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寫得干巴巴,不生動,缺乏文采,這個問題很普遍。
第一時間,老師和家長會這樣和孩子說——多積累啊,多閱讀,好詞好句要抄在本子上、優秀的段落背下來,這樣慢慢就變成了自己的東西。
真的會變成自己的東西嗎?
這些方法的本質是模仿,是有效的。但寫作的本質是創作,即便是應試教育下的寫作,也不是按套路撰寫八股文,展現內心的真情實感,充分體現出創意力、想象力、感受力的文章才能獲得高分。所謂文采,是這些內在能力的呈現。模仿是錦上添花,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如何在日常對話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寫作核心能力,讓靈氣躍然紙上?
首先,什么是“文采”?
文采是”不要講出來,通過細節表現出來“。
在于爾根·沃爾夫的《創意寫作大師課》關于風格:細節一章中,提到馬克·吐溫的一個觀點:
不要說“那個老太太大聲尖叫”——?讓她自己來,讓她大聲尖叫。
契科夫也有類似的建議。
不要直接告訴我月亮在閃耀,讓我看到玻璃碎片上的閃光。
文采是制造美感,是打動讀者的內心。
——低頭,身旁的玻璃窗上閃爍陣陣微光,抬頭,一輪明月掛樹梢。
這句話沒有直接描寫月亮,卻用橫向思維將月光的美通過玻璃的狀態展現。
——老太太的尖叫聲像一把利劍刺中我的心臟。
這句話用“聯想”的方法將聲音和利劍聯系在一起,生動又準確地表達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好文采的本質不是華麗的辭藻,而是能打動人心的細節。下面介紹如何用親子對話的方式提高孩子寫作文的細節表現能力,文采飛揚。
一、啟發孩子的發散思維與聯想力
去公園的時候,看見一大片蔥綠的草地,可以和孩子玩這樣一個游戲,如果孩子贏了,家長可以滿足孩子一個要求。
“我們來一場聯想比賽,小草或者草地能讓你想到什么?”
“地毯”
還有呢?“嗯....想不到了。”
...............
一開始可能會有一些困難,但當孩子很難給出答案的時候千萬不要否定,而是用有效的方法引導孩子打開思維。
先用分類思維引導孩子把草地拆分開來
拆分出不同的維度后,再進一步打開聯想,以顏色為例
引導孩子聯想后,結合實際生活試著再引導孩子進行口頭作文練習,比如:
—— 草地綠油油的,像一條巨型毛毛蟲,隨著風的節奏蠕動著身體
—— 我用手撫摸草叢,像是拿著我的毛絨球玩具,很柔軟,很舒服
—— 綠草和藍天白云是最美的畫面,可當我抬頭,卻只看見一片灰蒙蒙的天空
寫作是聯想的藝術,梁實秋在《作文三階段》中曾說:“想象不充,聯想不快,分析不清,辭藻不蓄,是造成文思不暢的主要原因?!苯鹩沟淖髌芬巳雱?,扣人心弦,掀起一股經久不衰的“金庸風”,無不歸結于構思中聯想和想象的魅力。從一塊草地,發散思維,充分聯想,從顏色、形狀、質地、氣味、聲音五個維度分解事物本身,打通視覺、聽覺、觸覺,由此及彼,打開聯想。
發散性思維,是指聯想、想象、求異等思維活動的整個作文過程,始終離不開聯想和想象, 即離不開發散性的思維。所以, 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的能力,是提高他們認識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 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從全國范圍看,新教改逐漸降低了奧數、英語的考察,提高了對語文能力的要求。未來語文的地位就像原來小升初中奧數的決定性作用一樣,而比奧數更能一錘定音。得語文得天下。作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一項,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考察項——作文,所占比重不用多言,但“寫作文”也是讓很多孩子和家長無所適從的事情。有了豐富的閱讀量打底,卻不知道如何轉化成一篇優秀的習作,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
寫作如此重要,因為不僅僅是教寫作文的教育,寫作也是一種表達,在表達中,孩子學會了展示對世界的認識和自我的內心,學會分析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心理沖突,它是一面鏡子,照亮了孩子的自我。
Momo"親子作文時間"欄目將定期推出系列文章,幫助家長和孩子一起發現自我,探索生活,真正做到從生活中取材,有效培養敏銳感受力、表達力,并掌握有效、多元的寫作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