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寫過一篇文章,講人體的自愈能力。人體確實有自愈的能力,但如果還能夠勇敢自救,那么傷口愈合的會更加快一些。
說到一些心靈上的創傷,我聽到最多的說辭就是:交給時間。這其實是最無奈的做法了,雖說時間可以改變一切,沒錯,有些事情時間到了,自然就會有結果,比如老啊,死啊...可是更多的時候,如果只是靜待時間,讓它自行愈合,那么痛苦的期限恐怕會無限期延長。因為好多泥足深陷的痛苦,是我們自己苦苦掙扎、自投羅網的結果。
前幾天有個朋友跟我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切紅塵色相,總是容易讓人執著。誰能跳出三界外?誰能擯棄七情六欲?沒見著有誰心如死水,全都是投身欲海不覺苦,抵死纏綿甘之如飴。
是的,有些癮明知是不好的,卻舍不得戒掉,因為痛苦中夾雜著甜蜜。所以有的人多年走不出一段情傷,因為他總是反復的去回味那些甜蜜,那些痛苦。而每一遍,都是復習強調的過程。
那些所受的傷害,那些人生的無奈,當然是痛的。在最痛的時候你會做什么?有的人會哭泣;有的人會運動;有的人聽悲傷的歌找共鳴;有的人會不斷的回憶那些讓他悲傷也曾讓他喜悅的往事......
在我看來,有些事情,對我們走出痛苦有幫助,而有的事情,只會在情緒深淵的邊緣輕輕的推一把,讓人更加深陷其中。
《歡樂頌》里面有一段,邱瑩瑩失戀的時候,痛不欲生,后來學了個法子,對著鏡子大笑。其實她這也不失為一個好法子,雖然笑得滲人,把室友嚇了一跳,但確實是在積極主動的走出失戀帶來的傷害。
我發現我有一個毛病,喜歡嘆氣,不止是我,我們科室的人都有這毛病。工作煩瑣,氣氛壓抑,小伙子們都借調出去了,科室里剩下的全是女性,陰氣重,加上領導不喜歡說話,我們也都不敢隨便說笑,感覺整個辦公室都籠罩在陰霾之中。
這些天在家休息,逃離那個環境,人感覺好了一點,但還是會時不時的嘆一口氣。導致孩子有時候也會跟著嘆氣,有時候又會批評我:“媽媽又在嘆氣!”
昨天早上和孩子做了個約定,就是讓他監督我,如果我嘆一次氣,就罰一次錢,罰的錢就放在他的存錢罐里歸他了。有了這個獎懲機制,每當我要嘆氣的時候,一想起來這件事情,便生生忍住,一天下來,僅被他抓住了一次。雖然有些是沒被他抓住躲過罰款的,但確實減少了嘆氣的次數。
這個方法也算是自救的一種吧,可能剛開始是被迫的,但是習慣了就真的不會經常嘆氣了。人有時候也會自我欺騙,經常假裝很開心,慢慢的真的就開心了;假裝不在意那些傷痛,慢慢的就真的不在意了;假裝忘記某個人某些事情,可能忘的就會真的快一點。
平時我也會跟孩子玩兒這樣的“游戲”,如果我說話不算數了,或者是說了不文明用語等等,他都會罰我的款;有時候他違反了我們平時的約定,做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也會罰他的款。
這種簡單粗暴的自我監督方法,幫助我們糾正了平時生活中很多不好的習慣。因為要經常被孩子挑毛病,又要維護自己的形象不想失信于他,所以我的很多拖延癥都被強迫治愈了。
我們都是凡人,不敢奢望有一瞬間大徹大悟的運氣,只能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自我救贖,希望到最后,像李宗盛歌里唱的那樣:“終于敢放膽,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