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的同事小利,因為一些問題,被公司裁員,雙方就賠償問題未能達成一致。小利一氣之下,刪了工作中所需要用到的賬號信息,后來鬧到派出所,小利不僅沒有拿到賠償,還差點需要賠償公司。
在面對分歧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會被情緒蒙蔽了理智,做出不利于自己訴求的行為。
在面對分歧的時候,我們要如何應對呢?
有一本書就提到了這種情境下的應對之策。這是一本應用文體寫作完全指南,書中給出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情境下的寫作指南,雖說是寫作指南,但是其中的方法用在溝通和人際關系打交道中同樣適用。
這本書叫做《實用寫作完全指南》。它的作者桑德拉·E.蘭姆,是一名編輯、技術作者、專欄作家,先后為新聞記者、作家協會和商務溝通協會等提供寫作指導。
在《實用寫作完全指南》中,作者寫了10個主題的實用寫作方法,涵蓋生活社交、求職、職場交流溝通、公共關系等方方面面,很適合放在手邊時常翻翻。
今天我想主要介紹下書中所涉及的分歧解決的實用寫作方法,同時也是溝通方法。
01 先解決情緒問題
我們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分歧會很多,職場中可能遇到勞動報酬、上班地點等分歧,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租房合同等分歧,家庭生活、與朋友的相處,都有可能會出現分歧。
一般,當我們遇到跟對方有分歧的時候,很難不帶有情緒。情緒可能是憤怒,可能是委屈,總之,如果我們帶著情緒去處理問題,很可能最終得到的并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因此,我們需要先讓情緒平靜下來,理智地去處理問題。
如何平復情緒呢?
作者給了我們一個方法——寫下來。寫出來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宣泄情緒。
寫作宣泄的方法和步驟也很簡單:
1. 坐下來,拿出紙和筆,讓自己的情緒從筆尖流到紙上,不管情緒是委屈也好,憤怒也罷,統統寫出來。
2. 找一個沒人的地方,把信大聲念出來。
3. 讀完信之后,把信撕了。如果還是覺得心情沒有得到平復,就去散散步,做點高興的事情。
4. 等心情平復下來之后,可以客觀地看待問題了,再去著手處理。
情緒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激化矛盾。
曾經看到一個網站公布的政策意見反饋公示,有一條意見寫得格外地長,仔細看下來,通篇在宣泄情緒,一直在抱怨新的政策對企業不友好,流程復雜,甚至最后還攻擊工作人員,說他們不作為。
工作人員的回復很理智,根據他提出的問題一一給予解答,最后,有理有據且客氣地駁回了他的意見。
02 認清目的
平復情緒之后,我們還需要認清自己的目的。
如果是有分歧的時候,那么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達成協議,在分歧演變成大糾紛之前解決問題。
如果分歧之下,想要投訴,那么,投訴的目的是得到賠償,還是要退貨?不管是什么,目的都是要積極地解決問題。
認清目的之后,才能夠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保持克制,不去進行人身攻擊。
在正式溝通之前,還要按照目的,站到對方的角度,看看自己的訴求是否得到了清晰的傳達,想想對方能否明白自己的意圖。
03 分歧處理
處理分歧,少不了擺事實講道理,拿證據。
這就需要做一些調查,比如說協議的條款是怎么規定的,有沒有什么規定可以支持自己的觀點和要求,同時,也要想一想對方的觀點,了解和體察對方的觀點。
接下來就是溝通的內容部分。
首先,開頭要正面、要積極,表達出“我們肯定都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意思。
然后,指出和對方意見相同的地方,“我們都同意……”。接著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以及自己希望得到的結果,有佐證要完整地給出,再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最后,需要給對方尊重。比如詢問對方,有沒有什么意見,愿不愿意就此解決問題。同時,給出日期,在什么時間再次聯系確認,在結尾還要表達友好,希望這個事情之后大家還能保持友好關系。
準備好之后,可以反復朗讀,看看語氣是否有不妥的地方。
我們需要始終記得自己的目的,我們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吵架或者報復。
所以,在溝通的過程中,不要用激烈的詞語,比如錯誤、荒唐、侮辱、離譜、沒門兒等等。也不要攻擊對方,說出類似“你規定得不合理”“你的行為不專業”等等,也不要做過多的自我表達,不要說“我認為這不公平”等等類似的說法,要客觀地描述事實,比如說“合同第2頁是這么寫的……”
在處理分歧的時候,不管是寫信、寫郵件,或者是發微信等,都要注意措辭,因為如果協商不成,需要走法律程序,溝通過程中很多東西就會作為證據呈堂。
以上就是《實用寫作完全指南》這本書中給我們的一些面對分歧時處理的建議,書中還有相關的詞語、句子、段落的具體例子,還有進行協商的信的例子,由于篇幅原因,這里便沒有完全列舉。
除了處理分歧,書中還給了諸如求職、寫報告、進行投訴等等很多方面的寫作方法和思路,很值得翻一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