二鐵徹底斷裂。這份看似實現的英雄夢實際是“祥林嫂”式的不自知的蒙昧行為,祥林嫂自愿用捐門檻的方式自救,王二鐵用形式主義的英雄夢麻痹自我,這種不自知和筑夢時的空想主義才是王二鐵死因的根本原因。

三、在社會墓地里埋葬“夢想”

但若沒有戰亂年代的時代背景,王二鐵的夢想便不會成立。王二鐵“只念過幾天私塾”,想成為英雄,卻又死于東洋人的刺刀下,這些是時代的驅使和必然。文中幾次提到王二鐵沒讀過書,“不知道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歷史”,他的很多信息都是聽來的,包括與日本人的決斗都來源于別人的慫恿和自己的不甘心,王二鐵更像是一個故事里的人,在那個時代里四處游蕩,最后死亡。而促成王二鐵死亡的還有那個時代的個人主義思想,“康小八”沒有嘍啰,是單槍匹馬的“英雄”形象,王二鐵所謂的盟兄弟也出于個人利益出賣了他。

所以王二鐵是沒有根的,王二鐵的英雄夢也沒有根,王二鐵拋棄了養活他的土地而最終死亡。但那些守土的像村長一類的人又真的能在亂世之中,災年里求得自保嗎?等待他們的不是日軍的侵略,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委曲求全的生活嗎?因而王二鐵的悲劇深深扎根在時代背景上,是社會的悲劇,也是那代人的悲劇。

我們在嘲諷王二鐵的滑稽可笑時,應給予他生命的勇猛一點嘉獎,好像農民起義會因為階級局限性而失敗,但對于社會進程卻有著積極意義。而對于那些“未出走的大多數”,也應給予同情,他們和王二鐵一樣遭受著貧窮,災難和人禍,他們的終點也大多是悲慘的死亡。

人類的悲劇大致分為三種,性格悲劇,命運悲劇和社會悲劇。而這里的王二鐵是代表大社會的“小人物”而出現的,王二鐵的悲劇是由其自身的局限性和社會的殘酷性造成的,很值得我們反思和悲憫。雖然東洋人并不認識康小八,更不認識王二鐵,但歷史會記住他們的勇氣和剛強,作家們也會記下他們可悲的命運形象。

附:

①《八太爺》選自《貧血集》(老舍);

②八太歲:康天心,綽號吳禿子,回族,年齡不詳,天津衛人氏,光緒年間縱橫京津兩地的大盜。因為早年曾過繼給北京東皇莊的康家,故改姓康,匪號康八太爺,江湖人稱康小八,在北京康營(今朝陽區孫河鄉康營)長大,是清代最后一個被凌遲處死的罪犯。

轉自:老舍《八太爺》(2):例證《敘事學》非敘事性話語的運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