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用三個標簽介紹我自己:
1. 財務工作者。
2. 兩個男孩的媽媽。
3. 易效能時間管理踐行者和終身學習者。
也許你很難體會,一個上班族媽媽忙碌了一天之后,回家還要對付一位正上初中的大男孩,和一位幼兒園的小朋友,是何等焦慮的心情。
學習了時間管理之后,讓我對當日吃青蛙有了比較好的改善,聽書對我來說,那就是最好的情緒管理潤滑劑。
學習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我對溝通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轉變,擴大了對暴力的認識。
1. 暴力不只是肢體上的沖突。
2. 語言上的暴力對對方的傷害是更深遠的。
回想起來,我們家兩夫妻在對孩子動手這件事上,其實我對孩子的打罵比我先生更多。但孩子們仍熱覺得爸爸是更嚴厲的。主要的就是他在言語上,對孩子們的傷害更大,有時候把孩子貶得一文不值,孩子就會感覺很沮喪,失去了信心。
有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把樊老師的書籍放出來聽,他也聽到了,我順勢和他進行了溝通。經過溝通之后,他也感覺到,我們如果以原來帶有譏諷的方式對待孩子,那只能適得其反,孩子就會往你所指出的方向去做。
* 非暴力溝通的要素:
1. 區分觀察和評論。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把我們觀察到的直接表達出來,而非評論,對方會感覺到真實,更容易接受。
2. 體會和表達感受
”很好“或”很差“,很難表達實際狀況。這里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
表達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時:興奮/喜悅/感激/喜出望外/無憂無慮
表達我們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的感受:害怕/擔心/無精打采/慚愧
* 學會傾聽。
1. 用全身心傾聽。
2. 傾聽時給他人反饋。
把要什么說清楚,而不是說不要什么。
3. 傾聽能夠預防潛在的暴力。
* 培養對自己的愛
* 憤怒與感激
通過非暴力溝通學習,自己更加容易控制情緒,剛好得和身邊人溝通,感謝樊老師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