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生何處不相逢,十九歲的一天里偶遇到兒時喜歡的一種花,兒時喜歡它們的理由在兒時總是無跡可循,直到十九歲的再次遇見,原來喜歡的是它不張揚的顏色,喜歡它們只是五個花瓣便成朵的簡單,喜歡它們在一片雜草中獨自一點淡紅,喜歡它們垂直挺立的姿態,喜歡它們只是垂直的兩三朵便成群,兒時總是喜歡將它們采摘在手里,現在只是喜歡靜靜觀賞她們傲然的姿態。
小時候總是三五成群,結隊在一起玩,過家家,玩角色扮演游戲,而在我們了解有限的世界里,扮演的不外乎是皇帝和他的后妃,王子和公主。說這個的原因在于小時候我們總是單純到近似固執,所以同樣的故事和情節我們照樣可以演繹無數遍并且津津樂道。而我喜歡的花,也被我們用一種潛移默化的競賽似的方式,采摘然后緊握在手里。然后我們圍成一圈蹲在某塊地里,精心打理,殊不知腳下踏的可是某個鄰居賴以生存的莊稼,然后我們被那些個人一哄而散。似乎我們生來便有一種本能,喜歡的東西便要得到,并且擁有。如果其他的小伙伴試圖搶奪別人手里的,那鐵定翻臉加哭鬧甚至大動干戈,那時我們的世界與內心是那么地渺小,小小的幾朵花也可以占據生活很大一部分。
現在我的周圍一切都長大了到了現在這個模樣,人們身上似乎都沾染了一種古怪的特征。一些觀點也在歲月的年輪中悄無聲息,在我們的主觀意識里無可奈何的變化。譬如,小時候覺得喜歡就要得到擁有的觀點,漸漸衍變成,喜歡也可以不擁有,喜歡可以是互不相擾,只要喜歡的對象安好便好。
現在我們的注意力不會再被路邊幾朵不知名的花所吸引,而我們的注意力大多都是在某某某今天穿了什么樣的衣服,誰誰誰又梳了一個什么發型,某某某和某某某在一起了或是某某某和某某某分手了。風過處,不會再去嗅它的味道,而覺得風不會有味道,風臨后總是擔心今天的發型會不會被吹亂。兒時的臉就像一個表情包,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而現在總會有那么幾次處于想哭卻無淚的狀態。
而我們身處的再也不會是某一個稻田,或是某一塊黃到絢爛刺眼的油菜花地,那個我們小時侯玩得毫無新意的捉迷藏,會不會變成如今我們的懷念?可是現在的我們卻開始向往遠方的大海,旅游這個字眼風靡在每個青年一代的人心中?!昂?,是無形的,是無可比擬的,簡單極了!”第一次見到這樣形容大海的一句話。我沒有見過海,卻曾經瘋狂的迷戀過關于大海的圖片。知道海的顏色就是天空的顏色,而海上的那一片天空,大概就是一片晴朗的蔚藍,所以海在我的認知里是藍色的。喜歡這句“海是無形的”,多了寬廣遼闊的感覺,多了會讓人忍不住遐想的引子,即使是心胸開闊的人,在它面前也會自覺狹隘吧?而海又是無可比擬的,除了海,還能找出擁有海一樣力量的景觀來嗎?海是獨一無二的,就像世界上只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你一樣。一直覺得大概是深邃的,原來大海也可以是簡單,不過是換一種對它的思考而已。
城市龐大而冰冷,在時間里喧囂奔騰,而人不進則退。今天的你不努力,可能與一些東西就是千里之遙的距離。而現在終于成長得足夠大,大到一個人生活。被夢驚醒,在莽莽的黑里再難入睡,冬季里接近清晨的時間,房里房外依然是黑,似乎整個世界都在香甜的夢里,你就躺在床上聽著電臺節目,聽著三毛和荷西的故事,遙想撒哈拉沙漠那里,蕩存過怎樣的幸福與因為死亡而帶來的悲傷,想著想著,使勁忘記夢里縈繞著死亡的那一幕。人性使然,我們都會趨利避害,所以生活中我們不斷追求美好,又不斷的忘卻??匆谎?,天明即將來臨,黑夜便要退場。相信將是美好的一天。喜歡用美好二字形容愉快的某一天或是像盛開的花一樣絢爛的某一段歲月,感覺生活被美好二字填得滿滿當當,那些青春里的憂愁,在美好面前變得不值一提,變得容易忘卻,前程變得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