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算是道不同的典范。三國時管寧割席講的是——管寧跟華歆同學,讀書時兩人合坐一張席,但后來有一天,他們在讀書時,華歆看到街上很熱鬧,就連忙放下書跑去看熱鬧,管寧看了覺得華歆讀書太容易受外界影響了,很看不起他,所以把席割開分坐。因為從這一件小事兒上管寧就可斷定華歆他的志向不在此,否則不會那么容易受到干擾。所以干脆利落,道不同不相為謀。
? 跟一個道不同的人在一起,會感到很心累,因為道不同,自然對一件事的看法會有很多分歧。因為道不同,每天都得花大量時間來給解釋。結婚又何嘗不是為以后工作生活選一個志同道合的伴侶呢?道相同自然生活也就多了些和諧與溫暖。而道不同也就意味著每天甚至連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的小事都得喋喋不休的爭吵,道不同也就無法感同身受對方的處境,自然會衍生很多無名火,最悲哀的結局是發現自己找錯人了,跟對方根本不在一條道上,也就難以攜手共進了。
? 當然志同道合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也許一開始堅定選擇的那個以為可以跟你一起同行的人在同時了一段時間后結果跟你想象的不一樣。所以我覺得可以不必刻意追尋,因為同道中人是有相似的味道的,是有相近的震頻的。不必刻意追尋,只需要堅定的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即可,那個人自會來到你身邊。
? 由于志同道合的人是可遇不可求,就像鐘子期和俞伯牙,有一天,在俞伯牙彈琴時柴夫鐘子期聽到后大加贊賞,感嘆俞伯牙的音樂“巍巍乎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這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的故事。鐘子期死后,俞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身不再鼓琴。
? 對于那些我們前行路上的非志同道合的人我們也要敢于說不!因為每個人都還有自己的路要走,不能因為他人的影響而放棄自己要走的路啊。人生就那么短暫,有人做過統計說除了吃飯、睡覺、生病、發呆,其實我們真真正正的活著的時間也沒有多少了。(怪不得每次上一位老教授的課時,老師總會感嘆說我們這些晚生的人,不要把大把時光浪費在晃悠上,要去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老師甚至看著嬰兒車里的小孩兒都不禁心生悲憫,因為一出生就在不斷迫近死亡啊,老師總會告誡我們不要虛度年華。)
? 所以要想成功就必須忍痛割舍一些東西,新東方老師朱偉就說人成功的一個標志就是他學會接受孤獨。中文魅力博大精深,很多話仔細想想還可以話里有話,這也可以理解為,在求“道”的過程中,我們如果有幸碰到同道中人那么最好,如果道不同,我們也該勇敢放棄這些人,學會欣然的接受孤獨,敢于自己與自己為伍。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嘛。
? 在求“道”的過程中,希望大家勇敢點,敢于道不同不相為謀!做個真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