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標:俄羅斯圣彼得堡)
明天就是周末,一周又一周,時間過得飛快。前面幾期寫了一些個人對于“時間”的感悟,那么,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如何在成長的路上擺正姿勢,不斷精進的個人感悟。
近期回想了一下之前所讀過的書籍中,哪些對我的認知提升、學習方法、自我管理有重大影響的書籍,減到最少數量就是三本:1、《刻意練習》;2、《精力管理》;3、《清醒思考的藝術》。其實,準確地來說,不僅僅只有這三本,還有很多牛人寫的經濟學類的書籍,對我的思維模式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如何定義影響?在我看來有三點:一是能夠改變自我認知模式;二是能夠產生積極反饋,進而采取實際行動;三是能夠通過持續行動,產生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成長。這三本書,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是滿足條件。如果各位朋友想詳細了解這三本書具體講了什么,可以翻閱我在公眾號里之前發布的文章。
如果各位朋友有讀過我的其它文章,那么應該了解我喜歡把自己當做一個“實驗品”來進行周期性的測試。比如,在自己身上測試通過一個學習周期,去學習一種知識,或者改變一個習慣,或者做一件在別人看來很反常的事情。很多朋友都不理解,覺得我干嘛這么折騰,老跟自己過不去,好像非“地球人”。其實,我理解朋友們有時候也是善意的建議,我只能表示感謝。但是,只要自己認為是對長期成長有利,能夠學習技能,能夠保持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就算再有挑戰,也得奮力搏一搏。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自己,而非他人眼中的“自己”。
每個人都渴望賺錢,甚至不用工作、不用學習就能坐等賺錢,估計地球上有這樣的人也沒有幾個吧!就算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比爾蓋茨,當年他創業的時候也是拼命學習、拼命工作。即使到現在,像這些“大神級”的人物們都在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不斷精進。又何況我們蕓蕓眾生呢?哪能想著天上掉大餡餅呢?
談到關于個人“精進指南”,其實,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適合所有人的萬能方法。因為,每個人都不同,每個人的追求都不盡相同,所以無法統一。但是,我們可以從牛人們的身上找到一些特質,學到一些方法,拿來借鑒,這些是可以有的!在這里,我分享一些從牛人們哪里學來的方法,以及用自己的經歷作為參考,看看我犯了哪些錯誤,又學到了哪些教訓。
一、時間記錄真的有用嗎?
長期以來記錄自己的工作時間(學習=工作),這樣做主要是為了記錄時間消耗,在一天時間當中,到底有多少是用在了工作上,不同工作內容的時間投入比例各占多少。然后,通過月末的數據匯總,就能夠一目了然,每項任務的時間占比多少,每一周的時間消耗如何等等。通過這些數據分析,確實能夠發現問題,進而查找具體原因并改之,同時,也能夠不斷激勵自己,持續行動。那么,你會不會認為這就是有效的呢?!非也,在我看來,這并不是完全有效,仍然有巨大的改進空間。在這里我拋出幾個問題:
1、時間記錄的意義是什么?
2、時間記錄要起到什么作用?
3、哪些時間記錄才算有效?
如果,不把這幾個問題想清楚,直接就記錄時間,如同記錄流水賬,這對于自身成長益處并不大,反而,會讓我們不夠謙卑,盲目自大。相信很多人跟我有一樣的經歷,以前僅僅是記錄時間,甚至還會為了讓數據好看,有意無意的增加時間,造成“時間泡沫”效果。除了能夠向朋友顯示自己很“認真、努力”外,其實,對于自身沒有任何意義。
剛才拋出的三個問題,希望我們都應該認真思考,想清楚。這些答案可能會變,這無關緊要,關鍵我們要想清楚,才能夠采取有效行動。在這里,有三點建議:
第一,不要為了記錄時間而記錄,終極目標是為了長期成長;
第二,時間記錄不是流水賬形式,而是,記錄那些真正投入到學習上的時間,精確一點表達就是:刻意練習的時間;
第三,各項數據記錄后,一定要及時分析,發現問題,找到對癥下藥的良方。
只有我們認真思考這些問題,才能夠在成長之路上不斷精進。不要問這個過程是不是很難,是不是真的那么有效,是不是能夠讓你受益。這就像是一個人還沒有登上山頂,他就在不停地問登山難不難,登山累不累,登上山頂后能不能看到風景。對,有人會給你這些答案。但是,別忘了,你是你,他是他,每個人的感受和體驗是不同的。這就是我剛才開篇強調的:做你自己,而非他人眼中的自己。
二、拼命學習真的有效嗎?
