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寶媽 不可標簽化
文|木槿
01
天氣暖和起來,沒事就帶寶寶出門放風,小家伙很是喜歡,一個冬天沒出門,最近出去快玩野了。
上周六帶寶寶出門曬太陽,有了寶寶后就喜歡跟帶寶寶的人交流,這不,一群人七嘴八舌也很熱鬧。
有一位寶寶奶奶,兒媳婦工作可能不錯,在聊天的時候就說:“現在生活壓力大,女的有個好工作多不容易,能撐起半邊天呢。你看我兒媳婦就才好。千萬別跟那XX似的,沒個工作,在家當個家庭主婦,除了照顧孩子,收拾下家務還能有啥用?”
我雖不同意她的看法,但也不好多說,因為她根深蒂固的觀念不是我兩句話能改過來的。只是反問她:“王姨,你覺著沐沐難帶嗎?她這個時候正好學走路呢。”
王姨像是找到了知音,一臉功臣的樣子說:“那是,天天抱著不愿意,要下地走路,彎腰拉著她,我頸椎和腰都疼死了。半夜有時候都疼的睡不著覺。”
看她入了套,我就笑笑,回她:“XX估計不想麻煩父母,畢竟他們年紀大了。而且,孩子0到3歲是最需要陪伴和溫暖的,很多寶媽有條件的話都想辭職帶娃呢。我覺著XX就很不錯了,家里井井有條,再看我呢,我喜歡孩子,但是沒耐心、不喜歡干家務,你讓我天天帶孩子我還不如去上班呢。”
上班還是做全職媽媽并沒有哪個好或者不好,有的姑娘喜歡在職場披荊斬棘,收獲滿滿掌聲。但也有的姑娘喜歡在家做好老公和孩子的后勤,看到他們高興自己就很知足了。
況且家務做得好的全職媽媽們轉戰商場,也別有收獲。在美國有投錯胎、嫁錯人,最后卻憑借會做家務建立了龐大商業帝國的瑪莎-斯圖爾特,在日本有2015年被《時代》雜志評選為影響世界的100人之一的近藤麻理惠,她出的書全球賣瘋。
02
其實很多人對家庭主婦有偏見,認為她們沒賺錢,對家庭沒有大的貢獻,從而被貼上“依賴”的標簽。所以很多全職寶媽很委屈,委屈的不是我干了多少活,而是我干的再多也沒改變你們的看法。
生活中確實有找不到合適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干脆就回家帶孩子的寶媽,結果孩子帶不好,家務也不做,家庭成了她依賴的避風港,卻慢慢喪失了獨立、自立的本領。但我認識的全職寶媽更多的是帶娃兢兢業業,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給孩子做了最好榜樣的媽媽。
4月9日,徐州馬拉松比賽,有位寶媽獨自推著未滿兩周歲的女兒完成了半馬21.0975公里的比賽。她在微信中這樣寫給女兒:
帶她一起跑是想教會她要擁有一顆堅毅的心,堅持不放棄,你總能戰勝自己。看吧,你人生的第一個半馬在1歲11個月24天時完成了!
你翻看她的微信能看到滿滿的全是女兒,但卻沒有溺愛,只有用了心的關愛。
03
有很多姑娘現在不愿意做全職寶媽,因為大家都在講經濟基礎決定社會地位,會害怕幾年
后因為跟社會脫節太久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當然也會擔心生活會生變故。
在這一點上,我們國家對全職太太的法律保護是有待加強的,而反觀德國、日本等地,確有很多可取之處。
德國:做全職主婦是最高尚的職業,女性做家務勞動也有穩定的薪水。
日本:丈夫收入全部上繳太太管理,掌握財政大權,老了以后可以領取年金,而且丈夫薪水里可以少扣稅金。
法國:全職太太享受高級別待遇,已生育的職業女性可留職休假三年,專職帶小孩,若轉型為全職太太,每月可領取高達萬元補助金。
每個國家的現階段狀況不同,所以不能硬性去比較,但求家人能給予她們更多的理解,外界不要有太多的偏見,法律能有更多的保障。
04
是否選擇做全職寶媽,應該是出于你對自己性格特長的分析和你家庭的切實處境。
如果做全職寶媽,切不要在那些繁雜瑣碎中丟了自己,培養一二興趣,偶爾抽身出來放松一下,也看看是否在這個道路上丟了初心。
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做一些兼職,更好的讓自己充實起來,慢慢等孩子大了,可以再去職場拼殺,或者你會有不適應,但只要有心,起點低些也沒關系,相信能顧好家庭的你在職場也可以做的很漂亮。
如果做職業女性,游離在職場和家庭中,做好平衡,陪伴孩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高質量的陪伴。
明白自己的角色,在家庭中你是母親,不是員工更不是上司,所以盡量避免把工作中的情緒帶到家里,畢竟那些情緒發泄出去后,你轉頭就會后悔,小家伙這么無辜,拉攏著小腦袋的樣子很讓人心疼,他簡單的像張白紙,不開心時的樣子是這么明顯。
選擇做全職太太是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和選擇,無論是哪種情況,量力而行,做好母親天職,陪伴孩子成長,不忘初心,方能愉快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