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命當中總有那么一些人,或者一些事兒,是值得我們去付出,去愛,去努力,去擁有的。
比如我們的青春,比如那一次刻骨銘心,卻又不了了之的愛情。
在《我曾悄無聲息愛過你》這本書當中,二更食堂人氣作者絨絨,通過十二個悄無聲息的愛情故事,和九個關于青春的真實講述,向我們詮釋了青春的真正含義。
在《我們三四個人的愛情》一文中,絨絨寫到:
世間的事情就是別扭,比如有人愛上搖滾,就一定有人愛民謠,有人愛上民謠就一定有人喜歡爵士的音調。
最終愛搖滾的人嫁給了民謠,愛民謠的人,嫁給了爵士,一定會有一個愛爵士的人,守著自己的殘缺,孤獨終老。
有些事向來不是對等的,比如我們付出的青春,返回的不一定是躊躇滿志,我們付出的情感,挽回的不一定是花好月圓,也許這就是人生的美妙所在吧。
所謂的青春,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短短的一瞬間,當我們真正感受到它的時候,它已經離我們遠去了。
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孩子都表現出了超出年齡的成熟,想笑的時候不笑,該哭的時候不哭,一個人默默承受生活給予的一切,等到自己真正緩過神來的時候,才發現已經失去了表達真實自我的權利。
在《烏云烏云,別找我麻煩》一文中,絨絨告訴我們什么才是青春:
不用管明天是下雨還是閃電,不需要理會下一秒漲價的是柴米還是油鹽,人生總應該有這樣的一些時間,想笑就大聲笑,想哭就放聲哭。
青春是一場沒有預告的電影,你永遠不會猜到它的過程是平淡還是離奇?是眼淚還是歡笑?有鮮花還是風雪?
你也永遠不會猜到那個電影中似曾相識的主人公,會不會挑選一條好看的領巾扎起來,在結束的時候拉起你的手一同謝幕。
青春期的我們都有一種力量,對自己喜歡的人和事念念不忘。直到十幾年后的今天,我們在把我們的青春歲月從記憶里挖出來,我們想和那時候的青澀與倔強握手言和,與那時候的幼稚和不夠擔當互道再見。
可是我們打算這樣做的時候,發現即使那個時候那么不懂事與不成熟,回頭想想我們走過的這段時光,我們還是最喜歡那個時候的自己。
那個時候我們喜歡就說喜歡,難過就說難過,開心的時候就笑,痛苦的時候就哭,每一個表情都是屬于我們自己的,每走一步都是我們想要去的方向。
那個時候我們喜歡一個人,尚且懂得不是占有,而是把自己變成一個更美好,可以配得起他的人。
總有一天我們全部會變成主角,難過就哭,開心了就笑,走著我們自己選擇的路,過著我們想要的人生。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人生的路還很長,我們還有很多的時間,而轉眼間,我們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孩子,我們要開始學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隨遇而安的生活狀態雖然好,但是很多時候也是需要我們去仔細規劃的,因為生命對于我們來說,也不過百年罷了。
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青春啊》中,絨絨說:
人生是應該被算計的,算計著一共有多少天?多少小時?多少分?多少秒?掰著手指腳趾算,用計算器一個鍵一個鍵地敲,用棍子在泥土地上一個格一個格地畫。
每掰一下,敲一個鍵子,畫一個格,我們的人生就短了一些。
我們就更懂得感念曾經的那些日子,我們流過血流過淚,恨過也愛過,我們才會更加珍惜,更加懂得愛該愛的人,為自己想要得到的,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我們生命的旅途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人,經歷這樣或那樣的事情。
很多人僅僅是遇見,就已經是賺了。
很多事情,僅僅是聽說就足以帶給我們滿滿的正能量,激勵著我們在生活中一點一點的長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我愛你,與你無關。
這里的這個“你”,是生活,是未來,是挫折,是磨難,是挑戰,是喜悅,是悲傷,是快樂,是我們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