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標識的功能,是降低品牌識別、記憶和傳播成本。
企業標識設計,還是個成本問題。標識的功能,是降低品牌識別、記憶和傳播成本。而中國絕大多數的標識設計,都極大地提高了這一成本。
為什么說提高了成本呢?我們來看看萬科兩次改標識的案例:
2007年,萬科發布了新標識,報道是這樣的:
四個鮮艷活潑的“V”朝向不同角度,旋轉圍合成中國傳統民宅中常見的窗花紋樣。2007年10月29日,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的換標儀式上,萬科新標志正式亮相。
新標志寓意萬科作為住宅行業堅定的實踐者,以“感恩”的心關懷生而不同的人,并致力于實現“讓建筑贊美生命”的理想。萬科董事長王石表示,新標志蘊含著四點核心要素,即以人為本的客戶理念、專注于住宅開發的發展方向、建造方式的變革、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
當時看到這個報道,我認為萬科把方向走錯了。錯在哪里呢,錯在成本提高了。
把一個可以閱讀的標識,改成了不可閱讀的標識,原來的老標識,是英文加中文,是“標識”,到哪兒都能讀。新的標識呢,增加了一個抽象的難以描述的圖形,也就增加了記憶難度。
標識的功能,是降低品牌記憶成本,前面在品牌資產觀一節我們講過,品牌最大的資產,是品牌名字,標識可能排第二,也可能排第三。標識的功能,是幫助你記住品牌,再加強一下。所以,在字體上做變化,用獨特的“標字”來識別記憶是比較簡單的路徑。如果設計一個抽象的圖形,等于你給受眾增加了一個“記憶任務”,既要記住你的名字,又要記住那圖形,還要記住那圖形和那名字是一家,這太難為大眾了。
大企業本身就是大媒體,因為他一舉一動都萬眾矚目,這種媒體屬性,極大地降低了他的營銷傳播成本,他改標識也萬眾矚目,大家關注,所以也能被商界的人記住,被談論,自己也就不覺得有什么不好。但是,要在大眾的長尾中,被消費者都記得,那就是漫漫長路了。所以,用下去之后,就會發現不好用。
于是有了再一次改標識,八年后的報道
2015年5月1日,在米蘭世博會開幕之際,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郁亮共同開啟了新的萬科集團企業標識。新標由“V、A、N、K、E”五個英文字母組成,從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啟用。萬科方面稱,采用無圖形、中英文字為主的設計,主要是與國際主流設計接軌,體現公司國際化、充分利用全球資源的發展方向。新標的線條字體清新柔和,表明萬科將以更細致、更謙卑的姿態貼近客戶。
第二次改標識隔了八年,也就是說,這八年,標識沒有為萬科的品牌資產做積累,做貢獻。這個損失,對于萬科來講是看不到,也算不出來的。但是,如果你的企業沒有那么大,沒有那么知名,這個損失可就不小。大公司能覆蓋很多錯誤,小公司就要在上面吃大虧。
第二次改標識,對老標識的回歸,回歸可閱讀。但是,我個人的意見,還是覺得成本有點高,高在哪里呢,高在字體太細,而且中文比英文小,還是灰色,上到廣告牌上,樓頂上,識別度就低,隔遠了看不見。
我注意到這個問題,就留意看萬科的樓頂,那天正好在北京看到,我拍了這兩張照片,對比萬科和PICC的字體,不巧的是陽光,拍萬科正好背光,不是在同等條件下比較,但是效果區別還是看得出來。
三現主義——現場、現物、現實,做任何事都是這樣的原則,設計不能在電腦上看,要在各種場景中模擬。【高級灰不高級】我遇到很多人,都有色彩偏見,比如覺得紅色不高級,一定要加點黑他才踏實。黑色呢,他也不愿意用,要搞淺一點,變成灰色,還美其名曰“高級灰”。萬科的字體,就是細細的高級灰,和背后的支撐架子以及灰色的天空混在一起,看不見了。
目前中國公司的標識中,我認為最大限度是降低了品牌傳播成本的是天貓,在公司討論標識設計時,我經常跟大家說,你們學習天貓。
從天貓的案例里,我們也看到,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品牌命名和標識設計是一件事。名字取天貓,再畫一只貓,這一次成型,搞定了。天貓出來后,京東也做了一只狗,但是,他的名字是京東,不是“天狗”啊,所以這小狗的價值就不大了,不符合標識設計的“原理”。
今天先寫到這兒,明天咱們繼續多討論案例,把標識的事兒說清楚。標識這東西,你若懂得它的原理,發揮出它的原力,它便是一支雄兵;你若不懂得,也就是比比劃劃而已。