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個安靜的角落,進入屬于“我” 的心靈時空。
第一篇,我們從“過去”的歷史事件,挖掘自我。第二篇,我們站在“現在”,360度地審視自己。這一篇,我們面向“未來”,尋找也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答案——我到底想要什么?自我發現只是手段,其目的是讓我們更好地生活,成為更有能量,有智慧,有愛的那個自己,得到心靈自由。
在這之前,咱們復習一下“教練”遵循的基本信念。
改變是可能的。即使外在環境的改變是有限的,內心的改變也是可能的。
每個人都擁有成長所需的內部資源。
出現問題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
我們不能改變過去的事件,但可以改變它們對我們的影響。
01
馬斯洛需求層次
在解答“我到底想要什么?”之前,咱們先來從“人類需求”層面找答案。
你可能聽說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他強調人的動機是由人的需求決定的。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五個層次。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級形成并得到滿足的。
5個層次: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
也叫生存需求,指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吃喝衣食性。當這一層的需求無法被滿足時,大腦會開啟"緊急求生"模式,此時的人具有極強的行動力。動物性被激發,道德觀什么的會被拋到腦后。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
吃喝有保障之后, 還要有"安全感"。擁有一個舒適的房子,足夠的財富,社會周邊穩定,感到自己有能力對付可能出現的威脅。安全需求具有很強的"物質"性。當這一層的需求無法被滿足時,大腦也會開啟"預警"模式,此時的人非常警覺,感受到危險和世界的“惡”意,也往往伴隨著持續性焦慮和緊張的情緒。
社會需求(Belonging and Love)
我們都是社會人,社會需求是指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結,并且在所在的群體得到歸屬感。我們可以感受善意的關懷,既是愛的給予者也是接受者;我們在群體中有所貢獻,有所收獲,得到認可,感受到"我并不孤單"。當這一層的需求無法被滿足時,我們可能會感到自己沒有價值,不值得愛。也可能為了"融入"而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或被心懷不軌的人利用。
尊重需求(Esteem)
這時的"自我 (ego)"需要被成就,名聲,地位等外界的標準和評判來認可,基于此感受到“自己有價值“、“生命有意義”。這個層級的人非常自信,有很強的驅動力、執行力、有影響力、有魄力。
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
這是一條少有人到達的路,自我實現是指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能,不斷完善自己,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實現自己理想的需要。同時不被外界的評判標準左右,實現心靈自由。這個層級的人充滿了激情,創造,成長,和希望。
第六層?自我超越 (Self-transcendence)?(馬斯洛在晚年又加了一層)
他認為專注于自我實現會增加不健康“自我中心”的傾向。達到自我超越時,“自我(ego)”沒有了,跟整個世界成為了一體。感受“高峰體驗”和心流的感覺。“我將無我”大概就是這個階段。馬斯洛說,人類需要“比我們自己更大”的東西,否則就會生病。
我試圖去理解自我超越,想到一部電影《Lucy》,當女主100%變身之后。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
需求層次之間的關系
馬斯洛認為需求是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是波浪式地推進的,多個層級的需求并存。每一個時期,較于其他需求,都會有一種占主導地位的需求。這里的“主導”是指某個需求對個人行動的激勵和影響。
需求的成長性與缺失性
這一點在國內的文獻中不經常被提到,馬斯洛認為底層的四個需求是缺失性需求,自我實現是成長性需求。什么是缺失性需求?缺失性需求起源于實際的或感知到的環境或自我的缺乏。個體會努力從環境中尋求能使其需求得以滿足的東西,無論是物質上的、人際關系的還是社會地位的。這些需求的滿足,完全依賴于外界。當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相對應的驅動力會降低。
