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了以前自以為忙碌的日子,來到了深圳這座融匯中國各地人才的城市,才知道了以前看問題的淺短與無知。第一次深深明白“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的現實寫照。
深圳這座城市年輕有活力,相比廣州,它更具有包容性,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愿意來這邊發展。但也因為人流量的集中,造就了這里高成本的生活壓力——房租,房貸這樣子的生活成本讓每一個生活在這里的人都不敢對工作有所松懈,每個人都努力地想要在這座城市里面留下奮斗的痕跡,以此證明自己的青春沒有遺憾。
對于初來乍到的我,來這里的目的只想逃避內心的懦弱,逃避一個不敢面對失敗的自己罷了。直達前幾天跟舍友通了電話,詳聊了大家目前各自的生活狀態,才發現,原來自己已被別人遠遠拋棄在后面,卻仍然還一副無所畏懼的心態。
那晚我們聊了很多,但是那句“如果可以,就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最終刺破了內心幻想的泡沫。是啊,我們還年輕,為什么自己卻活得那么謹慎,那么小心翼翼呢?總是害怕未來的未知的恐懼,卻長此以往把這樣的狀態當做自己追求安逸的借口,然后我就有了一個可以跟別人侃侃而談的牛逼理由——為什么要那么辛苦呢,其實結局早已注定。
然而,我的內心很清楚知道,那就是一個LOW到爆的說辭,我只是有了一個冠冕堂皇的機會可以安慰自己,不要緊張,失敗的不只是你一個人。好像所有失敗的洪流,突然間有了泄洪的出口,毫無保留地向四周退去,剩下一個空洞的自己,留著可以裝下一波洪流。
直到最近的幾次面試,雖然都有選擇別人的權利,可自己很清楚,那只是因為年輕,自己有可以去學習的資本。可如果把時間延后幾年,我需要考慮的問題是我有什么樣的專業技能可以幫到別人,順便為自己來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人最怕的邏輯是“可能性很小>>>我選擇放棄>>>放棄之后內心終日惶惶不安>>>還是做吧,卻是有所保留去做>>>效果不理想,陷入了焦慮>>>告訴自己這本來就是小概率事件,失敗沒事”。我把這樣子的邏輯思維稱為“死循環”,一個人在這個詛咒的圈子里面循環著,卻無力打破現狀,最后被浪費的就是自己的青春。
想想我們有多少青春可以在這樣子的圈子里面浪費?一個朋友說過,人的時間其實很寶貴,尤其是記憶力,在20到25歲期間是做好的時段,之后每年就會開始逐年遞減,想想多可怕,這個時候需要的是趁著年輕把想要做的事情做好,做對,不讓自己過得那么隨心所欲,因為自律的人才會有自由。
或許是面試的一次失敗,讓自己看清了現實,了解自己的短處。未來就努力修復它,讓自己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的規劃,而不是每天的自怨自艾,無所事事。
愿每一個背井離鄉的流浪者都可以在這座城市里找到自己的歸屬感,生命很長,可最精彩的那幾年很短,好好珍惜吧。
晚安,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