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圈刷多了,發現像流行風一樣,一陣一陣的。
原來有各種心靈雞湯、勵志美文,有各種點贊、積分和拉票兌換優惠券,后來是各種深度好文、你不得不知的幾條秘密,再后來是各種曬美食、曬車、曬娃、曬旅游、曬心情等等。
我仔細查看了下自己的朋友圈,發現玩微信以來轉發文章13篇,收藏文章116篇。其中有68篇是勵志打氣的,有15篇是觸動情感的,有13篇是一些經驗之談的,有33篇是實用知識類的。
那么,問題來了,你玩朋友圈這么久,投入那么多時間,朋友圈給你帶來了什么價值?
a、加強了與朋友的溝通交流;b、滿足了各種窺探欲望;c、滿足了自己的表達欲望,展示欲望,每發一次朋友圈,就好像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給別人,感覺美美的,自我感覺良好;d、學習各種知識;e、打發無聊時光。
我發現自己經常在朋友圈轉發什么深度好文或者不奮斗吾寧死之類的文章,亦或者收藏了無數。轉發收藏完后,自己有一種被激發被鼓舞的感覺,就仿佛我們已經與這些奮斗勵志的人或事建立了聯系,仿佛我們已經在奮斗的路上了,只是這種奮斗僅僅就是動動手指而已。
仔細又把朋友圈里的文章查看了一次,我發現曾經打開過第二次的文章不超過13篇,至于看三遍四遍的文章,幾乎沒有。
所以說朋友圈里的東西像一陣風一樣,一轉眼就沒了。
我相信這些文章都是優秀的文章,也相信至今我讀起來有些人會讓我熱淚盈眶。
但是那又怎樣,還不是僅僅停留在閱讀、感動、轉發、收藏這個階段呢。
是否還能進一步做點什么呢?
2.
你的朋友圈里是否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讀書、跑步、寫文章,旅游、攝影、搞演講,還親自烹飪美食,似乎有無盡的時間,做無盡的事情,而且每一樣都做的十分精彩。
我朋友圈里有兩個這樣的人。
一個叫弗蘭克,他是飛利浦公司的項目經理,一個在奮斗中的超級奶爸,他曾徒步旅行,也曾經癡迷潛水,為慶祝自己兒子的降生跑過馬拉松,現在白天在公司帶項目,晚上讀書寫字,教人寫作。
一個叫老顯(名字帶個老字,卻是一個九零后),他是世界五百強央企上班族,也是跑步達人,寫作達人,時間管理達人。2016年堅持原創文章248篇,他的文章被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多家大號轉載。
他們努力地不辜負每一寸時光,他們清楚地知道每一刻目標,他們專注于每一個當下,他們把生活和工作經營的豐富多彩。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標簽,叫做斜杠青年。
3.
2016年6月份之前,我與他們都是陌路人,沒有任何交集,最多是我曾看過弗蘭克的幾篇文章。
去年下半年的時候,我開始有意的與這些優秀的人接觸。
這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因為,在他們面前你會顯得比較卑微。
我跟弗蘭克老師的公眾號已經有一年多了,后來加了他個人微信,聊了一段時間后,我參加了他的寫作興趣組,還主動向他申請了一個負責微課運營的助手角色。
為了能夠勝任這個角色,我花費了很多精力。學習一個陌生的軟件使用方法,自己開設了一個賬號,模擬運營了幾次;去主動尋找比較靠譜的人來講課,如何去發現有價值的人并進行合作溝通;學習主持人,如何傳引導、控場和應急處理現場。
當然弗蘭克也對我幫助很大,剛開始談合作,我還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價值,他就給我發了一個大大的紅包以示合作誠意,然后還把電話號碼發給我說可以打電話溝通,還把他朝夕日歷的賬號和密碼發給我,要知道那里頭是有很多真金白銀的。我還沒有見過一個如此真誠的人,對陌生人不設防線,這些都讓我覺得自己被信任,深受感動。
微課運營,需要我做的工作有:發現值得講課的人、溝通說服其在我們的平臺授課、溝通授課提綱、主持微課。
我開始在各個微信群里留意那些不同尋常的人,有一個人這樣寫自己的:一個和您一起成長與變老的央企上班族 / 獨立寫作導師 / 解憂答惑達人,熱衷跑步與思考,癡迷著閱讀萬物,堅持每天寫文章。
于是我就認定這就是我要找的人,他就是老顯。
在具體的授課提綱的制定當中,我們往返交流了不下5次,每次都是就一個問題進行深入交流,而且往往是長篇討論,有時候覺得微信讀起來都顯得不方便了,于是改發郵件了,這讓我又找到了曾經書信往來的感覺。
后來我又主持了心理咨詢師雨昕的微課《和另一半甜蜜相處的秘訣》、瑜伽老師小獅子的微課《手把手教你60分鐘快速掌握思維導圖》,再后來Frank又把朝夕日歷創始人陳矩和我拉到一個群里,讓我有問題只管和他們溝通。
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就好像是讓我和馬云坐在一起聊天,聊點什么哪?問問關于如何操作軟件的問題?這種就是百度一下自己都能學會的問題,這樣問不是顯得很 Low 嗎?于是我發現我連想要問什么問題都成了一個問題。
于是我意識到:人和人是有層次的,不同層次的人在溝通方式上是有斷層的,你們的學識、見識、思維方式、想問題做事情的基本出發點是不同的,說白了就是不在一個高度上,怎么交談。
我深感知識儲備的不足,個人能力也有限,我想還是潛下心來默默努力一些時日吧。
等我與之能力匹配時,再來與之討論心路歷程,把酒言歡,侃侃而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