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書】33 批判性思維工具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思維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影響著我們的心情。積極的思維方式帶來積極的心理感受,而消極的思維則帶來消極的心理感受。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都是潛意識的,要想在沒有意識到自身思維過程的前提下改變思維是不可能的。

使用批判性思維進行思考,能夠優化我們的思維方式。“沒有付出,沒有收獲”,同樣的,為了提高思維方式的質量,我們也必須做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思維練習。思維練習中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大多數技能練習都是看得見的,而思維練習是不可見的。和其他領域類似,思維的進步需要理論的指導、精力的投入和努力練習。

批判性思維的3個水平

批判性思維是指為了提高我們的思維水平而對自身思維進行的系統性監視。批判性思維的三個水平:

較差水平

  • 無意識思考
  • 低技能或混亂技能水平
  • 經常依賴于直覺
  • 很大程度上自我中心和自欺

中等水平

  • 選擇性地思考
  • 較高技能水平
  • 缺乏批判性思維的框架
  • 不能始終保持公正,存在詭辯思維

最佳水平

  • 清晰地思考
  • 最高技能水平
  • 經常使用批判性思維工具分析和評估思維方式
  • 始終公正

批判性思維的6個階段

提高思維水平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長期乏味的聯系和努力,改變思維更是一個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的漫長過程。提高思維質量會經歷6個發展階段。

魯莽的思考者:不能意識到自己思維中的重要錯誤

在這一階段,我們不知道如何分析和評價自己的思維方式,不知道如何確定自己的目的是否清晰、自己的假設是否公正、自己的結論是否符合邏輯。錯誤的思維方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問題,但我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些錯誤。

質疑的思考者:開始意識到自己思維中的錯誤

意識到自己思維方式的存在問題時,就已經進入了第二階段。一些出現思維的標志:

  • 發現自己在分析和評估自己的思維方式
  • 發現自己在發覺能夠產生思考的思維結構(例,假設、推論、觀點……)
  • 發現自己在考慮優化思維的品質(清晰性、準確性、邏輯性……)

初始的思考者:嘗試改善自己的思維,卻沒有常規的連續

當我們積極地接受質疑并且想成為一個更好的思考者時,就進入了初始思考者階段。這個階段,我們開始認真地對待思維方式。我們在這個階段能夠獲得領悟和培養毅力。作為初始的思考者,我們會逐漸懂得如何處理相關的思維元素,會逐漸認識到檢查思維方式清晰性、準確性、精確性、邏輯性等的好處,可能還不能嫻熟地掌握這些能力,在這些技能上的表現還很笨拙。

練習中的思考者:認識到思維常規訓練的必要性
跨越到這個階段的唯一途徑,就是設計練習計劃,并進行日常的練習。在這一階段我們可能的確不知道什么對自己是有效的,僅僅是覺得可能有效而已。必須檢驗我們的方法,或者對多個計劃進行驗證,并最終找到一個有效的訓練計劃。

高級的思考者:隨著練習不斷進步
練習階段和階段有明顯的持續性。沒有一條明確的分界線清楚地區分這些階段。當我們發現自己能夠很好地掌握理性生活規則時,我們就接近思考者的階段了。

完善的思考者:有技巧和判斷力的思維成為我們的第二本能

當高度熟練的表現成了思維活動的特征時,我們就進入了完善水平階段。“完善”思維有以下特點:

  • 系統地管理自己的思維,不斷地監控、
  • 對思維有高水平的認識和實際洞察力。
  • 自覺地評價自己思維的清晰度、準確性、精確性、相關度、邏輯性以及所有的思維標準。
  • 將批判性思維內化為自己的思維習慣。
  • 經常地、有效地并且富有洞察力地批評自己的思維,并不斷改善自己的思維。

思維的組成

任何時候,當我們試圖根據一些原因得出結論時,實際上就是一個思維的過程。“推理”與“思考”這兩個詞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人們作為同義詞使用。也就是說,推理即思考。

思維的成分

為了更好地進行思考,我們必須挖掘這一過程的本質機制。當我們能夠熟練地識別出思維的要素時,就能從基本層面更好地理解問題,也就能更好地識別出思維缺陷。

所有的思維都有8種元素,我們的思維有一定的目的性,我們在一定的觀點下,做出假設,產生一定的意義和結果,并用一定的觀念、理論來解釋我們的數據、事實和經驗,并解決問題。

  • 思維具有目的性,是指人們對事物的思考都是與其目標、欲望、需求及價值觀念相一致的。
  • 思維過程常常從一定的立場出發,這是指我們的思維具有指向性,從一定的角度出發的思維會指向特定的事物。
  • 在思維中運用的概念知識,是指我們在解讀、分類或整合信息時所憑借的整體觀點或概念范疇。
  • 思維是根據特定的問題或論點做出的,是指當我們采用與自身目標、需求與價值導向一致的方式理解外部世界的行為時,我們都要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即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解答的問題、處理的糾紛驅動了我們思維的過程。
  • 思維過程中信息的使用,是指通過一些事實、數據或經驗來支持思維的結論。
  • 得出結論,是指基于一些信息(我們認為自己掌握的)得出另一些結論信息。這一過程是通過推論完成的。
  • 推論時依據的假設,是指任何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是推斷前提的信息。
  • 思維的意義,是指我們思維背后的意義,是思維引導我們的方向。

