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推薦
復雜的世界里,別總當個傻叉。婚姻大事,父母操辦?投資理財,專家胡言?面對鋪天蓋地的觀點、言論。特立獨行很難,卻又不甘人云亦云。如果想自己說了算,首先要保證腦子不“淪陷”。《批判性思維工具》不是一本教你怎樣去影響別人的書,而是一本教你怎樣不被影響的寶典。
批判性思維就是對思維的思維。批判性思維好比裝在大腦里的一個“電子眼”,監視大腦的一舉一動。思考過程中存在的漏洞便會暴露于監控之下。對漏洞的分析和完善有利于完善你的思考,讓你做個明白人。
? ? ? 1、和思維本能作斗爭
大腦擁有三個基本的功能:思維、感受與需求。它們分別代表理性、感性、裁判。
思維的功能是指創造意義:對我們生活中的事件賦予意義,將事件分類進已被命名的種類,并尋找想對應的模式。思維不斷地讓我們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注意到事情的各個方面。
感受的功能指的是,對思維功能所創造的意義進行監控或評價,根據我們賦予它們的意義,評估我們生活事件的積極性或消極性,感受讓我們知道如何體會生活中發生的事情。
需求的功能是指分配行動的能量,以讓我們能夠保持自己的渴望和對可能的事物的追求。
我們的大腦會不斷地讓我們理解三個方面:我們生活中正在發生的事情;對于這些事情的感受;運用我們的能量去追尋的東西。
傾向于被自我中心的思維和感受所主導是人類在學習中面臨的一個最基本的挑戰。我們即刻的欲望、痛苦、想法、和感受深深地主導了我們的生活。出于底層基因上的自私,我們去尋求自我滿足。我們并不考慮自身的看法是否精確,反而總認為我們已經思考過,我們并不會去主動發現自己的弱點、偏見和自欺。相反,我們總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為目標,避免他人的反對,合理化自己觀點和行為。
人們傾向于用自我中心的方式進行思考,這意味著我們幾乎沒有真正地理解自身思維和情感的本質。例如,我們中的很多人無意識地相信,不思考也是有可能獲得知識的,也是有可能閱讀的。因此,我們中的很多人在思維上是墨守成規和過于簡單化的,而自我中心又妨礙了我們發現這一問題,我們用自己發明的內在枷鎖束縛了自己。
? ? ?2、成為公正的思考者
不公正的思考者vs.公正的思考者。我們常常自私、狹隘地學習和應用思維技能。很多技能嫻熟的人都在這樣做。例如,那些政客,他們利用圓滑(虛假)的說辭操縱人們,他們做出承諾卻不去履行,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和威望而說假話。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人是技能嫻熟的思考者,他們的思維能夠達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目的,但是最優秀的思考者不會用思維技能來追求自私的目標。優秀的思考者不會試圖去控制他人。即使需要付出代價,他們也會努力保持公正。他們了解思維不是與生俱來就是公正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他們了解要想做到公正需要養成特定的思維特質――謙遜、勇氣、整合性、自主性、換位思考、堅毅及對推理的信心。
公正性需要什么?
思維謙遜:努力發現自己對未知知識忽視的程度。思維謙遜要求個體清晰地認識到自我中心導致的自欺行為(認為自己比自己實際知道的要多)。它要求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有哪些信息是不知道的,更不能宣稱我們實際上不知道的東西。
思維的勇氣:培養自己敢于挑戰大眾信念的勇氣具有思維勇氣意味著個體能夠公正地面對各種意見、信念和觀點,即使這會使你痛苦。具有思維勇氣的人知道有時候社會傳輸給我們的結論和信念是錯誤的。
思維的換位思考:從他人的角度學習理解相反的觀點。思維的換位思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真正理解他人的觀點。這要求我們準確地再現他人的觀點和推理,從他人的前提,假設和觀點進行推理。這一特質要求個體積極回憶自己堅持錯誤的情況,也要求個體有能力辨別在當前情況下也可能會犯類似的錯誤。
思維正直:用同樣的標準評判他人和自己。思維正直是指尊重嚴謹的思維,用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和他人。例如,在尋求證據的時候,要求對手證據的標準,我們自己也應該做到。
思維堅毅:不輕易放棄,戰勝挫折和困難。思維堅毅是指戰勝挫折、完成復雜任務的品格。有些困難十分復雜,不容易解決。思維堅毅要求嚴格遵守理性標準,而不是根據第一印象做出判斷或是快速給出簡單化的答案。它還要求對困惑和未解決的問題進行長時間努力的思考,并從中獲得深刻的見解。
思維自主:重視思考的獨立性。思維自主意味著堅持用合理的標準進行思考。這意味著自己要對事物進行思考而不是不加判斷地接受別人的觀點。思維自主的思考者在決定接受或者拒絕某觀點的時候不依賴于他人。只有證據證明他人的觀點是合理的時候,他們才會接受他人的觀點。
對推理的信心:重視證據和推理,將之視為發現真相的重要工具。簡單來講,對推理的信心就是將正確的推理作為接受或拒絕某一觀點和立場的基本標準。
? ? ? 3、開始批判性思考!
