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茶要趁熱細啜,先聞其香,后嘗其味,這樣才能品到茶的真滋味,才能嘗到那苦澀中的清甜。楊絳先生說要細味那苦澀中的一點回甘。品茶的藝術確實高深。而茶于我卻是有著說不出的味道,時而苦澀,時而甘甜。
初嘗茶滋味,記得是在我六歲那年。
小時候,最愛看爺爺泡茶,看著爺爺用長滿了老繭的手把茶葉放進那精致巧妙的青花瓷茶壺里,然后把燒的很滾燙的開水澆到茶葉上,那水柱一下子拉得很長,一下子又變得很短,茶葉在水的沖擊下舒展開來,不停地上下翻動,不停的翻滾。爺爺說,這是為了讓茶的清香充分散發,茶葉要在水中沉浮過幾次才不會那么苦。我趴在那樟木做的茶桌子上,瞪大了眼睛看那青花茶壺里的茶葉不斷的翻滾,然后慢慢的沉底,壺口的蒸汽里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又香又甜,我湊過去,深吸一口氣,恨不得把這股清香吸盡,不想忘記這溫度,不想失去這淡淡的清香。
茶終于泡好了,滿心期待的我還在瞪著大大的眼睛看著茶壺,好怕它會消失一樣。爺爺看著我癡呆的模樣笑了,遞給我一杯茶,滿是茶香,那味道很濃卻也很淡。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心,那是我的第一杯茶,翠綠的液體底下有幾片舒展的茶葉,美極了。輕輕地抿一口,立即皺著眉頭一臉無辜的看著爺爺,嘟著嘴躲進了爺爺的懷抱,那清香翠綠的茶,原來這么苦!爺爺笑了起來,用粗糙的大手輕撫我的頭。隨后拿起一杯茶,聞了聞,輕啜一口,細細品嘗,回味,很是享受。我呆呆的看著,爺爺喝茶的模樣好慈祥,好溫暖,我不明白為什么那么苦的茶爺爺會喝的那么享受,我更不明白那滿是香味的茶為何會如此的苦澀。
每次爺爺泡茶,我就趴在一旁數著那樟木茶桌子的年輪,一圈又一圈,就像爺爺臉上的皺紋一樣深刻,清晰,多的數不清。
時隔多年,偶然聽到周杰倫唱的那首歌《爺爺泡的茶》:“爺爺泡的茶,有一種味道叫做家……經過這些年,爺爺的手繭泡在水里會有茶色蔓延……”現在我再也喝不到爺爺泡的茶了,再也看不到那數不清皺紋的臉了,再也沒有爺爺的懷抱了,但那茶香始終縈繞心頭,難以忘懷,那是爺爺的味道。禪宗說,人生就像泡茶一般,非得經過幾次沉浮才得以了悟人生,才懂得細味那苦澀中的一點回甘。過了那么多年我才懂得喝茶,才懂得品味茶的人生。
回到家中,拿著茶具到那樟木桌子上,學著爺爺的模樣泡茶,抿一口,淡淡的清香卻掩蓋不了那澀澀的苦味。是我太久沒泡過茶了嗎?不管怎么樣都泡不出有爺爺泡的茶的味道。茶還是那樣的茶,水還是那樣的水,還有那時的樟木桌子,泡出來的茶卻找不出兒時的味道。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樣的,在燈紅酒綠的繁華下,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早已把兒時的味道忘得一干二凈,等到再想尋回那味道時,卻無處可尋。
我喜歡看人家泡茶,更喜歡看爺孫倆泡茶的模樣,很溫馨也很溫暖,讓我很很懷念。偶爾我也會去蹭一杯茶,想要細味那苦澀后的甘甜,更想要尋回那時的爺爺的味道……
苦茶苦茶,苦的不是茶,大概是我們丟失的兒時的記憶吧!
泡一杯茶,又苦又澀,輕抿一口,有爺爺的味道,不知不覺,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