而在成長性需求中,可以達到驅動力正循環。當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相對應的驅動力不會降低而會增強。
02
從想“要”什么到想“感受”什么
曾經我很困惑,如果馬斯洛理論解釋了人類的普遍需求,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豈不應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后來忽然想明白了,“需求” (needs)和“想要”(wants)原來不太一樣。
“需求”和“想要“在很多語境里是可以更換的,咱們平時說話沒那多講究。但魔鬼在細節里,我總結了三點區別。
主動vs被動:“想要”是主觀能動的愿望,有選擇權;“需求”是基于自身產生的一系列需要,我們無法選擇。餓了就是要吃飯,孤獨了就是要陪伴。
變化vs穩定:“想要”可以隨著閱歷,環境時刻變化,沒有上限;“需求”相對穩定,數量也有限。
選擇vs必須:?“想要”的如果得不到,會很失望,受到打擊,但不會影響我們本身的機能;“需求”如果不被滿足,長期以往,會對我們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傷害。
可以看到,“需求”比“想要”更底層,“想要”也往往可以歸結到某一個“需求”的層級。在第一篇的冰山理論中,我們知道,“情緒”是流動著的能量。(Emotion is energy in motion.)?能量之源在我們的潛意識,情緒是潛意識的信使,也是我們更好認識自己的線索。
“我到底想要什么?” 答案的秘密在于深入探索“需求”背后的感受(feeling)。
舉一個教練對話的例子,
“我想要賺很多錢。”
“為什么呢?”
“因為小時候家里窮,被別人看不起,經常被人欺負。”
“賺錢”能給你帶來什么呢?
“錢不會背叛我,也讓我自己覺得自己有能力。”
“聽起來你好像在情感上受到過傷害?”
“我喜歡的人因為我沒錢選擇了分手。”
“如果她那時候選擇了你呢?你還會把“”賺錢”作為你的目標嗎?”
“那可能沒有現在這么強烈,當然我還是會希望給她提供寬裕的經濟環境。”
“所以,你想要的是什么呢?”
“一個幸福的家庭吧。”
“一個幸福的家庭能帶給你什么感受呢?”
“溫暖的安全的讓我安心的感覺。”
“你覺得你要等多久才能實現“賺錢”的愿望呢?”
“大概2-3年。”
“你想要等待2-3年,再去感受溫暖和安心的感受嗎?”
“你需要做些什么,可以體驗你想要的感受而不用等待2-3年呢?”
“ 我想賺很多錢”,
“我想找一個好工作”,
“我想要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我想要把孩子培養成為優秀的人”,
每一個“我想要......”的背后都有一個情感訴求,你的訴求是什么?
03
被擱置的人生計劃
電影《心靈奇旅》中有一個小寓言,
一條小魚游到大魚旁邊,問到,"我正在試圖尋找他們所謂的"海洋"。
"海洋" 大魚說,"你正在海洋中啊。
" 小魚說,"這個?這個是水,我要的是海洋!"
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你一直在等待時機,在這之前覺得自己的人生還沒有正式開始。
"等我大學畢業,我的人生才正式開始。"
"等我找到工作,我的人生才正式開始。"
"等我換了工作,我的人生才正式開始。"
"等我結了婚,我的人生才正式開始。"
我曾經也有類似的經歷。工作調到英國之后,便跟前男友異地了。那段時間,我的想法是“等我們在一起了,我再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他終于調過來了。可是,我們卻分手了。那個冬天特別冷,我也認識到“在一起”本身不是目的,我期待“在一起”帶來的那種平和甜蜜的感受才是。而感受它,我本不需要等待。
很多人都會擱置自己的人生計劃,等待某一個時間點再行動。理想中的“那一天”,就像地平線。所以,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如何感受,現在就行動起來吧。
04
目標的種類
教練跟心理咨詢的不同之處在于,心理咨詢更專注來訪者的過去,幫助來訪者從根源找到缺乏“社會適應性”的原因,并對其進行心理治療。教練更專注來訪者未來的愿景和行動力,幫其達成目標,最大程度釋放自身潛能。
學會設定“有效”的目標,是達成目標的第一步。
咱們先來看看目標有哪些種類。
從時間的維度來看,目標可以分為短期(1年之內),中期(3-5年),長期(5-10年),人生目標。
從內容的維度來看,目標可以分為事業,家庭,健康,財富,個人發展,友情,愛好,親密關系,心靈成長,等等。
我想重點談第三個維度,也是常常被我們忽視的一個維度:目標的性質
目標可以分為精進目標 (Mastery) 和績效目標(Performance)。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更多的是績效目標。工作中,有KPI考核;在學校,看學習成績;績效目標的特點是“一切靠結果說話!”
