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欲更求子喻? ?往昔世時,有婦女人,始有一子,更欲求子。問余婦女:“誰有能使我重有子?”有一老母語此婦言:“我能使爾求子可得,當須祀天。”問老母言:“祀須何物?”老母語言:“殺汝之 子,取血祀天,必得多子。”時此婦女,便隨彼語,欲殺其子。 旁有智人,嗤笑罵詈:“愚癡無智,乃至如此!未生子者,竟可得不?而殺現子。”愚人亦爾,為未生樂,自投火坑,種種害身,為得 生天。
“未生子者,竟可得不?而殺現子”,還沒出生的孩子,得不得到還不一定,卻把現有的兒子先失去了,為追求虛妄的快樂,自投火坑,自害自身,得不得到快樂還不一定,先把身體的本錢失去了。為得到更多的錢財,利用職權的貪污受賄的,利用本錢民間高利率借貸的、盲目相信網絡落入殺豬盤陷阱的,得不得到更多錢財還不一定,先把自身本錢、道德本錢丟失殆盡了。收起妄想心,不貪意外利,自然人生平安過,不生無妄災。
入海取沉水喻? ?昔有長者子,入海取沉水,積有年載,方得一車。持來歸家,詣市賣之。以其貴故,卒無買者。經歷多日,不能得售, 心甚疲厭,以為苦惱。見人賣炭,時得速售,便生念言:“不 如燒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燒為炭,詣市賣之,不得半車炭 之價值。世間愚人,亦復如是。無量方便,勤行精進,仰求佛果。 以其難得,便生退心:不如發心求聲聞果,速斷生死,作阿 羅漢。
“佛果”:成佛。與佛因相對。佛為萬行所成,所謂修萬行之因,成萬德之果。
忍不住一聲長嘆,歷盡千辛萬苦,沉水都取來了,卻因“經歷多日不能得售而心甚疲厭”,耐不得等待之苦燒炭賣之,“不得半車炭之價值”,不說如何地暴殄天物,又怎對得起自家多年的辛勞?既然燒炭賣,何苦入海求?直為那被燒成炭的沉水可惜。修了萬行之因,自能成萬德之果,因為看不到佛果的影子耐不得修行之苦而轉求其次,期望不費吹灰之力而修成正果,怎么可能呢?功到自然萬事成,無功必定萬事空,很為那半途而廢的修行遺憾。
賊偷錦繡用裹氀褐喻? ? 昔有賊人,入富家舍,偷得錦繡,即持用裹故弊氀褐種種財物,為智人所笑。世間愚人,亦復如是。既有信心入佛法中,修行善法及諸功德,以貪利故,破于清凈戒及諸功德,為世所笑,亦復 如是。
綾羅綢緞都偷來了,卻用來裹了故弊氀褐,不是明珠暗投是什么?既然你的故弊氀褐是寶貝,何苦喪心敗德去偷錦繡?既入佛法苦心修行了,卻以貪利故破戒消德,不是得不償失是什么?人們在采取行動之前,如果懂得算算成本帳,是不是可以避免許多的不理智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