首先,我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拼命學習確實有效!不過,只是短暫的有效!怎么說呢?以前,有過一段時間拼命工作,經常熬夜,經常透支身體。最后,一個人無精打采,體質變差,工作量上去了,質量卻下來了。記得有一次生病,臥床好幾天才恢復,其實,就是身體在發出各種強烈的信號,你需要休息,需要儲備精力,需要暫緩前進的腳步。我非常欣賞那些拼命工作的人的態度,他/她們都是非常認真,非常努力,非常向上的人。但是,真正能夠持續行動,持續高效率工作的人,都是那些定期鍛煉,注意作息時間,注意飲食,少抱怨,保持好心情的一類人。我讀了一些牛人的傳記,發現他/她們雖然拼命工作,但是,有一個非常好的生活習慣,簡單一點理解就是:勞逸結合。比如,日本的村上春樹,幾乎每年一本暢銷書的高產,他有一個一輩子的習慣:跑步。不能肯定一定是跑步這個因素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認,跑步一直讓村上春樹保持健康的體魄,甚至有助于他長期寫作。
因此,我們欣賞那些拼命工作的人,但是,我們更應該欣賞那些即拼命工作,又能夠保持健康體魄和好心情的一類人。因為,他/她們才能夠持續地創造更高的價值!所以,我們要懂得精力管理,建議大家認真讀一讀《精力管理》這本書,有很多建設性的意見。
我算是比較嚴于律己的人,現在堅持兩個習慣:一是每天寫反思日記和每周兩篇的寫作;二是每天六點起床開始工作和定期健身。至少現在,我很享受習慣帶給我的收獲。
三、認知提升真的至關重要嗎?
毫無疑問的回答你,認知提升是最重要的!很多人不理解什么是認知?這里附上維基百科的一段介紹:認知(英語:cognition)在心理學中是指通過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象等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即個體思維進行信息處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心理功能。這里提到了“概念”一詞,這個很重要!即我們的大腦里存在哪些概念,我們就會依據這些概念采取相應的行為。比如,你的大腦里存在“飛機”這個概念,那么,你看到飛機是不會害怕。要是兩千年前的古人突然看見飛機,估計容易嚇得魂飛魄散,這是什么玩意兒,這么嚇人!因為,古人大腦里從來沒有“飛機”這個概念。可以這樣理解,我們大腦里有哪些正確的、有益的概念,那么我們就會采取相對應的行為。我們身邊很多人是:明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還以為自己知道。因此,不斷拓展認知邊界,是我們一輩子都需要做的事情!
像《清醒思考的藝術》這本書,就詳細的羅列了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認知偏差。希望大家好好讀一讀,等到我們遇到類似的場景,就可以立馬知道其中的奧秘,降低我們再次掉進“認知偏差”陷阱的頻率。很多朋友們認為學數學、學經濟學沒用,那是,因為我們都沒有去了解 、沒有去學習,沒有去應用所學知識,且沒有從中收獲益處。真要是哪天通過學習一些概率論、經濟學常識獲得認知提升,一定會在生活和工作中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甚至對于財富創造大有益處。如果我們是:永遠追求不斷成長,不斷精進的一類人,那么,我們就應該敢于嘗試、敢于學習很多人不敢學、怕學的一些知識。因為,這正是我們與其他人拉開差距,不斷進步、不斷收獲的唯一方式。認知提升,是我們一輩子都要時刻重視的一件事!
最后,我希望我們這樣一個部落:就是不斷精進的一類人,能夠相互鼓勵、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我們的原則是永遠要做自己,終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