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訓練營分為六次課,學習目標是:通過掌握拆書法,升級全方位學習能力、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一、破題,所謂“拆書”
case:=把書拆散了?=快速獲得書中的精華?從一個故事來看:當你看到墻面被畫了個大紅色的”拆“,你會怎么想?——這幢房子要被拆掉了。老家有個小村莊很窮,男的很難娶到媳婦兒,小伙子在自家墻面刷了個”拆“,就有妹子愿意嫁入,后來全村小伙子都用這招娶到媳婦...這些人看到”拆“,又想到了什么呢?——拆遷款!補償!新房子! ? ? ? ? ? ? ? ? ? ? ? ? ? ? ?// 所以說,同一個事情,認為跟自己有關系or可能給我帶來潛在價值,就會改變你的想法,從而影響行為;拆書同理,重要的不是快速找出書中重點,因為這跟我沒有太大關系;重要的是書中知識能為我帶來價值,為我解決問題。把書拆為己用,把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能力,這是拆書的含義。//
二、拆書幫便簽學習法
記筆記的方法有很多種:摘差原文,思維導圖法,康奈爾筆記法...但重要的不是用哪種方法記筆記,重要的是方法背后的學習思路,筆記只是學習思路的外顯化,是對知識的強化過程。拆書幫便簽法,是一種簡單的方法,讓我們的學習思路,從以知識為導向的學習,到以自我導向的學習。
靈感來源2009年阿里巴巴的舉辦的現場學習,便簽從”好棒啊!“到”行動計劃/哪個知識點讓你覺得有收獲“。經i過研究,把對學習最有價值的四兩撥千斤的方法,總結為3個方向,形成了拆書便簽法。
用便簽法閱讀致用類圖書的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確認所讀的書是致用類的圖書,你讀這本書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拿到證書,增廣見聞,消磨時間。而是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能力,解決某方面問題,能在實際工作中用上(即,致用類學習)。
第二步,要求自己用較快的速度閱讀,遇到書中的理論、建議、觀點,或者較難理解的地方,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對我有多重要?如果有用,則放慢閱讀速度,細讀相關內容。
第三步:I,拿一張I 便簽,用自己的語言簡要重述相關信息,也可以是總結自己得到的新的啟發、有價值的提醒,寫好后貼在相應書頁;
第四步:A1,對同一個信息,問問自己,有沒有經歷過相關的事情,或者聽說過或者見到過類似的事情,拿一張A1 便簽,寫下來,貼在I便簽旁邊;
第五步:A2,規劃自己今后可以如何應用。盡量先考慮應用的目標,再寫下達到目標的行動。寫在一張A2 便簽上,貼在相應位置;
第六步:規劃應用,在貼了便簽的書頁旁,貼一張小小的指示標簽。提醒自己這一頁有自己的學習資料;
第七步:一本書告一段落后,把書上貼的所有A2拿下來貼到看得見的地方提醒自己。這是拆書法的基本用法。
三、你有沒有在“偽學習”?
聽聽激動,想想感動,回去不動。早期一些企業大學都想實現培訓四化:碎片化,移動化,社區化,游戲化。因此有了E-learning,微課,學習app。你覺著這些在教的方面的努力,對職場人學習效果有用嗎?趙周老師的觀點是,學習效果的瓶頸不是在“教”,而在“學”的方面。因為,你在教的方面不斷的再怎么升級,到學習者那邊乘以0,就沒有然后了,那教再多也是0。比如wechat,微課平臺等等早都實現了學習的“碎片化”,但平心而論你覺得學的效果怎么樣?so,工具不斷更新換代,但學的效果還是不怎樣。
提升職場人學的方法,學的能力,學的技巧,學的實踐,加上成人學習的理論,形成了拆書法。
幾類偽學習的表現:(1)沉迷干貨;(2)追捧大神(真假未定);(3)推崇新知;(4)沉迷于各種不解決實際問題的努力。
趙周老師觀察發現,職場中收藏各種干貨,轉發雞湯,每天堅持打卡,是同一類人,因為他們對職場有壓力,對學習有著焦慮,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樣的學習,只有通過這些自我安慰。當然,不一定這么做就不好,也有人從中變成大俠,不過這是鳳毛麟角,大部分的人沒什么變化。但這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的是,她聽了很多微課,看了很多書,收藏了很多干活,以為自己是這樣的: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了自己的體系(如下圖)
但實際上是這樣的(如下圖)一盤散沙。
四、從以知識為中心到以自我為導向的學習
