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的歌,舞者的舞,作家的筆,這些都是他們強而有力的武器,沒有它們,所有美妙的歌舞,潸然淚下的故事都將顯得蒼白無力。
為此,作為寫作者,好好運用手中的“筆”很重要。
我從這些年的寫作經驗中發現一件事——幾乎所有類型的文章或者作品都可以說是由一個個小故事組成。
回想起學生時代的記敘文,整篇文章下來就是在講述一件事,議論文也是如此,提出一個論點,再用相關例子去證明論點,往往我們舉的例子都包含一定道理,是一個個小故事構成。
哪怕是現在的很多微信文章也是如此。作者們上來講一個故事,愛情、職場、勵志等等,有虛構的也有非虛構的,但看的人就是很多。
回頭想想我們看過的文章,是不是大多數都是在講故事?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寫文章大多都要講故事?
001講故事
一篇講故事的文章和一篇純理論的文章放在你面前,你會對哪個更感興趣?
閱讀故事的好處是它會讓我們全身心去思考,去理解,也不需要我們費多大力氣就能夠了解它。而純理論的文字,往往會讓人望而生畏。
我看過的經典作品中,無一例外作者都是在講述故事,《紅樓夢》中賈黛的愛情故事,《局外人》中男主人公海灘殺人事件,《悲慘世界》中冉阿讓從囚徒變成市長的故事。
這些耳熟能詳的文學作品讓我記住的就是作者構思的故事,人物和情節。
我會為人物悲慘境遇傷心難過,也會從自身角度去思考問題,而這就是講故事所帶來的好處。
002第一人稱
寫故事以第一人稱寫“我”來寫,會讓讀者更有代入感。
現在讓我們來回憶一下,同一篇情感文,以第三人稱“他,他們”來寫,和以第一人稱“我”來寫感覺會如何?
以第三人稱來寫可能是這樣:都說畢業季是分手季,這句話淋漓盡致體現在我室友身上。她和她相愛四年的男友最終還是分手了。
第一人稱可能是這樣:都說畢業季是分手季,這句話在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我最終和我相愛四年的男友分手了,從校服到學士服,最終沒能逃過畢業季。
她和她相愛四年的男友最終還是分手了。
如果看你文章的讀者,恰好有類似經驗,你認為哪段話會更加打動她,讓她有代入感呢?
003大量搜索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好故事,都值得寫,否則人人都可以成為大作家。
為什么同一個題材,有些人寫得好有些人寫的不好?這其中有什么奧秘?又該如何去改進呢?
而這所有的因素都和你的前期準備有關。前期準備的好,搜索到的資料大量且有價值,你越是能夠寫好它。
改進的方法,就是在下筆之前進行“大量搜索”。
可以百度搜索,上知乎,翻墻,微信公眾號等等,利用好主流搜索工具。
這幾個月,我寫了三期腳本,我發現在進行大量搜索,并且能夠深入挖掘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時,寫出來的腳本更加具有可讀性。
只要你確定好了主題,通過大量搜索,收集對你有用的素材,你寫的故事才會有更大的說服力以及有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