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是楊絳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講述了建國初期發生在北京文學研究社里的知識分子之間的故事。雖然題為洗澡,但此洗澡非彼洗澡,這里說的洗澡是去除自己思想上的毒瘤與污垢。
作為一個粗鄙的人,在此我們拋開政治不談,只來談談書中的愛情故事。雖然這并非書中的主線,但是讀起來卻是讓人甚是喜歡。
01.?你得到的是婚姻,卻并非愛情
要是給本書列一個美女排行榜,那花魁當屬杜麗琳了。
杜麗琳,雖然已為人婦并生了孩子,但依舊風韻猶存,被公認為標準美人。上了年紀的她尚且如此美麗,那年輕時的她有多么迷人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就是這么迷人的一個美女,在美國留學期間卻不為眾多追隨者動心,反而傾心于木訥的許彥成,甚至不顧別人異樣的眼光而倒追許彥成。
那時她眼中的許彥成是個專心學業的小伙子,是個博士的材料。許彥成的才華和淳樸征服了她的少女心,杜麗琳覺得他的才配得上自己的貌,他們倆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雖然許彥成與杜麗琳的結合可謂是郎才女貌,羨煞旁人,可他們的婚姻真的幸福嗎?事實并非如此,婚姻的幸福并非來自彼此的相貌和才華,而是來自彼此的理解與關懷。這些都是需要通過交流并轉化為行動的,郎有情,妾有意是交流和行動的大前提。
杜麗琳心里一直有一個結,那就是她一直說許彥成欠她三個字,但許彥成卻一直不肯對她說出口。這三個字就是“我愛你”,至始至終許彥成都沒有對杜麗琳說出這三個字。這是為什么呢?也許他從來都沒愛過她。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失去的時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這是電影大話西游里的一段經典臺詞,雖然杜麗琳一定沒看過這部電影,但這并不影響她在遇到自己喜歡的人時,勇敢的表白,她不想錯過自己喜歡的人,她不想錯過愛情。
可惜杜麗琳得到的只是婚姻,并非愛情。當杜麗琳向自己所愛之人許彥成求婚的時候,許彥成雖然并不愛杜麗琳,但卻沒有勇敢的拒絕她,也許那時許彥成還不懂什么是愛情,也許那時許彥成是怕傷了杜麗琳的心。
02.在不懂得愛情的時候,不要輕易步入婚姻殿堂
許彥成在書中的人設是個正面人物,他作為一個正直而有才華的海歸知識分子,在祖國需要他的時候能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是難能可貴的。留學期間,他把心思全都投入在了學業上,不經意間搞得自己看起來有些格格不入或者說與眾不同,直接導致了杜麗琳的芳心暗許。
當時許彥成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歡杜麗琳,甚至在杜麗琳向他求婚的時候,他還以為杜麗琳是在拿他開玩笑,是在捉弄他。許彥成對杜麗琳的感情更多的感激而不是愛慕,他覺得她愿意對他好,于是他便不能拒絕她。既然你杜麗琳對我許彥成這么好,我無以為報,只好以身相許,做你的丈夫。
愛情與報恩完全是兩回事,在還沒有理解愛情的真諦之時,許彥成就稀里糊涂的和杜麗琳結婚了,雖然她很漂亮,雖然她對他很好,但是許彥成并不知道他對杜麗琳的情感能不能算作愛情。直到許彥成夫婦到北京文學研究社工作后,他認識了姚宓,那時他才有了情竇初開的感覺,他才發現原來愛情是如此奇妙的一種感覺。
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許彥成原本是有自己的道德底線的,因此他的內心也掙扎過,所以才有了約姚宓同游香山,卻又臨陣脫逃的情節。可他又是善良的,看見姚宓獨自去香山,他又不放心的暗自在后面跟隨。
直到后來許彥成發現愛情的魔力即將沖破了他的道德底線,因此為了和姚宓在一起,他做好了跟杜麗琳離婚的打算,在那個年代他也算是拼了。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杜麗琳當初求婚的時候可是說過的:“我對你沒別的要求,只要求你愛我。”許彥成當時是否認真的考慮過這句話呢?
