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01-1丨從趙盾弒君案看《春秋》和《左傳》的基本讀法
“夜讀《春秋》”是評書演義塑造關羽忠義形象的手法,正史里的關羽愛讀的并不是《春秋》,而是《左傳》,它所對應的是關羽在正史里的形象。
儒家典籍可以分為“經”與“傳”兩類,它們的關系大約可以看作教材與教輔的關系。
《春秋》極簡,《左傳》豐富,不借助《左傳》很難讀懂《春秋》。
由董狐以來的“直筆”寫史傳統追求的是政治正確,而不是客觀真實。D:原來弒君的不是趙盾,而是他的親戚趙穿。
熊逸書院《從趙盾弒君案看《春秋》和《左傳》的基本讀法》
2.臟話
(1)臟話并不總跟性和排泄有關,只跟禁忌有關,什么是禁忌,什么就是臟話。中世紀宗教強大的時候,宗教是禁忌,說跟宗教有關的話就是臟話。有了私密空間以后,性和排泄成了禁忌,于是也就成了臟話。
(2)日語中沒有臟話不是因為日本人素質特別高,而是因為日本語言中的的敬語系統,只要打破敬語系統就達到了罵臟話的效果。
(3)臟話有正面的作用。排解情緒,緩和氣氛,是很好的一種人際關系測試工具。
(4)臟話的各種功能,只應該在成人世界里起作用,因此,孩子面前還是要杜絕臟話。
(5)世界上沒有東西一定是臟的,放錯了位置,它才是臟的。飯菜,泥土都是如此。
羅輯思維——《臟話》
3.第一性原理
(1)伊達爾戈說,車的根本價值,并不是組成它的材料,而是材料的組合方式 —— 是凝結在它身上的*信息*
(2)整個社會科學都是基于經驗的,根本就沒有什么第一性原理。
模型和經驗既然不是從第一性原理出發的,就有可能是錯的,就有被改進的余地,將來就有可能被取代。而取代它們的,往往是更好的……模型和經驗。
如果現在我們真的能發明出前人無法發明的電池,也許根本原因在于前人*沒有條件*去發明這樣的電池。
讀者精彩評論:老萬的第一性是說,既定或無需推倒的事實,羅胖的第一性是說,盯緊目標,別扯那沒用的。(吳寶建)
D:聽了羅胖的第一性原理,心中留著一個問號,就是推到一切,只看目標,推到一切不走尋常路真的靠譜嗎?今天萬叔的文章來解答我這個疑惑啦!認知從推倒一切,盯緊目標狂奔修正為盯緊目標,借鑒、升級、摧毀和自創套路,不斷向目標努力。
萬維鋼精英日課——《第一性原理》
4.對話畢達哥拉斯
(1)畢達哥拉斯的最主要的成就,不是證明了勾股定理,而是找到了人類發現知識的第三種方式——邏輯推理,拓寬了人們主要靠經驗感知和他人傳授來獲得知識的方式,奠造了科學的基礎。
(2)黃金分割點也是畢達哥拉斯發現的。
(3)強悍如他,對于發現根號2是無理數也很恐慌,一開始是隱瞞,然后在他的學生希帕索斯指出這一點以后,竟然將學生殺了。
(4)李約瑟難題——為什么中國在古代為世界科技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科學和工業革命卻為什么沒有在近代的中國出現?
很多讀者留下了精彩的留言。
原因大致有:地理因素,思維方式,科舉制度,中央集權的官僚文明等。
吳軍——硅谷來信《對話畢達哥拉斯》
5.關于選擇的方法論
(1)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出正確的選擇。
(2)剩男剩女為什么剩下?因為給選擇附加的條件太多。長相,身高,年齡,工作,家庭,教育,籍貫…同時忘記了別人也在挑…
正確的方法:對方只要滿足最重要的一條就可以了。
(3)選擇的方法論:添加必要的條件。重點詞:必要,刪除不必要的條件。一定要盡量做到只考慮且不遺漏那些最必要的條件。
剩男剩女之所以剩下,就是因為放進去了太多的不必要條件。
(4)做選擇的方法論具體實際操作步驟:
a.面對任何一個選擇(哪怕是很小的事情 —— 當然要從小事兒練起),都可以拿出紙筆開始羅列篩選條件;
b.為每個條件重要性打分,而后重新排序,可以是 1~5 分;
c.考慮每個條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 1 和 0,要么有必要,要么沒必要;
d.三十分鐘之內,結果就會一目了然,但別急!因為還有下一步……
e.第二天再花三十分鐘重新仔細過一遍 —— 如果選擇本身的重要性很高,那么就可能重復更多次……
6.今日金句: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快樂。——————胡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