思維的過程。每當你在進行思考時,都是從一定的立場出發,試圖達到某種目的,并在此過程中運用一些概念知識。你關注于特定的問題或論點,運用信息,基于假設,得出結論,這些結論都具有產生特定的結果和意義。
所有的思維中都有八種元素:目的(目標/目的)、懸而未決的問題(問題/議題)、信息(數據/事實/經驗)、解釋和推理(結論/結果)、概念(理論/原理)、假設(前提)、結果和意義、觀點(視角/角度)。
舉個栗子:電影《春嬌與志明》
情景:春嬌與志明是戀愛中的情侶,他們相約共同參與一次派對。但在派對上,志明整晚都在與阿美交談,這令春嬌感到心煩意亂。在回家的路上,志明感覺到春嬌情緒不太對勁,就問:“怎么了?”春嬌猶豫片刻,對志明說,你整晚都在與阿美調情,這令我很不開心。
志明:調情……調情!我沒有調情!
春嬌:那你怎么解釋這種行為?
志明:我只是表現得很友善罷了,只是友善而已。
春嬌:當一個男人整晚只關注一個女人,就坐在她身邊,用柔情似水的眼神凝視她,還時不時地裝作不經意的碰觸她,他的行為只能被解釋為調情。
志明:那么一個女人整晚盯著自己的男友,關注他的一舉一動,搜集證據想要證明一個一直衷心愛她的男人企圖背叛的行為,只能說明這個女人是個偏執狂。
春嬌:偏執!你怎么可以這么說我!
志明:好吧,我還能怎么形容你的行為呢?很明顯是你自己缺乏信任和安全感,憑什么來指責我。
春嬌:不要裝作很無辜的樣子,這不是你第一次跟別的女人調情了吧。我們在一起之前我就聽說過你是個玩弄女人感情的花花公子。
志明:我也對你的占有欲和嫉妒心早有耳聞。我覺得在你批評我之前應該先反思一下自己的問題。如果你問我,我覺得你需要心理咨詢。
春嬌:你真是個大男子主義者。征服越多女人,就越覺得自己有男子氣概。你這么自我中心,是不知道還是不敢承認自己都干了什么。如果你不愿意改變,我覺得我們沒必要繼續在一起了。
志明:我也覺得我們沒必要繼續發展下去。這絕不是因為我承認自己花心,而是因為你的妄想和偏執。除非你跟我道歉,否則我絕不妥協。
讓我們借助思維的元素分析一下這段對話:
目的:春嬌與志明都希望能夠與對方發展出一段和諧的戀愛關系,這是他們潛在的共同目標。
懸而未決的問題:他們遭遇了阻礙他們關系繼續發展的分歧,但對于同一問題,他們卻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對于志明,他認為問題在于“春嬌何時才會意識到自己的偏執”;而春嬌則覺得應該解決的是“志明何時才會為自己輕浮的舉止負責”。
解釋和推理:春嬌和志明是對相同情景下的同一行為做出判斷,卻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結論。志明認為,他的行為僅僅只是“友善”;而在春嬌看來,志明的行為只能被解釋為“調情”。
信息:未經加工的信息包括志明在派對的場景中所說和所做的一切。其他相關信息包括以往杰克與其他女性相處時的行為表現、春嬌和自己的前男友的交往情況以及任何可能確定她是否具有不安全感和偏執心理的個人經歷。
假設:志明認為這段對話他可以問心無愧地說自己并沒有與阿美或其他女性調情。他同時假定自己能夠通過他人的行為鑒別這個人是否有偏執與妄想,而一個女人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像春嬌這樣,因此她只可能是得了妄想癥。而春嬌則假定杰克的行為絕不僅僅是一般程度的友善。而他們都認為對方對自己評價是不正確的,也都覺得自己應當得到辯護。
概念:這段對話的邏輯中包含四個關鍵的概念:調情、友善、偏執和男性自我。
結果和意義:春嬌和志明的推理過程都暗含著這樣的態度取向――針對志明在派對上的言行,兩人觀點的矛盾之處都應該歸咎于對方的責任。同時兩人也都在爭論的結尾表現對戀愛關系的消極態度。
觀點:春嬌和志明對對方的看法都是基于自身的性別偏向做出的推斷,認為自己是對方行為的受害者,而自己是無可指責的。
在這場戀人間的爭論中,我們無法僅僅根據對話做出孰是孰非的判斷。為了證明究竟誰的解釋更為合理,我們還需要更多的事實信息。
? ? ? ?4、用提問驅動思考
“只有提問時,你才在思考”。問題分三種類型:基于事實的問題;基于偏好的問題;基于判斷的問題。
基于事實的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房間的大小是多少?
