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討論長期的時候,一般都是一個籠統的答案:五年,十年,二三十年……
這種籠統,常常是我們搖擺不定的根本原因,因為骨子里,我們是希望確定性的,模糊的,不確定性的東西是什么討厭的。我們希望得到一個相對確定的答案,相對清晰的答案。哪怕不夠清晰,不夠確定,總比模糊好吧?
那么長期究竟有多長呢?
下面的表格你最好也建立一個,以便自己反復把玩。
最上面一行羅列不同的年化收益率;左面一行,羅列年限;如果你的復合年化收益率達到了30%,那么在第一年結束的時候,你的本金加收益等于1.3,到第十年結束的時候你的本金加上收益總計為13.79,也就是說將近翻了14倍。
注意別去算絕對值,只看倍數。不要看我投資了XXX錢,那么現在是XXXX錢。
只字不差的閱讀,然后養成習慣之后,你的收獲將是那些草草看兩眼的人無法想像的。
和這個道理類似,下面的表格我希望大家哪怕是照抄也做一次,會有很多收獲,而這種體會是很多聰明人無法感受到的。
很多讀者也會擔心初學時的陌生感,但其實這是每個人在學習時候都會遇到的,針對這種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
從最簡單的模仿開始。
這也是為什么我要給大家打個樣,為的就是根據已有的例子做出自己的東西。
所以有時候花點笨功夫,先從“依葫蘆畫瓢”開始,慢慢體會整個過程中難以言表的變化才是我們成長的必經之路。
10%
15%
20%
25%
30%
35%
0
1
1
1
1
1
1
1
1.1
1.15
1.2
1.25
1.3
1.35
2
1.21
1.32
1.44
1.56
1.89
1.82
3
1.33
1.52
1.73
1.95
2.20
2.46
4
1.46
1.75
2.07
2.44
2.86
3.32
5
1.61
2.01
2.49
3.05
3.71
4.48
6
1.77
2.31
2.99
3.81
4.83
6.05
7
1.95
2.66
3.58
4.77
6.27
8.17
8
2.14
3.06
4.30
5.96
8.16
11.08
9
2.36
3.52
5.16
7.45
10.05
14.89
10
2.59
4.05
6.19
9.31
13.70
20.11
11
2.85
4.65
7.43
11.64
17.92
27.14
19
6.12
14.23
31.95
69.30
146.19
299.46
20
6.73
16.37
38.34
86.74
190.05
404.27
這個表格里的數字只管的告訴我們,
長期對每個人的長度來說是不一樣的。
在表格里找對應數字吧,能夠做到復合年化收益35%的人(別管能不能做到先)6年的效果(6.05),相當于年化收益10%的人要等上19年(6.12),即便是高了10個百分點能夠做到20%復合年化收益的也在10年內就可以達到(6.19)……
一個比較直接的結論就是:
你越弱,你的長期越長……
在翻譯一下:
你竟然可以通過提高能力縮短長期的長度!
什么?我知道這個說法常常讓人從椅子上跳起來——為什么我竟然從來沒有想過這事呢?是這樣的,
這世上只有很少的人愿意通過自己的深入思考提高自己的選擇或者行動的質量。
深入的意思是:
那所謂的深入,真的很深入嗎?
那所謂的深入,真的很難嗎?
那所謂的申屠,真的一般人根本做不到嗎?
顯然不是,顯然其實很簡單,其實很容易做到,甚至人人都可以做到。
上面的表格談到的是金錢,其實相應的復利效應同樣適用于另一個維度:
思考。
當你的思考停留在表面的時候,相當于你的收益連5%都不到。那寫思考有深入,邏輯縝密的人可能已經有了20%甚至30%的收益率。
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收益是可以隨著時間推移疊加起來的。
也就是說,你的思考質量越高,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思考質量會更高。這將形成一個非常良性的循環。
大家發現了沒有,這就是我們之前說過的萬能鑰匙。
一個財務領域的復利效應,只要想清楚了,可以利用在方方面面,我們學習了某個概念之后,可以想象:
這個概念還能夠使用在什么領域?
事實上,弄不好你“跳早了”,因為實際上,我還有更狠的翻譯:
學習(提高能力)使人長壽(提早獲得財富自由)。
因為剛才的結論,能力越強的人,長期的時限越短,相當于他們要比其他人更早獲得財務自由,就有更多的時間享受自由……何止長壽,這分明是:
學習使人擁有更高質量的長壽……
還沒完,這才剛開始。
如果我們竟然把定投策略加進來,那么我們看到的將是另外一個表格。第一行還是復合年化收益率,左邊第一列時間,左邊第二列是累計投資金額——假設每年追加1個單位的投資金額……
10%
15%
20%
25%
30%
35%
0
1
1
1
1
1
1
1
1
2
2.1
2.15
2.20
2.25
2.30
2.35
2
3
3.31
3.47
3.64
3.81
3.99
4.71
3
4
4.64
4.99
5.37
5.77
6.19
6.63
4
5
6.11
6.74
7.44
8.21
9.04
9.95
5
6
7.72
8.75
9.93
11.26
12.76
14.44
6
7
9.49
11.07
12.92
15.07
17.58
20。49
7
8
11.44
13.73
16.50
19.84
23.86
28.66
8
9
13.58
16.79
20.8
25.08
32.01
28.66
9
10
15.94
20.30
25.96
33.25
42.52
54.59
10
11
18.53
24.35
32.15
42.57
56.21
74.70
19
20
57.27
102.44
186.69
342.94
630.17
1152.21
20
21
64.00
118.81
225.03
429.66
820.22
1556.68
首先,10%的復合年化收益,與30%的復合年化收益在三四年的時候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差異……
這是個特別明顯也特別經典的例子,可以用它來說明:
在一定程度上,策略可以補足能力上的不足。
這也是為什么明智的投資者比起相信自己的智商能力來說,還不如相信策略的力量的核心原因。
各種工具的發明與發展可以極大促進我們人類的進化。
不論是幫助我們突破體力的工具,起重機和汽車;還是幫助我們突破思維的工具,語言和文字。都在我們進化過程中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其實某種程度上,“策略”也是我們通過思考發明的工具。
再加上其他諸如電子表格等直觀工具的輔助,我們很容易把未來十年的變化,濃縮在屏幕上。這其實也算是一種“相對長壽”,因為你根本不需要親身經歷,就能把每一種情況捋一遍。
相對于兩張表格同樣是10%的年化收益率,第一張需要19年才能做到6.12;而第二張表格第4年就做到6.11……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那在第二張表格里,我總計投入使5個單位啊!
