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刻意學習》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持續行動。在我一直的觀念里,有了想法,做好計劃,就行動,但很少考慮到堅持,因此,很多計劃做著做著就不了了之,想法也就沒能實現,可能還有其他因素,但最主要的還是在于沒有堅持。要堅持做一件事,關鍵就在于持續行動,特別是在個人提升和成長方面,更是如此。 但僅僅靠行動是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成長的,還應該學習。書里提到了學習系統和行動系統, 行動系統解決每天“做”的問題,學習系統解決每天進步的問題。這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真正促進提升、成長。“刻意學習”就是這兩個系統的有機統一,“刻意”說明有意識行動,刻意去學習,目標更明確,更有效提升自己。
2.? N階持續行動者。作者提到的這個理論是以10為底數,N為冪,10的N次方代表能夠持續行動的天數。一階行動者(101),一般堅持10天,之后會面臨極大的放棄風險,或干脆直接放棄;二階行動者(102),能成功完成100天的持續行動,這類人一般有一定的持續行動能力和積累,但不持續學習和行動就會回到原有模式,停滯不前;三階行動者(103),持續行動1000天,能完成這個階段,才能有所改變和突破。……以此類推,人類能做到的是四階,就是10000天,大約30年的時間,如果能堅持這么久地做一件事,那真是太不容易了。我自己能做到哪階呢?其實自己也不清楚,但一階的情況出現在自己身上已經很久了,偶爾有一兩件事能做到二階,但也就這樣了,希望自己從現在開始能有所改變,真正做到持續行動,讓自己提升、成長。
3. “輸出倒逼輸入”。書記提到:輸出,是從內部到外部的過程。我們工作的產出、寫的文字、做的事情、說的話、我們的表現,都可以看成是輸出;輸入可以看成從外部到內部的傳輸過程,學習教材,進去新領域,開始新行動,聽了節課或者做了次總結,這些都可以算是一種輸入;“倒逼”是利用行為模式和邏輯特點駕駛之,并形成一種夾逼之勢,以達到某種目的的行為過程。
? ? ? ? 我以前也知道這句話,沒有深入解析,也就是知道而已,基本沒有用在行動上。用目標為導向“倒逼”自己輸入,可以有很強的方向感,但在輸入的過程中,心里總覺得還不夠,就一直輸入,導致最后忘了、放棄了。作者很為:只要具備基本的基礎知識,就可以開始輸出訓練了,通過輸出,反過來激勵我們的輸入,這是非常有效的,而且符合成長進步的規律。時刻牢記在任何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目的是什么,以這個目標倒逼自己。
4. 作者稱比起“斜杠青年”,自己更喜歡“T型人才”。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我也是喜歡后者。一個人無論有多牛,都不可能樣樣精通,特別是隨著各個領域的不斷深入,能做到精通一個領域已經很牛了。所以,好好鉆研一個領域,不要朝思暮想。
5. 最后根據自身的情況,給自己的建議是:少說空話,多做事,堅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