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療效因子的整合
總體來說,不同療效因子如何發揮作用,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不同的團體,團體的不同階段,或者在同一個團體中的不同個體,根據他們的個人特質以及參加團體治療的目的,他們對不同的療效因子會有不同的體會。對于那些長期的團體,人際互動,探索和團體凝聚力,是三個團體有效治療的必要條件。
治療師有不同的技術流派,所以在治療中會有不同的側重,對于理論有自己的偏好, 不過心理治療是以來訪者為中心的,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病人的正向改變,對于療效因子來說,也是如此。也許治療師和來訪者對療效因子的有效性有不同的排序,治療師也要敞開心扉了解病人看重的那些因素。
在亞龍醫生的另一本書《日益親近》中,就可以看到,治療師和病人對于同一次治療,有不同的評價,有不同的重點,也許治療師最得意的是自己的充滿智慧的解釋,而病人最在意的卻是治療師充滿溫暖的問候。
不同治療團體對療效因子的不同側重,舉個例子,住院病人相對門診病人來說,更重視希望重塑和存在意識因子,因為許多住院病人是在瀕臨絕望的邊緣才住進意愿的,他們信心已經崩潰,這個時候,對于他們來說,看到其他有類似遭遇的人成功走出絕境給他們帶來的希望可以支撐他們繼續參加治療,繼續努力讓自己走出絕境。
在第三章講了團體凝聚力這個因子,在團體發展的不同階段,凝聚力所發揮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在初期以支持、接納和幫助成為的方式呈現,后來就依靠團員的個體自尊與團體尊重之間的互相聯系來表現。到了團隊的成熟階段,并且建立起了很強的團體凝聚力之后,就能利用自我暴露、對質和沖突來發揮作用。
團體的另一個作用是幫助來訪者改變行為,采取適應性的方式處理事情,形成“適應性循環”,意思是當個體改變自己的行為,就會引起人際環境的改變,這又引起個人的進一步的改變歷程。所以一個人的環境是自己創造的,如果想要改變環境,首先要改變的是自己,為自己的生活徹底地負起責任來。
心理治療師的作用并不是要徹底地改變病人的人格,而是要為病人去除阻礙他們自我資源發展的神經質因素,從而釋放出病人內心的自我發展和成長的潛力。這和教練是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