我們必須區分兩類學習,一類叫“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一類叫“以自己為中心的學習”。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也叫學院式學習,pedegogy,通常是以通過考試或科學研究為目的,主要強調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歸納、解題。以自己為中心的學習也叫成人學習,Androgogy,主要強調解決自己的問題、提升自己的能力。拆書法的適用范圍,在成人學習。
你能認識到,它對一個人整個學習意識的理解,就能幫助自己在學習的效果方面提升很多:
1)自我導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并非以老師、知識為導向,甚至可以自己決定學習的時間、場合、內容、深度,即越多的考慮到學習者本身,就越是成人學習;
2)關聯學習者經驗:越多的關聯學習者經驗,才是成人學習。比如,/空杯心態,清空后備箱的比喻/ 這對“學院式學習”是有益的,但對成人學習是有害的。因為后者不僅不需要你把自己倒空,還要把已有經驗蹦出來,與新知碰撞,鏈接,激活,組合等等。把自己的經驗進行反思,帶來新的思考。
3)強調實踐:/是否是學以致用?/即,學完了之后再去用,這是典型的“學院式”學習的思路。而成人學習強調的是“在學中用,用中學”。如,提高打字速度的最好方法是QQ同時開8+窗口聊天。
4)聚焦于解決實際問題:強調“實際問題”。
5)內在驅動:不是為了考證或其他,而是為了自己的心智成長。
/請結合自己,反思一下,你平時對學習的認知,更多是哪一種?P,學院式學習,希望把書讀完,希望拿到干貨,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A,成人學習,符合剛才說的五條原理:自我導向,聯系自己經驗,強調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內在驅動。/
由此,推導出拆書幫慢成長理念(如上圖):
1)反求諸己:做到這點很難,有多少人在遇到困難時,都埋怨對方,而不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不是不好,問題是它對自己不利,不利于自我成長。
2)從前把書當老師,現在把書當醫生:當老師-家里有書沒讀完,心里不安。當醫生-跟醫生慢談,如果有沒聽懂大段跳過一點不可惜,重要的是關注他說的這段,我能用自己的語言重述這段嗎?我有相關經驗可以想到嗎?我能規劃自己具體的應用嗎?當然,如果你的病比較多,需要多位醫生會診,這叫主題閱讀。
2種學習并無高下,學習能力強的人應該掌握2種學習方法,無縫切換。拆書法是鍛煉成人學習有效工具。
關于學習能力分為3個維度,分別在234課講解,理解了前者再建立知識體系就水到渠成了,體現在第56課。
五、沒有知識體系又會怎樣?
若沒有知識體系,他們對待信息或知識的態度大體分三類:
第一種,聽風是風聽雨是雨(朋友圈今天發個“人生就是一杯清茶”,明天發“你從未真正拼過”。閱讀,今天信這本,明天信那本,從不問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第二種,針插不進水潑不進(關注新聞,八卦,娛樂,但從不關注知識和書本,若你跟她說“書上說了...”,她會問你“書上說的就一定對嘛?”)。
第三種,順我者點贊,逆我者不看(“得意時信儒,失意時信佛,絕望時信教”。為自己已經知道的知識做合理化辯護)。
這3類人看似差別大,其實本質是一致的。沒有知識體系,你的知識信息就像一盤散沙,砂礫聚得多也不會成塔,只會沒有結構,沒有容積,沒有彈性,風雨飄搖,隨時坍塌的沙丘。構建知識體系,不是說知識體系是好的,而是它能讓人有穩定的根基,有知識框架,讓你形成成長性的思維。不至于像浮萍,隨播飄搖,永遠在追隨新信息。/當然,構建知識體系很重要,但把一本書中的知識體系搬到自己腦子里,這不叫成人學習。成人學習的原理提到,關注的是反求諸己,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為己所用。
總結
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量巨多,能不能有真正的學習,關注兩個方面:
1)你是否有適合的(成人)學習能力?這里特指成人學習能力,可以拆為己用,可以處理信息,可以解決問題,歸根到底可以達到知行合一;
2)你是否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可以反求諸己,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不斷升級,最終成為專家。
3)
(本文版權和解釋歸趙周老師&拆書幫所有,開兒整理自同名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