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今天有點兒閑暇時間,首先就想到了來簡書看看友友們的佳作,再看看自己匆忙中留下的文字有沒有“白字”,即所謂的錯別字。果不其然,發現了幾處,趕緊重新編輯修改,以誤讀者。
說到“白字”,還要追溯到我的上學時代。我的語文老師是位對文字很講究的人。讀書一絲不茍,對我們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字寫得也很漂亮,每當語文課,老師那一手漂亮的行楷寫在黑板上時,同學們看罷不由得兩眼放光,引得班上同學競相模仿,漸漸地大家的字也都有了不小的變化,而受益終生。
那時每周一次的作文課,同學的文章交上去,老師都會逐字逐句地進行審閱批改,發現錯別字就用紅筆重重地圈上,并在旁邊寫出端莊正確的字體,并一再告之,文章中的字一旦寫錯,不僅不能正確表達文中意思,有時還會出笑話,偏離文章主題。比如:“一件事、一見事”,“一頓飯、一噸飯”,“旋律、弦律”等等。久而久之大家都養成了正確使用文字的習慣,一旦發現自己寫了“白字”,都會有一種不好意思的感覺。
我們常說,學生遇上好老師是一生的福氣。確實如此!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老師給予了我們知識,兩者的存在注定了人生的意義。雖然父母是我們的啟蒙老師,但他們不能給予我們系統的知識,只有學校,專業的老師才能指導我們學習更多的知識技能。
此時由衷地說聲:謝謝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