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始在《聚美壹家有辦法小課堂》分享《非暴力溝通》這本著名的書。
非常感謝公司對讀書的大力提倡和推動,讓我們一直浸泡在這樣愛學習的氛圍當中。
通過今天參加煙威新年團拜會,看到公司很多與時俱進的戰略部署,看到公司人才輩出,一方面很榮幸,也很慶幸走進這樣一家一直新鮮的、充滿創業激情的、充滿大愛的公司,跟著公司的節奏走,想不進步都難。另一方面,也讓我感受到讀的書太少,激勵我要多讀有益的書,多分享。
今天我們學習《非暴力溝通》序言部分,再次細讀,收獲依然很多。
在譯序中,譯者說:
我發現,我激勵自己的方式無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由于認為自己‘應該’做到許多事情,我不停地指責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這不可避免地導致內在的分裂與不滿。而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傾聽內心中不同的聲音,以及它們所反映的需要——這促進了自我理解和內心的和諧。
讀到這段話,我好像突然靈光一閃,非暴力溝通首先要用在自己身上啊。
自己對待自己,有沒有暴力?
這個暴力,并不是指我們常見的行為暴力,而是指語言、情緒上的暴力。就像我們常常有的自責、自我批評、自我否定等等。
我以前有,很嚴重。我是讀了一些心理學的書,慢慢的療愈了三年,直到遇到我們這個有愛的公司,被愛催化,暖化,才逐步做到放過自己。
當我不再自我批評,自我否定,我有了更多能量去看到我做的好的地方,去探索與精進我擅長的事情。
這本《非暴力溝通》也是一本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的書籍。
人生三大課題是,與自己相處,與他人相處,與社會相處。其中,與自己相處是核心。能夠寬容自己,才能寬容他人。能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愛他人。
使用暴力的人其實是因為他們內心的寧靜遭到了破壞,所以他們才會用暴力的方式維護或尋求心靈的和平。
使用暴力的人是因為他們內心的寧靜遭到了破壞,這句話我理解的是,有些人小時候沒有經歷過好的對待,潛意識里充滿憤怒、委屈、抱怨等情緒,在面對他人的時候,就只能受潛意識中的情緒驅動,心中的負面情緒需要一個出口,所以發泄給身邊的人,他的情緒才能好受些。
但是,沒有處理好與自己的關系的話,那些潛意識里的情緒就會一直存在,一直對人施加影響。
所以,借這次與大家共讀的機會,我也再次找尋潛意識里未被發現的情緒,繼續修行。
阿倫·甘地是圣雄甘地的孫子,也是圣雄甘地非暴力學會創始人和主席。他在為這本書寫的前言中說:
為了加深我對暴力的認識,祖父讓我畫一棵樹,類似家族樹,用以描述暴力的根源。他認為,認識暴力,有助于理解非暴力。每天晚上,他和我一起分析我一天中的經歷——我的所讀、所看、所做。如果某個行為涉及使用武力,就把它歸到暴力之樹“身體的暴力”那一邊;如果主要造成精神傷害,那就歸到暴力之樹“隱蔽的暴力”那一邊。
幾個月后,我房間的一面墻上就寫滿了各種“隱蔽的暴力”。與“身體的暴力”相比,它們的危害性不那么明顯,但祖父認為它們更為有害。他解釋說,歸根結底,是“隱蔽的暴力”激怒了受害者,使他作出暴力的反抗——不管是以個人的名義,還是以團體成員的名義。如果看不到這一點,我們為促進和平所做的努力,要么徒勞無功,要么曇花一現。不切斷地獄之火的燃料供應,怎么可能成功滅火呢?
阿倫·甘地說的“隱蔽的暴力”就是這本書著重講述的。
這種“隱蔽的暴力”在家庭中,父母對待子女的時候,非常常見,但是往往以“愛的名義”包裹,令我們察而不覺。感謝這本書,帶我們系統的,詳細的認識什么是暴力溝通,如何能夠非暴力溝通。
祖父曾提倡:“讓夢想中的世界通過我們的轉變得以實現。”我相信,除非從我做起,否則我們的夢想就不可能實現。不幸的是,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先開始改變。
學習非暴力溝通,從我開始。
非暴力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人們常說: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為了生存,我們必須不擇手段。這個觀點,請恕我無法同意。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無情。我們的轉變與世界的狀態息息相關。而改變溝通方式是自我轉變的重要開端。我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并運用它介紹的溝通方法。我深信,提升溝通品質有助于建設一個友愛的世界。
改變溝通方式是自我轉變的重要開端,提升溝通品質有助于建設一個友愛的世界。
為了我們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更加友愛,為了我們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績,為了我們下一代的生存環境更好,我給大家推薦這本《非暴力溝通》,讓我們一起致力于現在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