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位于江西省南端,俗稱贛南地區。回想起家鄉的小吃,那可真是垂涎三尺啊!若是說屬于家鄉的味道,那鳳眼珍珠當之無愧。那么就讓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家鄉的這道特色小吃吧!
鳳眼珍珠是一道典型的客家美食,是龍南的特產,當地人稱為“精珠子”。是用甘薯粉制作而成的,如綠豆般的顆粒狀,剛制作好的時候它呈現的是潔白無瑕,煮熟后它呈現的是晶瑩剔透的半透明狀的。令人食欲大增啊。據說在清朝道光年間,當時正逢上咸豐皇帝派欽差到江南省親,于是皇帝便交代欽差順便到龍南去拜訪曾經做過他的書法老師的徐思莊,山路難行,到了徐家,欽差早已累的不行,于是,徐思莊立刻讓廚房做了珍珠湯,香味撲鼻的珍珠湯,讓疲憊的欽差很滿足,于是后來回宮的時候帶了一大包回去給皇上品嘗,此后,鳳眼珍珠也成了歷代貢品。
說起鳳眼珍珠的制作方法,那卻并非易事啊,每個步驟似乎都那么講究。回想起那次那次看外婆制作鳳眼珍珠,才粗略感受到鳳眼珍珠這道美味的來之不易。首先,要選材,甘薯粉,必須是當年的新粉,否則做出的珍珠不能長時間存放。我看著外婆從壇子里倒出一些甘薯粉,緊接著把甘薯粉碾成末,然后用開水把甘薯粉沖成團狀,然后外婆用她的大手將粉團放進一口鍋里攤開,順時針方向來回把薯團按壓,不停的旋轉,慢慢的,一顆顆綠豆般大小的顆粒現身了,凝成的是珍珠米,這時,外婆又拿出米篩,把所有珍珠米用米篩過濾,這樣珍珠米才會變得大小均勻。步驟不是很繁瑣,可是外婆早已汗流浹背,我相信這凝煉的就是龍南人民的勞動與智慧。
那說起鳳眼珍珠的烹飪方法呢!那也是有講究的。先要燒開一鍋水,把珍珠米分批徐徐灑入鍋里,千萬不可一次性倒入,不然就會變成散開的粉末粘在鍋底。然后還要用鏟子來回攪動,不要讓珍珠米粘在鍋壁上了,待珍珠米呈現出外黑內白,只有中間一小個白點的時候,撈起,放到一個盛著涼水的盆里,冷卻。然后就拿出準備好的高湯,一般家庭會用豬肉湯,就是用來做扣肉的那種肉胚子煮過的湯,特別香。高湯燒開,把冷卻的珍珠米放入,準備好肉末,荸薺碎,香菇片,蔥段,起鍋的時候把這些放入鍋里,這時,色香味俱全的鳳眼珍珠出鍋了!
今年,央視七套《農廣天地》欄目組來到我的家鄉——龍南,錄制了鳳眼珍珠的制作全過程。因為鳳眼珍珠具有滋補,清熱,醒腦的營養價值。也因為圍屋人具有熱情好客,勤勞淳樸的品質。這,便是屬于我家鄉的味道,每個在外的游子會牽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