#你的體重是多少?
基于偏好的問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回答。
#上海和北京,你更喜歡哪一個?
#隔壁班的新同學,你怎么看?
基于判斷的問題:需要論證,并不止一個可行答案的問題。答案有更好和更壞之分。
#從進化學的角度來看,搞外遇是合理的嗎?
#強奸應該被判死刑嗎?
我們希望你能夠掌握第三類的判斷型問題。這類問題是在現代社會中幾乎全部被忽略的問題種類,他反映了人們理性判斷的忽略。
? ? ?5、衡量思考的好與壞
通用思維標準:清晰性―>準確性―>深度―>廣度―>重要性―>公正性。
批判性思維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評估自己和他人思維的能力。作為批判性思考者,要評估我們的思維,我們要用下面這些問題來思考我們的思維:我清楚信息嗎?信息準確嗎?所用的信息相互關聯嗎?我的思考有邏輯嗎?我處理的事情是重要的嗎?我的思考在上下文中的情景有道理嗎?同樣的,我們也可以用這些標準評估思維中的一個或多個元素。
? 6、你處在思維的哪個階段?
思維技能的進步就像打籃球,跳舞或者唱歌的進步一樣,沒有有意識的投入和學習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要我們還認為當下的思維水平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就不會進行提高思維的練習。
如果要發展成為一名思考者,我們需要經歷的發展階段分別是:
階段1 魯莽的思考者:人生來就是魯莽的思考者,其中大多數人終身都停留在魯莽的思考者的階段,從不對自己的思維進行反思,根本沒有意識到思考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魯莽階段,沒有思考所需要的概念,不知道如何分析和評價自己的思維方式,不知道如何確定自己的目的是否清晰、自己的假設是否公正、自己的結論是否符合邏輯。這一階段,自我傾向主導著我們的思考。
階段2 質疑的思考者:當我們認識到思考方式塑造著我們的生活、意識到思維中的問題可能導致生活中的問題時,我們就進入了質疑的思考者階段。你發現自己在努力地分析和評估自己的思維方式。你發現自己在考慮能夠優化思維品質。你發現自己關注思維中的自欺行為――在發展對自己思維的質疑能力時,自欺是一個明顯的障礙。
階段3 初始的思考者:當一個人積極地接受質疑并且想要成為一個更好的思考者時,他就進入了所謂初始思考者階段。這一階段是一個獲得領悟和培養毅力的階段,就像是酗酒者認識到并承認自己是酗酒者一樣。要想達到初始者階段,我們的價值觀必須進行改變――深受文化、時代、地域、家庭背景影響的一種信念。我們必須探索自己思考的根本,并找出我們為什么做出這樣的思考的原因。
階段4 練習中的思考者:從初始的思考者走向練習中的思考者的唯一途徑,就是進行日常的練習并設計練習的計劃。通過制定計劃并且在實踐的檢驗下反復修改才能讓你獲得進步。
? ? ? ? ? ? ? ?7、 總結
批判性思維就是對思維審視和提高的一個過程。讓我們能夠清醒的思考,理智的行動。建立批判性思維就好比開著車到一個遙遠的圣地朝圣。“自我理解”是司機,能夠克服中途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的疲勞;“公正心”是導航儀,保證我們不會開錯方向;“提問”是牽引力,保證我們能夠翻山越嶺;“標準”是航車儀,記錄并評估走過的每一公里,以規劃出更好的路線;還要經過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每個階段”。就這么一直走,一直走,每一公里都是修煉。
ps:各位耐心看到底的父老鄉親們,求實用,好用的畫圖軟件。小的下次一定會給大家帶來更耐看的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