可是,大多時候我們是無法掌控“結果”的。當一件事越復雜,牽扯的人越多,“結果”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就越大,更別說還有很多“幸運”的成分了。
記得有一份研究報告,調查“決定一家初創公司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答案不是產品,不是技術,不是創始人團隊,也不是資本人脈,其決定因素是時機。
精進目標專注過程,自己跟自己比,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在某方面”進步一點點。精進目標是我們可以掌控的,也不受外在評價系統的影響。
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目標沒有好壞之分,互為補充,最優的方式是兩者兼顧。
比如,學習英語。
精進目標: 發音更標準,語法更熟練,單詞量持續增加,適合的學習方法。
績效目標:雅思考試要考xx分。
繼續上面的例子,
“你需要做些什么,可以體驗你想要的感受而不用等待2-3年呢?”
“我想要找個伴,成立一個家庭。(績效型)另外也要對父母更上心,多回家看看。(精進型)”
“還有呢?”
“我要加強對自己情緒的管控,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精進型)”
有了大概的方向,接下來,我們要把目標細化。
05
SMART目標設定法
什么是SMART目標?
SMART是一個縮寫,代表著明確的、可衡量的、可實現的、相關的和有時限的目標。有系統的制定目標。具體請參考上圖。
繼續上面的例子,
“未來三個月,你打算如何實現“找個伴,成立一個家庭。的計劃?”
“我可能要先想清楚她大概應該是什么樣的人?”
“你具體打算怎么做呢?”
“我要想清楚哪些條件對我來說是重要的,哪些不是。”(明確的,合理關聯的)
“你如何知道自己對得到的結果滿意?”
“整理出5-7個主要條件,并且用之前的經歷來驗證”(可測量的)
“你準備給自己多長時間呢?”
“一周吧,下次我們對話的時候,我一定完成。” (時限性)
“實現“成家”計劃,你還需要做些什么呢?”
“.....”
看到這里,你大概對如何設定目標以及子目標有所了解了。
設定目標之后,如何確保執行呢?我總結了3個A,作為SMART的補充。
大局(Atals):目標執行過程中要有大局觀,不要在某個子目標上鉆牛角尖。贏得了某場戰役,卻輸了整個戰爭。
敏捷(Agile) :根據情況,隨時調整目標制定的細節。
追責(Accountable):對自己負責,說到做到。如果自己都不把自己說的話當回事兒,為什么其他人要把你當回事呢。
06
一個神奇的小練習
不知道你看到這里有什么感受?
跟大家分享在教練過程中一個小工具,幫你更好的“看見”自己想要的。
請你想象下面的場景:你開了一個生日派對(未來,具體時間自定),邀請你的親朋好友參加,順便慶祝你實現了自己的階段性目標。試著在腦中浮現畫面,越具體越好。
你的生活狀態是什么樣子?
你的周圍是怎樣的環境?
你實現了哪些目標和愿望?
你的親友對你說了哪些祝賀的話?
你是如何回應的?
你有什么感受?
請用現在時和第一人稱進行描述,如果你感受到了神奇所在,歡迎留言分享。
結束前分享一個溫情淚目的小短片。(請您去公眾號里看吧)
當我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不會失去“本色”。
逸起來,擁抱不設限的人生!
下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