關鍵點在于,那多出來的4個單位(5-1=4)分明是你貫徹執行策略的結果啊!
有關投資的另一個秘密也浮出水面:
你最好有除了投資之外的穩定收入來源……
如果總是不得不把投資收入拿出來一部分花掉的話,那你就慘了:
假定投資者每年必須花掉0.2個單位的資金:
10%
15%
20%
30%
35%
0
1
1
1
1
1
1
0.9
0.95
1
1.1
1.15
2
0.79
0.89
1
1.23
1.35
3
0.67
0.83
1
1.4
1.63
4
0.54
0.75
1
1.52
1.99
5
0.39
0.66
1
1.9
2.49
6
0.23
0.56
1
2.27
3.17
7
-0.14
0.45
1
2.76
4.07
10
-0.59
0.02
1
5.26
9.19
即便年化符合收益35%的,翻倍都需要4年,10年過去才9.19……更何況能夠做到35%的人可是萬分之一。
總結一下:
1,對于能力越強的人來說,長期越短……
2,對于正確使用策略的人來說,長期更短……
3,對于有能力在投資之外賺錢的人來說,長期更短……
總有人問我,笑來,你沒事總在學新東西是什么意思?
我通常笑著說:
我是在延長壽命呢!
很多人以為我在開玩笑,實際上我就是這么想的,比如能夠熟練掌握英語的人就是比只會中文的人多活好幾輩子。
某種晨讀上,你可以把它看作兩個空間,一個空間存在說中文的你,另一個空間存在只會說英文的你,他們體會不同的語言世界的快樂,彼此又能夠分享各自世界的觀點。
如果你把學習一種新的技能,當作自己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幫助自己多活點時間的方法,我想動力就會強很多。
回頭頭來,我們其實有個可以計算長期的公司——72法則:
X≌72/年化復合收益率
比如,你的投資年化復合收率是10%的話,就是72/10,大約7年翻番;
如果你的年化復合收益率是30%的話,就是72/30,差不多兩年多時間翻番。
你可以這么理解:
能讓你投資翻番的時間相當于中期;
能讓你投資翻番再翻番的時間就是長期;
于是,一切都是可以倒著算出來的,你現在理解為什么巴菲特認為至少十年以上才是長期了?因為他的要求是
買到至少年化復合收益率15%的股票。
按15%的收益率計算,5年翻番,10年再翻番。實際上,他比設計的要做的好一點,于是他做到了:
運用自己的能力策略(和能力提升)把五年縮短為3年多點,把10年縮短為6年多點。
所以當我們討論長期的時候,實際上那個長期,對每個人都不是一樣長的……而你的長期,究竟有多長?你要自己算算,自己掂量下——畢竟多了一點依據不是嗎?
同輩這個詞很有意思,我們這里訂閱專欄的所有人也可以算得上是同輩——不局限于年齡,身份,職業等方面,甚至不限于訂閱的早晚。
很多時候我們的進步是被逼出來的,其中最大的壓力之一就是同輩之間的比較。
有寫老讀者會因為新讀者積極而汗顏,而后努力跟上;有些新讀者會因為老讀者走在前面了奮起直追,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所以當大家沒有什么動力的時候不妨多去留言區看看,感受一下“同輩的壓力”。
最后叮囑一句:
你越年輕,你的長期越長……
因為:
對于五歲的孩子,未來的一年相當于他已過生命的五分之一;
而50歲的成年人,未來的一年僅相當于他已過生命的五十分之一;
所以從感覺上來看,隨著年齡的增加,時間過的越來越快。
而投資領域里,時間對于幾乎所有人還有另外一個感覺:
你越年輕,欲望越多也越強烈……
年輕的額時候太多花錢的欲望和需求(事后可能會覺得有很多是不必要的),這使得那“長期”的感覺更為難熬——可問題在于,那只是“感覺”,而不是事實,除非你自己選擇把那感覺活成事實。
更重要的在于,越是年輕的時候,投資所需要的特定思考能力越差,乃至于那長期的感覺更長,還好,“投資所需要的特定思考能力”是可以習得的,并且可以逐步增強的,多年耐心就好了——乃至于人生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