許彥成在自己不懂得愛情的時候便輕易的步入了婚姻殿堂,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也是對伴侶的不負責。雖然最后他倆并沒有離婚,而杜麗琳也寬恕了他的行為,但許彥成和杜麗今后的婚姻會幸福嗎?這個真的很難說。
03.有一種遺憾叫相見恨晚,有一種底線是不做小三
前文中提到許彥成為了姚宓差點和杜麗琳離婚,可能會讓沒讀過原著的人誤把姚宓當成狐貍精,反面人物。
其實不然,姚宓原本是大家閨秀,人長得也漂亮,后家道中落。為了照顧母親,她毅然拒絕了未婚夫帶她出國的要求,因此斷送了別人眼中的一門好婚事,一份未知的好前程。從這件事來看,至少姚宓的人不壞,也不是貪圖富貴的人。
初遇許彥成時,他們倆個人都沒想到后來會彼此傾心。只是在隨后的交往中,他倆越來越談得來,有很多共同的話題而且三觀比較一致。
許彥成約她一起游香山時,她雖然覺得似乎不妥,但還是鼓起勇氣去了。當發現許彥成爽約時,她雖然失望,但依舊獨自游了香山,從側面來說她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姑娘。
當杜麗琳發現許彥成與姚宓的關系有些曖昧時,姚宓曾對杜麗琳說讓她放心,自己不會破壞他們的家庭,并真的斷絕了與許彥成的來往。這當然不是因為姚宓無情更不是因為她攝于杜麗琳的淫威,而是因為姚宓對許彥成的感情是真心的。她不愿破壞他的家庭,也沒法放棄對他的感情,所以只好選擇以終生不嫁的方式來獨守這份愛情。
姚宓要比許彥成更懂愛情,她懂得愛情的真諦并非享樂而是付出與包容。有一種遺憾叫相見恨晚,如果許彥成先遇到的是姚宓,也許他們將成為一對幸福的伴侶;有一種底線是不做小三,姚宓真的很愛許彥成,所以她不愿破壞他的生活。
04.在我的人生大戲中,你是我的主角,我只是里面的龍套
最后再談談書中的一個龍套角色:羅厚,他在書中的戲不多,但卻著實惹人喜歡。
他經常標榜要娶一個壯實的妻子,方便以后兩個人打架。其實這只是他用來掩飾自己喜歡姚宓的一種手段。他通過這個手段巧妙的使自己可以理直氣壯的單身。
細心的羅厚發現姚宓對許彥成的情愫時,他甚至愿意通過和姚宓結婚來給她打掩護,并聲明結婚后姚宓依然可以和許彥成交往。
他情愿與姚宓井水不犯河水只有夫妻之名,沒有夫妻之實。如果不是十分的愛姚宓又怎么能說出此番話語?
羅厚的悲哀在于過于把自己看成一個小人物,他覺得姚宓是自己人生大戲中的主角,而他自己卻只是配角或者龍套而已。他認為默默的守候著姚宓便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甚至都不敢向姚宓表露自己的感情。
可有時候自己的幸福需要自己去爭取,自己如果都放棄了或者退卻了,那么幸福又怎么會來敲門呢?
在小說的結尾中,經過了洗澡的知識分子們都被安排了新的工作。許彥成和杜麗琳被上調到別的單位,姚宓也要去圖書館工作,他們將分別兩地,此后再無交集。羅厚也始終沒有向姚宓吐露心聲。
他們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而我們從中得到了哪些啟示呢?
愛一個人要勇敢的說出來,這樣才有可能爭取到自己的幸福,但這種表白不是一時沖動,也不是荷爾蒙爆棚,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同時當別人向我們表白的時候,我們不要因為愛情以外的其他情感而接受對方,這不只是對自己負責,也是為對方負責。
愛情是種神秘而美好的情感,愿世人都能敞開心扉,幸福的愛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