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閱讀量足夠大了,理解能力卻依然很差?

盡管兒童閱讀已經引起相當程度的重視,不少孩子也開啟了白天讀、晚上讀,睡前家長再陪讀的節(jié)奏,可理解能力始終進步得很緩慢,為什么?超越芬蘭,在“全球教育強國”調查中名列前茅的韓國給出了一個答案——被韓國學子奉為圭臬的兒童“五行閱讀法”

“五行閱讀法”為享有盛名,正在為孩子閱讀頭疼的家長們,也許從這篇文章找到靈感。

我喜歡中國文化,對“五行相生、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概念比較感興趣,就說我的閱讀方法命名為閱讀“五行”法。掌握閱讀的“五行”之法,深度體驗閱讀的過程,便會實現更好地閱讀。學習基礎很重要;閱讀能力對于學習基礎而言,尤其重要。

具備良好閱讀習慣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不僅掌握的背景知識越來越豐富,而且還會將各種知識有效結合,從不同角度思考并進行推論。通常情況下,這類孩子的學習成績會名列前茅。從這一角度來說,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是提升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當然,閱讀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大概從四五歲開始,在小學階段基本形成。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閱讀能力沒有養(yǎng)成,隨著年齡增長,其理解能力會越來越差,嚴重者甚至會喪失對學習的興趣。

反之,如果孩子已經具備閱讀能力,這會引發(fā)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孩子的學習可能從此不再是令家長頭痛的事情。因此,家長在為孩子營造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的同時,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引導孩子讀書也同樣重要。

這里的閱讀,不是簡單盲目的“讀”,而應是一種帶有策略的“讀”。

閱讀之“金”=了解閱讀經歷

無論在書店還是在圖書館,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溫馨場景:媽媽或者爸爸牽著孩子的手,在書架前安靜地選書。然而,有許多家長的選書標準是自己認為對孩子有幫助,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雖然孩子可以勉強接受,但無形中,家長卻充當了扼殺孩子閱讀興趣的“元兇”。

漸漸地,孩子離閱讀越來越遠,并最終導致學習能力的下降。因此,在選書的過程中,家長有必要把握選書的“度”,既不能完全放手,不給予絲毫指點,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所讀的書。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呢?請先從了解孩子的閱讀經歷開始,應該弄清楚他目前的閱讀狀態(tài)。閱讀量大小、喜歡什么類型的圖書、用何種方式在讀、讀過的內容中能記住多少等,都屬于閱讀狀態(tài)的范疇。

了解孩子的狀態(tài)及目前所具備的能力,而非強迫或急于說服孩子勉強讀書,這樣才能找到更為適合孩子的閱讀指導方法。調查表明,學習成績差且停滯不前的學生中,有78%是由閱讀能力差導致的。我認為,這些孩子從現在起每天閱讀時間應保持在10~30分鐘。他們應以正確的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逐漸領會閱讀的樂趣與重要性。

閱讀之“木”=代讀

對于不愿意讀書的孩子,了解他們的詞匯儲備是必要的。芬蘭的孩子從幼兒園階段已經開始讀報紙了,這不禁使我聯想到幼兒園階段讀報紙的孩子的狀態(tài)。

當孩子還不具備足夠的詞匯儲備,或者說還不能獨立閱讀的時候,為了增加他們的詞匯量,增強他們的獨立思考和表達能力,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代讀,直到他們能夠識字、閱讀為止。

代讀最關鍵的一點是,不要半途而廢。通常情況下,代讀一直堅持到孩子念小學,如果孩子還是沒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即使升入初中,也可以繼續(xù)代讀。如果代讀結束的時間不適宜,孩子將來可能只會選擇相對容易的書,嚴重的甚至會逐漸放棄閱讀。

代讀還有一點好處,能訓練孩子的聽力,使他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進而提升注意力。我有一位小學六年級的老師朋友,為了使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他每天安排十分鐘晨讀。可實行一段時間后,沒有閱讀習慣的學生狀況沒有任何改善。

