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多肉的肉,和你一起,給溫暖充值
回成都的高鐵上,免費上了一堂知識付費課程。
我的座位靠窗,旁邊坐著一位帶著孩子的年輕媽媽。
以為又是一個新聞上播報的那種熊孩子,想著安靜的旅程即將泡湯,內心升騰起一陣蒼涼的無奈。
沒想到,卻是被上了一課。
車廂中的其他小朋友都在過道跑來跑去嬉笑打鬧,只有旁邊這個小男孩,安安靜靜地坐在座位上看著窗外吃餅干,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天馬行空。
出門在外,這么安靜不鬧騰的小萌娃真是太罕見了。
-年輕媽媽問他:“你餓了嗎,一直吃。”
-小男孩:“不餓啊,就是大山是苦的,看大山就要配甜甜的餅干。”
OMG,都說小孩子是天生的詩人,這么隨意的回答,竟然就透出一股哲理的味道,旁邊的我聽得目瞪口呆。
過了大概一個小時,整個車廂開始彌漫著昏昏欲睡的味道,我也關掉電視劇開始打盹。不知過了多久,迷迷糊糊醒來,瞥了一眼旁邊的座位,再次目瞪口呆。
旁邊的小萌娃,居然在寫作業?!
按照以往的經歷,旅途中遇到的小孩子只有兩種狀態:全程哭鬧和全程看小豬佩奇。
眼前這位,卻趴在小桌板上認認真真地寫著他的《語文隨堂練習(一年級下冊)》,一筆一畫絲毫不被車廂的嘈雜打擾。有玩耍路過的小盆友過來喊他一起捉迷藏,他也要搖頭拒絕不為所動,仿佛那枯燥的作業比玩具更有魔力。
吭哧吭哧寫完語文,又開始掰著手指頭做密密麻麻的加減法。
全程勤勤懇懇毫無怨言。
看著他專心致志的側影,我突然意識到,我之所以感到震撼,是因為他身上擁有一種我們大多數人正在失去的東西——專注。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所有的APP、廣告、商品、社交活動都在使出渾身解數蠶食著我們的注意力。
本來準備在午飯前搞定的寫作任務,結果手指鬼使神差的點開了朋友圈,從一個鏈接跳進另一個鏈接,不知不覺就消磨掉了大半個上午的時間。
本來計劃每天完成500字的論文,結果腦袋已經隨著耳機里的背景音樂飄向宇宙,手也不聽使喚地打開了八卦網站不能自拔。
本來打算速戰速決的PPT任務,結果查找素材的過程中被一個個設計網站吸引,屯了大堆素材網站,該完成的PPT卻還在風中凌亂。
時間在環環相扣的陷阱中悄悄溜走,我們渾然不知,反而驚詫的大喊:“哇!時間怎么過得這么快,我還什么都沒做!”
是啊,掌握的信息很多,真正加以利用的其實屈指可數;碎片化的知識很多,真正消化吸收的卻寥寥無幾。心中的欲望很多,能集中的精力卻越來越少。
越長大,我們就越變成了專注絕緣體。
那些鋪天蓋地的信息,看起來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實早已暗中偷走了我們的注意力,消耗了我們的能量,打斷了原本的工作思路,讓我們陷入無盡的凌亂和忙碌,最終除了荒廢時光一事無成。
只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作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馬克·吐溫
道理我們都懂,可是如何保持專注?
第一步,列出必做清單
要行動,首先得清楚行動的目的是什么。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不要慌張。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列出一個有效的行動清單,梳理好工作思路。然后心無旁騖地去完成最重要最緊急的工作,中途盡量不要被“不重要不緊急的小事”分散視線,這樣不僅省時,還會在專注中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第二步,切斷干擾源
如果手頭有要緊的事情,又實在無法集中注意力,那么不如索性切斷一切干擾源,遠離一切可能會打亂工作思路的物品。想要避免繁雜的干擾,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源頭封殺。比如將暫時將手機調至勿擾模式,將朋友圈關閉一段時間等等,清空自己的工作環境,也清空你被垃圾信息占領的大腦。
第三步,恒久的堅持
沉溺于淺嘗輒止的快樂,得到的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唯有恒久的堅持,才能感受到專注帶來的真正改變。
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一萬小時定律或許不能給每個人都帶來成功,但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下,我們一定能收獲到極致專注帶來的意外驚喜;在堅持專注的過程中,我們也一定能感受到水滴石穿帶來的龐大力量。
當你意識到自己走神分心的時候,不妨像小學班主任那樣,敲一敲自己的腦門兒,溫柔地提醒一句:“嘿,專心點!”
專注于學習,即使不能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定能散發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香氣;專注于工作,即使不能一夜暴富身價翻倍,也定會收獲用心耕耘后的累累碩果。
同樣,在追求夢想的路上,一路心猿意馬朝三暮四,結果一定是勞而無功;只有屏息凝神潛心篤志,心無旁騖一路死磕,才會不斷發現更加優秀的自己。
愿我們飽經風霜心仍不老,還能重拾兒時那顆純粹和專一。
你專注對待生活,生活也會專注來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