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Nichole? 管理/職場
吾日省三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曾子
用兵如神是每位做管理人的偉大理想,可是我們往往很難做到。
與人交往原本就是不易,更何況還是團結一群原本陌生的人,組成組織,而每個組織都是由各種不同的職位、等級或階層的排列所組成,每個人都隸屬于其中的某個等級,團結起來還要向著一個目標奮斗,更是難上加難。
這一點,我做的不是很好。不僅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
彼得原理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后,得出的一個結論:
在各種組織中,雇員總是趨向于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時也被稱為向上爬的原理。 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名稱職的教授被提升為大學校長后,卻無法勝任;一個優秀的運動員被提升為主管體育的官員,而無所作為。對一個組織而言,一旦相當部分人員被推到其不稱職的級別,就會造成組織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導致平庸者出人頭地,發展停滯。
因此,這就要求改變單純的根據貢獻決定晉升的企業員工晉升機制,不能因某人在某個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斷此人一定能夠勝任更高一級的職務。將一名職工晉升到一個無法很好發揮才能的崗位,不僅不是對本人的獎勵,反而使其無法很好發揮才能,也給企業帶來損失。
所以我常常在想,在過去,對身邊每個人的晉升安排都是正確的么?
在過去,自己所經歷的每一次晉升,也是對企業對自己最好的安排么?
也許,答案只有我自己知道。
同時,慶幸現在的團隊就是現在的團隊!
活動現場
小范圍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