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組長的文章收獲一個新知識:知識的詛咒。于是上網搜索,進一步了解相關內容。
實驗來自于伊麗莎白·牛頓(Elizabeth Newton),她通過這個實驗獲得了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的博士學位,課程中采訪的是她的導師Lee Ross。
這個實驗很簡單,敲擊音樂的節奏來猜歌曲的名字。歌曲單上有25首眾人皆知的歌曲,敲擊者選擇一首歌曲敲出它的節奏來,聽者去猜歌曲的名字。實驗的結果是120首歌曲的敲擊中,只有3首被猜中,命中率只有2.5%,或者說每40首歌曲中只有一首被猜中。可是如果讓敲擊者預測聽者猜中的概率,他們預測聽者會有50%的概率猜中。而這個實驗也被重復了多次。
這就是就是著名的”知識的詛咒“實驗。敲擊者在敲擊的同時,在自己的腦中同步演奏著音樂,所以他們誤認為聽者會很容易猜到,可是聽者卻聽不到敲擊者腦中的音樂,他們聽到的只是一些雜亂的敲擊聲。
當我們獲得知識,就難以想象自己無知時的場景。
這讓我想起在工作中,對于前來辦事人的詢問,有時會認為這么簡單的事為什么不明白呢。給予這個理論,讓我想到敲擊者,聽眾試驗每天都在重演。如同敲擊者和聽眾一樣,很多時候我們彼此間存在著巨大的信息不對稱。CEO和一線員工、老師和學生、政客和投票者、商人和消費者、作家和讀者都可以看成敲擊者和聽眾。所以人與人之間都需要持續不斷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