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媽媽聊天,我說“你怎么坐著背部都挺不直”。她說“老了就很容易駝背?。 蔽覠o語地說“那你活到100歲的時候怎么辦?”我媽反駁說“你外婆忍著死撐也只有80多歲,你以為活到100歲很容易嗎?”
是的,活到100歲不容易。于是我突然想問:人會在生命的哪個階段害怕死亡?
不管是小孩子還是成人,無論我們年齡多少,我們總是被教育忌諱談到死亡。也從來沒有一門功課,沒有一個老師會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死亡。我們需要學習的內容永遠是“你要說吉祥的話語”。這算是逃避嗎?當我開展更深的思考的時候,發現自己貌似有過很多次對死亡的探討。而其中三次讓我記憶深刻。
一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外公是第一個離我遠去的親人,記憶停留在滿屋子的哭聲;爺爺離世的時候我并未能見上最后一面,當我站在火化爐的前面,旁邊的阿姨提醒我,“你快點大聲地喊爺爺跟他告別??!”那一刻,我真的發不出那一聲爺爺,我的記憶還留在每次早上經過我家窗邊的時候,看到我就問要不要一起去喝早茶的情景。也許是當時的無為,第一次“看破紅塵”,覺得生活沒有意義的時候,是在大一。每天上課、下課、吃飯、自習、睡覺,仿佛生命就是這樣毫無波瀾。頹喪了好長一段時間,直到遇見《陰影,屬于你生命的禮物》。那個下午,在某課堂上老師念書般的教書方式下,我竟突然開竅,第一次對生命有了敬畏,害怕還沒看過這世界的繁華美麗就離去。此后更珍惜生活中每一個美麗的時刻,更珍惜身邊的朋友,更珍惜自己獨處的時光。
二
我相信人的情緒是會循環的,有意氣風發的時候,也有很喪的時候。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無論多愛他們,總有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跟我媽為了同一件事吵翻了天。即使覺得自己不應該,但也還是不能謙讓。后來內疚多了,也就覺得有點抑郁。曾幻想過自殺,可惜天生缺乏勇氣,那段時間,每一天都過得很糟糕。直到心理承受不起的那一晚,做了個夢,夢見一位得到大師,我向他求助,他跟我說了八個字,說完我就驚醒了。也在那一刻覺得人生不過如此,無論生命如何結束,不能自己輕易放棄。夢醒后,我一直很努力地回想究竟是哪八個字,無奈只記得兩字:生、死。后來的后來,每當我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時候,我總是希望大師能夠再次降臨我的夢境,讓我得到啟發,真的是緣分。
三
姨丈的離世很突然,從我到醫院探望他開始,只用了一周。而春節的時候我貌似還跟他一起打過麻將;外婆逝世的消息我也只是被通知,前一年,跟她拍照的時候,她還跟我說,“不要跟我一起拍照了,我感覺快要撐不住了”。而我很慶幸自己并沒有迷信而是堅持才有了第一張也是最后一張如此珍貴的照片。在姨丈和外婆雙繼離去的幾個月后,一種莫名的傷感涌上心頭,突然淚流不止。生活的挫折遠不及對脆弱的生命的挽留來得困難。甚至是無權挽留。如果生命如此脆弱,如此不可測,為什么不去追逐你想要的?那天,第一次列出了到那一刻為止的生命清單。才有了后面的泰國之旅、西藏之行和獨自一人的北京之行,也才有了即興演說、攀巖、畫油畫、離家一人生活等嘗試,有些失敗了,有些還在嘗試,但,一直在追尋生命的意義。
害怕死亡,很正常。避而不談,不代表不存在。偶爾我會想,我害怕死亡,是因為死亡讓我不能再看到所愛的人和美好的事物,還是我害怕死亡并不是盡頭?答案,一直在尋找。
我一直感激自己對死亡的害怕和敬畏之情。如果從來沒有過害怕,也許我并不會開始去做那些在我生命中有著更靠近自己的事;也許當好友感慨現在已經是95后的天下,90后已經過時的時候,我不會告訴她,我沒有過時,年齡雖然增長,但我卻更喜歡、更欣賞現在的自己;也許在我不敢的時候,沒有勇氣去慢慢實現幻想過好多次的場景。
我不確定下一次會在什么時候害怕死亡,但我相信一定是在我內心最需要自己害怕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