可以通過一個句子涵蓋所有的思維成分:
每當我們在進行思考時,這一過程都發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我們根據一些理由或信息會得出一些推論,運用一些概念知識用以解答問題,推論的過程從一定的立場出發指向特定的目的。

思維成分的關系

思維的各個要素之間并非是彼此獨立存在,而是相互關聯的。要掌握思維這些元素,關鍵就在于你必須用不同的方式對這些基本元素進行解釋,直到這些元素間非線性的復雜聯系在你的頭腦中形成直覺性的概念聯結。

思維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表述如下:

  • 我們的目標決定我們提出的問題。
  • 我們提出的問題決定我們搜集信息的內容。
  • 提取的信息內容影響我們解釋問題的角度。
  • 解釋問題的角度決定我們抽象概括信息的方式。
  • 抽象概括信息的方式影響我們確立的假設。
  • 確立的假設影響我們思維的潛在意義。
  • 思維的潛在意義又會影響我們理解事物的方式,即觀點立場。

思維標準

既然思維是通過練習提高的,那么就可以通過一定的標準對思維質量進行評估。

清晰性

這是最基本的標準,如果陳述不夠清晰,我們便不能確定它的準確性和相關性。如果我們不清楚這個陳述,我們就不能對這個陳述做出判斷。

問題示例:

  • 你可以詳細描述那個觀點嗎?
  • 你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表達那個觀點嗎?
  • 你可以給我舉一個例子嗎?

準確性

準確性要求表達出與實際事物相一致的信息。

問題示例:

  • 那的確是真的嗎?
  • 我們怎樣確定它的正確性?

精確性

精確性指的是給予他人需要的細節,以讓他人理解自己表述的真正含義是什么。陳述能夠同時保證清晰度和準確性,但并非能做到精確。

問題示例:

  • 你能給我更多的細節嗎?
  • 你能講得更詳細一些嗎?

相關性

當一件事與待解決的問題直接或間接相關,并對其產生影響時,這件事是具有相關性的。

問題示例:

  • 這個觀點是怎樣與問題相關的?
  • 它是怎樣對問題產生影響的?

深度

當我們進入到一個問題的里層時,我們需要深入地思考,確認問題中固有的復雜性,并以積極主動的思考應對這些復雜性。

問題示例:

  • 你的答案是怎樣解決這個復雜問題的?
  • 你是如何考慮這個問題中的難點的?
  • 你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中最重要的因素的?

廣度

當我們從不同相關觀點的角度思考問題時,我們就在用廣闊的方式進行思考。

問題示例:

  • 你需要考慮另一個觀點嗎?
  • 是否存在另一種方式看待這個問題?
  • 從保守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會怎樣?
  • 從……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會怎樣?

邏輯性

當按某些順序進行的思考能夠相互支持并能結合得有意義時,那么這樣的思維就是有邏輯的。

問題示例:

  • 這些組合起來后具有邏輯嗎?
  • 這個真的是有道理的嗎?
  • 這是根據你的論據推斷出來的嗎?

重要性

思考問題時,我們要能關注問題最重要(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并且考慮最重要的觀點或概念。

問題示例:

  • 我們需要明確的問題中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
  • 這個事實是如何在情境中發揮重要性的?
  • 這些問題中的哪一個是最重要的?

使用思維標準簡要指南

1 所有的思考都有一個目標

  • 選擇重要的以及現實的目標。
  • 將自己的目標與其他相關目標做區分。
  • 確定目標在情境中是公正的。
  • 階段性地檢查,以確定仍舊堅持自己的目標,沒有從中偏離。

2 所有思考都是澄清一些事實,去發現一些問題,解決一些問題

  • 花時間清晰并準確地陳述問題。
  • 用幾種方式表達問題,以闡明它的意義
  • 將問題分解為子問題
  • 確認你正在處理的問題類型,并且思考這個問題是否只擁有一個正確答案;確認它是只需從一個觀點進行思考,還是需要從不同的觀點進行論證。
  • 徹底地思考問題的復雜性(徹底深入地思考問題)。

3 所有的思考都要來自一些觀點

  • 清晰地確認你的觀點。
  • 尋找其他相關的觀點,并確認它們的優缺點。
  • 公平地評估所有觀點。

4 所有的思考都是根據數據、信息和證據做出的

  • 用具有支持性的數據來嚴格控制你的思考。
  • 尋找反對你的信息,以及支持你的信息。
  • 確認你使用的所有信息清晰、準確,并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相關聯。
  • 尤其要確認,你已經考慮了與問題相關的所有重要信息。

5 所有的思考都通過概念和理論來表達并塑造

  • 清晰地確定關鍵的概念。
  • 考慮可供選擇的概念,或概念的多重定義。
  • 確認你正在小心正確地使用概念。
  • 公平合理地運用概念(而非扭曲它們已有的意義)。

6 所有的思考都基于假設

  • 清晰地確定你的假設,并確認它們是否合理。
  • 考慮你的假設是如何塑造你的觀點的。

7 所有的思考都會產生一些意義和結果

  • 考慮思考產生的邏輯意義與結果。
  • 同時搜尋消極與積極的意義。
  • 考慮所有可能的重要性結果。

8 所有的思考均包含推理,以及能夠得出結論、賦予數據意義的解釋

  • 根據證據做出推斷。
  • 檢查每項推理的一致性。
  • 確認推理的前提假設。
  • 確定你的推理有邏輯性。

未完待續……

下期內容:如何掌握批判性思維,以及如何使用批判性思維進行決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