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教育孩子,首先是接納你孩子本來的樣子,信任、鼓勵和欣賞你的孩子,盡量多的去了解他、理解他、傾聽他的想法。
教育一定要選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而不能按照家長的標準去塑造孩子,尤其不能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價孩子。舉個例子,假如你的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那么他會形成適合自己生命發展的節奏,一些優秀的特質也將從這個節奏上發展而來,比如沉穩、專注、冷靜等。你覺得慢不如快好,恐懼“慢”會使孩子落后,無法適應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不斷地催促他、改變他甚至責罵他。你認為這樣是在教育孩子,但實際這只是在干擾和破壞孩子的成長,甚至會摧毀孩子的自信。所以,家長一定要具備自省能力,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恰當,是否適合孩子各階段精神和思想成長的需要。
如果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一定要停下來及時調整,尤其要多學習。
記住: “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父母應把盯在孩子身上的目光拉回來,反觀自己的言行,認識自己的觀念、態度及局限。
盡量使自己變得成熟和冷靜,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加適合孩子的天性發展,進而逐漸具備能夠正確行使教育權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