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有網友爆出陳冠希獨自一人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在館內曾被游客誤認成趙本山的消息。爆料照片中陳冠希身穿一件黑色的短袖T恤,頭戴黑色棒球帽,不時對著兵馬俑一臉崇拜地拍照片。
沒想到平日里時尚耍酷的陳冠希還有如此接地氣的一面,這也正說明了秦始皇兵馬俑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它渾厚、洗練,富于感人的藝術魅力吸引著每一個參觀過的游客。
那么位于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00米處的兵馬俑坑究竟由幾個坑組成,是否是未完成的工程呢,下面史話君將根據現有資料和兵馬俑發掘進展娓娓道來。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共有三個俑坑,分別呈品字形排列。其中一號坑是面積14260平方米,內部由戰車、步兵所組成的大型軍陣;二號坑在一號坑的東北方向,是面積6000平方米,平面呈曲尺形,由戰車、騎兵、步兵混編而成的軍陣;三號坑和二號坑離的很近,相距120米,面積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內有戰車一乘,陶馬、武士傭若干。
除了這三個眾所周知的俑坑外,還有四號坑,但四號坑只有坑沒有俑,里面也僅有回填的泥土,位于二三號坑之間,平面呈長方形,面積大約4000平方米。關于兵馬俑這樣布局的原因和意義,近年來有很多討論,目前主要有以下兩種結論。
一種認為整個兵馬俑坑是一個完整的軍陣布局,一號坑相當于右軍,二號坑為左軍,被廢棄的四號坑相當于中軍,只是由于當時農民起義軍打到了驪山腳下,使得這個坑的工程被迫停止,成了現在看到的廢坑,而三號坑是統帥兵馬俑三軍的大軍指揮部。古人說:“有三軍方可一戰”,秦兵馬俑的這四個坑正好符合了這種軍陣編列體系。
另一種認為兵馬俑坑是按八陣的第一陣——方陣設計建造的,原先應該有五個坑。方陣這種進攻型的軍陣按照前、后、左、右、中五個方位配置兵力,中央的一對叫做中軍,負責保護主帥,傳達命令,是機動的協調力量;作戰的是外圍的其余四隊,這四對可以互為屏障,作戰時根據需要隨時變換主攻的方向。兵馬俑一、二、三號坑建成后就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被廢棄的四號坑還沒來得及放置兵俑、車馬,而五號坑根本就沒來得及動工,所以現在看不到任何痕跡。
就這兩種觀點而言,第一種更有說服力,畢竟再好的推測也是需要事實來佐證的,歷史文物研究更是如此。史書上關于兵馬俑的修建沒有留下直接的記載,只能通過歷代文人的辭章文賦來了解,據西漢劉向的《漢書.楚元王傳》中的名篇《諫成帝營陵寢疏》所說:“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秦兵馬俑很有可能是一項未完成的工程,而俑坑布局的用意還有待進一步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