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鹿原》 是由當(dāng)代著名作家陳忠實創(chuàng)作的一步史詩級小說。作者把二十世紀(jì)中國社會的歷史變化以“白鹿原”這個極具代表性的村落為舞臺全部展現(xiàn)出來。小說通過對白、鹿兩族人物命運、家族爭斗的刻畫,真實凸顯出在那個悲劇的時代不同人物的抗?fàn)帯⑼讌f(xié)甚至墮落。在小說的眾多人物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黑娃。在整本書中,黑娃的形象不算正面,而且并不討好,可最讓我影響深刻。他沒有白嘉軒腰桿子“硬”,也沒有鹿兆鵬睿智沉穩(wěn),但他足夠叛逆,并且敢于斗爭,可以說是白鹿原上的反叛者。
? 黑娃代表了當(dāng)時中國社會的底層,父親鹿三是白家的長工,自己也自幼為白家干活,但是他骨子里充滿了叛逆,他渴望改變命運,他卑微而又向往偉大。所以《白鹿原》中的黑娃可以吸引很多讀者的注意,當(dāng)你將自己置身于書中的情境時,你一定更同情于黑娃的人物。
一 .從渴望到拒絕
? 白鹿村的祠堂翻修好后,白嘉軒對鹿三說:“應(yīng)該讓娃娃去念書”,這無形中給了黑娃一種對念書的渴望。但是用他父親鹿三的話“那個慌慌鬼!生就得莊稼胚子,念啥書哩!”是的,黑娃真的做不來。
鹿三拉住兒子的手說:“給先生行禮。”黑娃彎腰低頭鞠躬時,肩膀上的凳子摔了下來,正好砸了徐先生的腳背。
? 第一天去學(xué)堂就惹了禍。
黑娃取下一個文雅的名字叫鹿兆謙,但徐先生點名鹿兆謙背書時,黑娃竟毫無反應(yīng),惹得娃子們哄然大笑。
? 他不習(xí)慣別人叫他學(xué)名,也耐不住像白家兄弟一樣學(xué)習(xí)的寂寞,直到兩年后黑娃扛起獨凳走出了祠堂的大門。
? 馬斯洛提出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
? 渴望是人在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合理的需求,壓抑的后果不是沉默就是爆發(fā)。小的時候,鹿兆鵬給了黑娃一塊冰糖,“無可比擬的甜滋滋的味道是他渾身顫抖起來,竟然哇的一聲哭了”。第二次鹿兆鵬又給了他一塊水晶餅,“他覺得身上又開始顫栗,而且迅速傳導(dǎo)到全身。他咬一咬牙卻把那水晶餅扔到路邊的草叢里去了。”冰糖給黑娃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美好而又痛苦的向往和記憶,渴望吃到冰糖,但又愈加認清自己的地位。他對欲望產(chǎn)生拒絕,并且在心里滋生起對自己的命運的反抗。
二.徹底反叛:對自由、平等的渴望
? 說起叛逆,田小娥一定是引起黑娃強烈叛逆心的一條主線。她就像是白鹿原上的帶著原罪出生的夏娃,命運把她和黑娃牽扯到一起,她抓住黑娃這最后一絲希望來擺脫郭舉人的奴役。而黑娃出于人性的欲望與小娥一起沉淪,并把她帶回原上。
鹿三參加過無數(shù)次這種莊嚴(yán)隆重的儀式,萬萬想不到他的黑娃引回來一個小婊子,入不得祠堂拜不得祖宗,也見不得父老鄉(xiāng)親的面。
? 這使黑娃很痛苦,他是在挑戰(zhàn)整個白鹿原,很快他走向了革命,走向反叛。黑娃迫切地想要改變自己,甚至產(chǎn)生強大的報復(fù)心。
? 在鹿兆鵬的指導(dǎo)下,他帶領(lǐng)村里的幾個人在原上掀起一場曠世未聞的風(fēng)攪雪。他用砸祠堂、毀相鄉(xiāng)約、鍘貪污犯等一系列粗暴的行為,為自己所理解的大革命做了最好的詮釋,也為自己的婚姻自由做了努力。
? 《白鹿原》中黑娃最看不慣的就是白嘉軒的腰桿。
那人的毛病出在腰里,腰桿兒挺處太硬太直。我自小看見他的腰就難受。
? 于是,在黑娃當(dāng)土匪后,就指使自己的兄弟們打斷了白嘉軒的腰桿,就像是沖破了一直壓著他的什么東西。他在白嘉軒身上代表的封建束縛中獲得了自由。
三.悲劇時代的犧牲者
? 黑娃的一生似乎都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試圖打破封建傳統(tǒng)的束縛,但又在封建傳統(tǒng)的控制下做著毫無效果的掙扎。他一生與白鹿原做抗?fàn)帲瑓s又屈服于封建傳統(tǒng)道德,最后成為新政權(quán)的死囚被處死,走完了悲劇性的一生。這就是小人物的可悲之處吧,“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勇無謀”都可以來形容黑娃。然而,他的可取之處也在于敢于斗爭,敢于反叛,這也正是一個民族進步所需要的。最后,黑娃師從朱先生,學(xué)習(xí)儒學(xué),也算是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回歸本心。
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巴爾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