他非常苦惱,怎么辦呢?冥思苦想之后,他決定代讀。結果超乎他的想象,孩子們漸漸喜歡上了他讀書的聲音,開始專注于閱讀。

閱讀之“水”=反復閱讀

在學習的過程中,與其幾本書只讀一遍,不如反復閱讀一本書。這樣做,無論在理解的層面,還是在提升專注力方面都更加有效。

有些家長,一旦接到孩子要求買參考書和習題集的指令,恨不得把書店里的書架都搬空。可冷不丁打開孩子的書柜,總能發(fā)現幾本嶄新的習題集、參考書正安然地躺在那里。

還有一類家長更令人擔憂,看到孩子在反復讀一本書,便橫加干預,覺得孩子在浪費時間。其實,反復閱讀是一種正確的閱讀方法。如果孩子在反復閱讀同一本書,那他或許才找到了閱讀的“捷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如果想使讀書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不妨讓他隨身攜帶一本書,或把書放在他順手就能拿到的地方,營造一種隨時隨地都能閱讀的環(huán)境。實在對閱讀不“感冒”的孩子,也別擔心,只要有他喜歡的內容,挑一本通俗易懂的書,讓他反復閱讀,漸漸也會養(yǎng)成習慣。

閱讀之“火”=精讀

如果在短時間內以略讀的方式閱讀大量的圖書,孩子會失去積累詞匯量的最佳時機。一旦詞匯量匱乏,閱讀就會成為一件難以為繼的事情。此時,孩子會將目光轉向漫畫或插圖較多的圖書,如此下去,詞匯量會越發(fā)減少,惡性循環(huán)便由此開始。這種狀況家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不要被孩子正在閱讀的假象迷惑,要觀察他是否在認真閱讀,是否掌握了閱讀的內容和細節(jié),并重新引導孩子養(yǎng)成精讀的習慣。讀書興趣,對于孩子來說固然重要,但不要只停留在興趣的培養(yǎng)上,閱讀能力的提升才是最終目的。閱讀量足夠大,但理解能力卻很差,這樣的孩子很多。這就是由沒有養(yǎng)成精讀的習慣造成的。讀書,不單是量和速度的積累,更為重要的是對內容的理解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什么樣的孩子適合精讀呢?我認為是已經養(yǎng)成良好讀書習慣,讀書已成為其一種生活方式的孩子。對于那些仍不愛讀書的孩子,強迫是不可取的,應以使孩子具備讀書的動機為前提。

與此同時,還要選擇孩子喜歡讀的書,鼓勵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詞語,一定要弄清準確意思。讀完后,再讓孩子與大家分享他認為的書中最精彩的內容,有了這樣的體會,閱讀才會更有滋味。

閱讀之“土”=讀書筆記

為了培養(yǎng)和鞏固孩子的自我主導型學習能力,進行綜合閱讀訓練必不可少。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把讀過的書聚集起來,簡要地整理成“讀書筆記”。

提到“讀書筆記”,由于通常被作為閱讀的“附帶作業(yè)”、硬性要求,這可能也導致孩子不愿閱讀。其實,讀書筆記本身并沒有那么復雜,更不應該成為孩子討厭閱讀的罪魁禍首。

制作“讀書筆記”的方法很簡單。

流程如下:1. 選定自己喜歡的主題,確定讀書計劃;2. 閱讀;3. 讀完后,進行作家虛擬采訪,或給主人公寫信、或續(xù)寫后面故事、或改寫結局等。

如果孩子還沒有達到這種程度,也不要著急,循序漸進,先記錄書名、作者和出版社等信息,以培養(yǎng)讀書興趣,為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基于“概括書的主要內容、采訪作者”的想法,邊提出問題邊找出答案,這種訓練方式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還會成為他與老師、家長及朋友分享閱讀體會的交流工具。

在此基礎上,如果能再添加他自己的感想或與老師、同學之間的對話,就更進了一步。甚至,把訓練內容定期整理在文件夾中,本身就會成為新的適合他閱讀的很好的作品集。

盡早開始閱讀和未來目標相關的圖書并做好讀書筆記,會自然而然地激發(fā)學習動機、培養(yǎng)思考能力。對于亞洲地區(qū)競爭激烈的各類考試來說,無疑也是有諸多益處的。

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思考習慣、理解習慣、總結歸納習慣、表達習慣,讀書筆記,您可以和孩子一起開始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韓國是教育強國,有好多風靡全國的男神級教育家,鄭炯權就是當前最熱的家庭學習指導師。他的兒童“五行閱讀法”,也是韓國...
    米粒妹閱讀 586評論 0 3
  • 雙十一已經進入了倒計時,不知從何時起,雙十一也變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節(jié)日了,現在距雙十一還有五天的時間,無論...
    梁小翠閱讀 244評論 0 0
  • 我最崇拜的人是誰?那些名人、偉人們,隔著太多的時間和空間,我們了解到的,與真實之間的距離有多遠?誰也說不清。經歷的...
    暢游0321閱讀 519評論 0 0
  • 學習經濟學之前,需要先理解“成本”這個概念。成本的概念在經濟學里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成本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就可以...
    Amazing_H閱讀 82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