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刷屏的時間太多,對自己很不滿,于是關掉了朋友圈,省了流量,清爽了不少。但是微博和公眾號的文章還是個坑,忍也忍不住。
因為想教孩子英語,于是參加了一個線上英語口語學習小組,帶隊的老師,每天會講解要點,并布置作業,學習時間共計約1小時。
自從有了這個任務,上班之余的零碎時間就整這些英語了,做完了作業,再看看別人的作業,或者順便現學現賣的教兒子一下。不知不覺公眾號的文章已經堆了好幾頁,這時候我發現這時只有非常有來頭的文章我才愿意點開,幾天過去也只有那么幾篇。微博刷刷絕大部分信息都不如我記住一句口語來的實在。就這么輕松地,家人再不抱怨我抱著手機了。
用一個習慣去換掉另一個習慣,這個理論我之前也讀過,這次是真正的體會到了其實用之處。以后如果要幫助他人,改變自己,可以用這個方法試一下,不要一味的禁止干什么,而是動腦筋看有什么規則和行為可以替換之前的模式。這樣實施起來行動具體清晰,積極。比如,孩子偏食只愛吃肉,那就用桌上的蔬菜代替原來的肉,沒有肉了,孩子只能吃蔬菜;自己總是晚睡,刷手機劇,可以改成睡前關燈聽英語故事。
當然總有人把代替這件事情反著來用,本來培養早起的習慣,已經堅持2天了,到第三天就是用賴床代替早起;東西每次用完要歸原位,這次順手隨便放一個地方,房間過不了幾天就變成原來的狀態。
真正讓人安心的是自身的成長,所以當空虛的時候,放棄外面的花花世界,向內看,專注自己提升的領域,瞬間平靜。把零碎時間專注在系統的提升某一項技能,某一項可以持續深入學習且學得下去的技能,慢慢了解自己,醞釀自己,不斷的積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